ANHUIWENXUE艺
浅析《诗经》中的女性意识
关雨晴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术
人生
摘要:《诗经》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多样化特点,集中体现为女性的依附意识、自主意识、家国意识。同时,周朝 当时与之前的社会经济模式、文化环境等对于女性意识形成有重要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女性意识及其形成的 社会原因的复杂性。由《诗经》中的女性意识出发,可以进一步梳理我国封建社会以及近代社会的女性意识对 其继承和发展的趋势。《诗经》女性意识之于当代社会女性问题,也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关键词院《诗经》女性女性意识
关于女性的诗篇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是 《诗经》所描绘的整个周王朝时代画卷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这些诗歌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那个时代女性形 象,蕴含了丰富独特的女性思想,这些女性形象与思 想背后体现的女性意识,更值得我们深人地研究。
“女性意识”虽然是一晚起之概念,但是在分析文 学作品和文学研究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 更为准确地定位女性在整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 用,更加深人地分析女性的各种心理活动及思想感 情。简言之,“女性意识”就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 女性的眼光,洞悉自身,观照世界的心理过程和心理 状态,它包括女性的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ra 《诗经》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可以具体到以下几个方 面:女性对自己在家庭中地位的认识,与丈夫关系的 认识,对爱情的追求及婚姻礼制的态度,对生命的思 考以及女性在国家发展中独特作用的认同。下文具体 分析《诗经》集中体现的几种女性意识。
_、《诗经》中女性意识的具体表现(一)依附意识
《诗经》时代,父系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农耕文明 也髙度发展。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家庭关系中对男性的 依赖心理,形成女性的依附意识。
1. 一种因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形成的女性依附意识
笔者认为,古代女性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 的分工。商周时期,农业就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生产 力进步,人类开始农耕生活。此时男性成为主要劳动 力,居于社会生产的中心位置,而女性逐渐从事家庭 生产,形成男内女外、“男耕女织”的分工方式。《诗经》 也体现了农业发展对女性经济地位的削弱与女性依 附意识的增强。如《周南•卷耳》、《周南•芣苢》等对女 性从事的采摘活动的描写,然而采摘与农耕相比只是
69
农业的附庸。再有,《豳风•七月》中“同我妇子,馌彼南 亩”句,可以看出妇女在当时的农耕时节是带着孩子 为劳作的丈夫送饭,“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 “八月载绩。载选载黄,为公子裳”句,也可发现女性常 做的是采集、蚕桑、制衣等,社会经济地位显然低于男 性劳动力,女性从事的这些农业活动都是依附于男性 农耕的,她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依附意识。
2.依附意识还表现在思妇的依恋与弃妇的留恋 《诗经》中思妇诗与弃妇诗也占了很大比重,如描 写盼望远征丈夫归来的《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 兮》,描写被丈夫抛弃的女性的《卫风•氓》、《邶风•谷 风》。值得注意的是,《诗经》中妻子思念丈夫的诗很常 见,而男子热恋女子往往是婚前的爱情。对丈夫在家 庭主导地位的认可,是思妇对自身依附地位的默认。 “在一系列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持续不断地受 制于男性权威,其结果就是女性自我的不断虚弱,以 及随之而来的强权下的奴化。”121这使女性主观上低 男性一等,处于弱者地位。当女性以这种心态理解其 与丈夫、家庭关系时,依附意识就形成了。依恋与留 恋,是依附意识的两种具体心态。
(二)自主意识
《鄘风•载驰》句院野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周振甫 先生对其的解释是“女人善于怀想,也各有主张。冶21 《诗经》中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女性的诗,多反映出周代 女性开始觉醒的自我观念和自主意识,她们也在为精 神上摆脱压抑束缚、人格能获得尊重、努力追求男女 平等、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
1.追求婚姻自主和对婚姻中不公待遇的反抗,是 女性自主意识的主要体现
《诗经》中不乏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诗篇。如《召 南•標有梅》中女子坦然直率地要求男子追求自己, 《王风•大车》中女子对心爱男子的主动试探,《郑风•
2017年1期总第402期
妥徽
文学
要徽文学
■艺ANHUIWENXUE
术
对男子的爱护与对父母的隐瞒都体现了女子 人将仲子》
