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总则

来源:知库网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总则

一、培训目标

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基层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从事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中医类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已经在或将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 (一)培训年限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可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延长培训时间,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二)培训方式

1.培训主要以提高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由具有带

教资格的中医临床培训基地教师、基层实践基地教师(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全科医学理论教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承担带教任务, 培训全程实行导师制。

2 .培训须在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定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进

行,培训基地由临床培训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为主)、基层实践

基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高等中医药院校共同组成。

3 .培训过程要注重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实际效果。在带教师资的指导下,

临床轮转阶段加强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中西医诊疗技能;基层实践阶段突出将中医临床各科所学理论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和应用。

4 .中医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全科医生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培养采取集

中授课、讲座和见习等形式进行。理论培训的内容除安排一定学时集中授课外,其它内容均分散安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阶段穿插进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融合。

5

.时间安排。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

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

2

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

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临床培训、基层实践、中医全科医学

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培训I。 1.临床培训

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82周。轮转期间,学员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培训基地中相关临床科室的医疗工作,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详见表1。

临床培训期间,内科轮转时间为34周,其中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32周,管床

数不少于3张,其余时间安排在内科门诊;神经内科轮转时间为4周,其中安排神经内科病房时间不少于3周,管床数不少于3张,其余时间安排在神经内科门诊;急诊急救8周,训练内容包括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两部分;其他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详见表1。

基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临床科室轮转中安排地方病的学习。对于少见病种和季节性较强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可采用单独开设的综合课程、系列讲座、案例讨论、技能模块训练等方式,学习临床诊疗和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及技能。各培训基地根据大纲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临床培训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则”部分。

表1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表

内容科室 临床培训 (合计82周)

中医内科(心血管8周,呼吸6周,消化6

周,内分泌代谢6周,泌尿4周,血38

液2周,风湿2周,神经4周)

急诊科(含院前急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 针灸科 推拿科 中医康复科 中医骨伤科

4 10 8

6 4 4

时间分配〈周)

中医眼科 中医耳鼻咽喉科 临床护理 辅助科室 2 2 2 2 2 ,基层实践

基层实践16周。其中中医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7周,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践8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培训1周。

基层实践的具体形式可采取在基层实践基地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公共卫生实践、健康教育小讲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实践和社区卫生调查等。基层实践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则”部分。

3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共计330学时,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

80学时,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126学时,基层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

程78学时,综合系列讲座46学时。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形 式进行,其他内容穿插在临床培训及基层实践过程中。

理论培训课程及其时间安排详见表2,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 则

表2理论课程及其时间安排

类别

课程名称

1.中医全科医学概论

学时 30 18 8 12 12 36 45 27 18 15 18 18 18 9 12 10 9

上课形式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分散

建议上课时间 第1-2周 第1-2周 第1-2周 第1-2周 第1-2周 临床阶段 临床阶段 临床阶段 临床阶段 基层实践阶段 基层实践阶段 基层实践阶段 基层实践阶段 基层实践阶段 临床阶段 临床阶段 临床阶段

全科医学基本理

2.中医适宜技术

论与职业理念和

3.中医养生保健学

综合素质相关课

4.预防医学概论

程(80学时)

5.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

L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临床医疗服务相

2.临床综合课程(专业、人文)

关课程(126学

3.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时)

4.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

L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

基层全科医疗与 公共卫生服务相

2.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 3.社区特殊人群保健

关课程(78学时) 4.突发事件卫生应急

5.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综合系列讲座 (46学时)

L现场急救与病人转运 2.常见病的规范诊治与管理 3.社区康复理论与技术

4.基层合理用药 15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

注:理论课集中培训按8学时/天;临床和基层医疗实践阶段课程和讲座按3-6学时/周实施。

(一)培训要求

培训过程中要突出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岗位特点,强化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

五、考试与考核

培训考核分为阶段考核(包括临床培训、基层实践、理论培训三个阶段)和终末综合考核。阶段考核遵守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坚持过程考核为主,阶段终结性评价为辅;全部培训结束前的终末考核突出综合性。

(一)阶段考核

1 .临床培训阶段考核

临床培训阶段考核包括临床各科出科考核和临床阶段综合考核。

(1)出科考核。临床各科轮转结束时,由各临床科室根据培训内容要

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①政治思想、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②服务态度与医患沟通;③完成本学科培训内容及要求情况:对照培训细则要求的内容考量轮转科室的时间、规定的病种、病例数、技能操作、病历质量等;④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⑤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考核形式根据轮转科室时间的长短采取试卷考试、病例分析、临床技能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

(2)阶段综合考核。在出科考核的基础上,对整个临床阶段培训完成

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量学员完成整体培训的情况,并据此对阶段培训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判。

2 .基层实践阶段考核

基层实践阶段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阶段综合考核。

(1)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是指中医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预防保健

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I、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培训三部分实践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能力和职业态度等综合表现。

(2)阶段综合考核。在该阶段实践结束时可采用综合考卷和实际病人

管理案例等多种形式进行。

3 .理论培训考核

理论培训考核包括集中授课考核和纵向理论课程考核。

(1)集中授课考核。对于集中学习的理论课程,可采用书面考试的方

式。

(2)纵向理论课程考核。对于贯穿于临床和社区阶段的纵向理论课程,

可采用书面(闭卷或开卷)考试、小组讨论、病例分析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

(二)终末综合考核

学员在2年培训结束时,阶段考核合格者,可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

六、培训合格证书颁发

完成全程培训,各项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并且通过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考试者,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定,可颁发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印制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