生在爱情方面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婚姻礼仪和父母之
命的束缚,将要因为婚姻礼节而失去幸福时,一些女 性也会选择反抗,要求婚姻自主。如违抗父母之命的 《鄘风•柏舟》,劝说直至以死相挟;《召南•行露》中女 子对于男子强娶逼婚的控诉,不畏强势坚决反抗。在 婚姻中遭遇不公甚至被抛弃时,女性也有自主的思 想,《卫风•氓》“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体现了遭遇不公 的愤怒与一刀两断的决绝之心。
2.生命本质的自然流露表现出的自由平等意识, 也是女性自主意识的另一种反映
《诗经》中描写女性的诗篇,无论是关于女性劳作 与生活的农业诗,还是关于女性交友恋爱的婚恋诗, 都体现出女性自身天然的本质,与他们对最原始的人 性的大胆表达。即使当时社会男权专制是不可逆转的 事实,礼教束缚下的女性地位也较低,但是一些女性 仍然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追求所好之人、毫无保留 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诗经》中有这种自由平等 的自主意识的女性不再是低于男性任劳任怨的形象, 而是争取平等自由的独立的个体。
(三)家国意识
周王朝时期,诸侯国之间通常需要联姻来结成政 治联盟,于是作为远嫁他国的诸侯国贵族女性,她们 的婚姻不仅仅是婚姻,更肩负了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 政治使命。这些贵族女性在自己的生活与父系国家安危之间,往往选择舍小为大,对自己的国家和家乡表 现出坚定而强烈的热爱。
许穆夫人就是有强烈的家国意识的女性代表。描 写许穆夫人的诗(又说许穆夫人作)《鄘风•载驰》表达 了她热切地关心祖国命运、尽力救助国家危难的爱国 之心。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 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芄芄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 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穆夫人在国家危难时,不顾阻挠,一定要义无 反顾回到卫国,救助国家,这不仅体现了她的自主意 识,更是她强烈的家国意识的反映。
《邶风•泉水》则细腻地表达了女性远嫁他国后对 家乡与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毛诗序》院野卫女思归 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诗以自见 也。思念,是家国意识的另一种比较平和的体现。
贵族女性远嫁他国,可以说是成为了政治的工
要徽
文%具,是为国家献身的表现。当政治与婚姻相结合,女性 本应有的爱情便被忽视了。远离故土令她们倍加思 乡,对爱情与婚姻前景的迷茫、不安和无助感让他们 对故国的感情更加强烈,也更加关注国家安危。可以 说,政治婚姻下的女性将思乡忧国作为一种情感寄 托,家国意识自然在这之中逐渐产生和强化。《诗经》 中这种家国意识在上述背景下不免带有悲壮的色彩, 牺牲自己的幸福远嫁他国,换来故国的安全与发展并 时刻关心着自己的国家,这些有强烈责任感和家国意 识的女性,不得不令人敬重。
二、《诗经》中女性意识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诗经》文本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是复杂多样的, 这些意识背后的原因自然也具有复杂性。由于从女性 自身出发来分析原因或过于驳杂,不易得出统一的结 论,因而本文更倾向于将这些女性意识放在当时的社 会背景之下——生的社会原因。
(一)女性经济地位的逐渐降低
在前一部分论述女性依附意识时已经提及,农耕 文明使男性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而女性的劳动则 局限在采摘、桑蚕、织布等。经济上的弱者地位使女性 产生精神上的自卑感,从而导致依附意识的产生,也 使他们的价值观及人生追求都以家庭为中心。但是, 女性从事的农业活动仍然占有一定的位置,上述原因 也会导致女性在面对婚姻不公时的反抗或是自怜意
识的发生。
(二) 野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环境
西周初期,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男尊女卑价值观 迅速成熟。《小雅•斯干》院野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 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 载弄之瓦。”这说明男女在出生时就已经有不平等待 遇。“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旦形成,女性在人 身、社会地位等各方面与男性不平等,而礼法也成为 不可逾越的道德准则。女性放弃自我主体的意识在婚 姻生活中导致依附意识的产生,而另一方面它在政治 婚姻中也间接促成了女性的家国意识。对这种文化环 境深感不满便使部分女性产生反抗意识与自怜意识。
(三) 礼制形成初期的商周女性相对后世还比较自由
虽然周朝已经对女性有一定的礼制规范,但是 比起之后中国的封建朝代专制不断加强的情况,周 代女性还是有很大自由空间的。这在《诗经》中,集中 体现在描写青年男女的情诗上。女性能以诗歌表达真 实的情感,人性并未受到过大的压抑。这是周朝女性的 自主意识与家国意识形成的重要(下转第77页)
70
即《诗经》产生的时代,来分析它们产
2017年1期总第402期
要徽文学
ANHUIWENXUE艺
四、结语
由上文分析可知,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梅太 太形象,对于梅太太这个人物形象我们会产生全新的 认识,她不再是被讥讽的对象—
狭隘、偏执、嫉妒,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26.
[2] Susan,Griffin.Woman and NatureiThe Roaring Inside He
[M].New York:Harper&Row,1978.
术
人生
[3] 韦清琦.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枝奇葩[J].外国文学 动态,2003⑷:17-22.
[4]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一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M].吴
国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
[5] 弗兰纳里.奥康纳.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M].仲召明,译.北 京:新星出版社,2012.
[6] 冯宜丽.格林利夫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痕迹[J].小说 评论,2010(2):181
[7] O,Connor,Flannery: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Converge
[M].New York:A Signet Book,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1965.
而是值得被颂扬。在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体制 下,梅太太和它的农场成为被压榨的对象,从儿子们 对她的冷嘲热讽,漠不关心到格林利夫一家对她的阳 奉阴违,对农场的觊觎都清楚无疑地表明梅太太遭受 内外打击和压迫,但面对这样不公平的对待,梅太太 无所畏惧,从一言一行中给予他们猛烈的回击。在这 场力量悬殊的搏斗中,她始终拒绝维护男性中心主 义、誓死争夺自己的话语权、敢于颠覆男性中心,是一 位无可争论的女英雄。
参考文献
[1]武斌.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老人与海》中的大海[J].
[8] 杨纪平.动词性上帝的萌生一一奥康纳的女性主义神学 观[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春季号):41-46.
(上接第70页)原因。
(四)战争徭役对社会整体的影响
战争与徭役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男女比例的失 衡。由于征兵的对象大多为青壮年男性,留守在家中 的女性便面临日复一日的孤单处境和对征夫的依 恋。而徭役又使女性的负担更重,更加深了她们的依 附意识。
会女性的独立自由精神值得称赞,然而根深蒂固的传 统家庭观念也依然像两千多年前一样影响着当代女 性的意识,如维持无感情的婚姻、生育观重男轻女等 问题。依附意识似乎换了一种形式还存在着。在今后 的社会发展中女性地位是否能有更进一步的上升、女 性的依附意识是否因性别原因会一直存在下去,这仍 是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三、女性意识的继承、发展以及在当下
《诗经》反映的女性意识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在中 国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仍可找到各代女性对《诗 经》女性意识的继承与发展。在周王朝之后,我国古代 封建社会制度进一步完善,集权政治和男性话语权之 下的女性受到的束缚更加多,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 女性社会地位也更加低,因此女性意识以依附为主,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意识的共通点。
近代“五四”运动是女性解放的标志性事件,是女 性自由平等和家国意识觉醒的爆发时期,这一时期的 独立女性,与《诗经》中的独立女性有许多相似之处, 而且表现得更为激进,是对自由平等意识的大发展, 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乏对女性意识觉醒问题的深 刻探究和反思,如鲁迅的《伤逝》,丁玲的《莎菲女士的 日记》等等。
在现代社会,《诗经》中的女性意识仍然有值得借 鉴与发展的地方,其女性意识的内涵在任何时候都可 以找到与此时社会的共通点,因而并不过时。当代社
77
注释
① 乔以钢.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j].天津社会 科学,1988(1).
② 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 2004(4).
③ 周振甫.《诗经》译注[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2.④ 周振甫.《诗经》译注[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4.
参考文献
[1] 乔以钢.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J].天津社会 科学,1988(1).
[2] 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
2004(4).
[3] 周振甫.《诗经》译注[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 中国诗经协会.诗经研究丛刊[J].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5]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M].河南:中州书画社,1982.[6] 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17年1期总第402期
妥徽
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