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试卷】

来源:知库网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020——2021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动人。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二、单元字词汇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 【生疏shēngshū】【商酌shāngzhuó】商量斟酌。 【恳切kěnqiè 】 【譬如pìrú】 【朦胧ménglóng】 【妥帖tuǒtiē】【不妥tuǒ】不好,不合适。 【颠沛流离diānpèiliúlí】 【以身作则yǐshēnzuòzé】 【修润xiūrùn】【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累赘léizhui】指拖累、麻烦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 【别扭biè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14《驿路梨花》

【寨zhài】【撵niǎn】【陡峭dǒuqiào】【露宿lùsù】【竹篾zhúmiè】【 驿路yìlù】【延伸】延长,伸展。【迷茫mímáng】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简陋jiǎnlòu】 (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修葺qì】修理(建筑物)。【悠闲yōuxián】闲适自得。 【恍hung惚h:】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晶莹jīngyíng】光亮而透明。 【折损zhésǔn】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15《最苦与最乐》

【揽lǎn】 【监督jiān dū】 【循环xún huán】 【排解pái jiě】 【失意shīyì】不得志。【契qì约】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达观dáguān】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shì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悲bēi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三、单元文学常识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是张中行,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2.叶圣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

3.《驿路梨花》作者是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4.《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6.《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用韵。

7.《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 ,北宋代人。字茂叔,原名敦实,亦称敦颐。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著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四、课内文言文梳理

陋室铭

(一)文白对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变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重要文言词语: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神异。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简陋的屋舍。⑥惟:只。⑦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⑧鸿儒:博学的人。鸿,大。(9)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10)素:不加装饰的。(11)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3)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4)乱:使……乱,扰乱。(15)案牍:指官府文书。(16)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17)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二)文言词汇积累(1)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2)一词多义

①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②是:斯是陋室(是)当是时(这)(3)词类活用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①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②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延到,长到。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劳:使……劳累。④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乱:使……受到扰乱。(三)课文分析

1.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__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7.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8.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爱莲说

(一)文白对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东晋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则唯独喜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

爱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重要文言词语:(1)蕃:多。(2)独:只。(3)染:沾染(污秽)。(4)濯:洗。(5)涟:水波。(6)妖:艳丽。(7)直:挺立。(8)蔓:生藤蔓。枝:生枝茎。都是名词用过动词。(9)亭亭:耸立的样子。(10)植:竖立。(11)亵,亲近而不庄重。(12)鲜:少。(13)宜:应当。(二)文言词汇积累(1)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竖立。今义:种植,栽种。(2)一词多义

①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②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③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④鲜:少( 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⑤直:挺立(中通外直);只,仅仅(岂直五百里哉)(3)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出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出枝茎。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三)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

作者以“莲”自喻,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了作者不慕容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同步训练一、积累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A.丁卯(mǎo) 尊嘱(zūn) 譬如(pì) 颠沛流离(pèi)B.妥贴(tiě) 别扭(bié) 拖沓(tà) 诲人不倦(huì)C.累赘(lěi) 竹蔑(miè) 修葺(qì) 不耻下问(chǐ)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D.契约(qì) 德馨(xīn) 清涟(lián) 悲天悯人(mǐ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近人,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B.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C.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D.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D.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②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③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④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⑤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A.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③②①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2)予独爱 , 。(3)《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7.有人读了《爱莲说》创作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2分)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上联:周氏爱莲比君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校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8分)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2分)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材料一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材料二 “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写出三点)(3分)

9.名著阅读(4分)

(1)《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上发生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是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尔纳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海底两万里》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2分)(  )

A.森林打猎 B.章鱼来袭 C.安葬船员 D.触礁搁浅二、阅读理解(40分)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谈笑有鸿儒 (3)可爱者甚蕃

(2)斯是陋室 (4)亭亭净植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C. 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2分)

B. 宜乎众矣/因地制宜D. 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2分)

4.下列对甲乙两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述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容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从句式上看,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D.两文结尾同样含蓄隽永。甲文引证典故得出“何陋之有”的结论;乙文结尾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不同作用进行评价,表达作者的高尚品质。

(二)阅读《驿路梨花》(节选),回答题目。(11分)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④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⑤“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⑥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⑦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5.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2分)

6.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插叙的作用是什么?(3分)

7.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4分)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2分)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2分)

8.选文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功绩。

B.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梨花,是哈尼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C.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D.含蓄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中心思想。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三)阅读《几件小事》,回答题目。(13分)

几件小事

——记父亲叶圣陶

叶至善

①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人家拿筷子,拇指上一支,食指上一支,吃起来,两支筷子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子,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支筷子往碗里伸。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子多难看。”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②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参加什么会议,看到会场门口摆着墨盘、毛笔、签到簿,我心里嘀咕:“又得出一回洋相了。”好不容易毕恭毕敬地把名字写上,自己再不敢多看一眼,只好出门不认货,掉头就走。这当然要怪我自己从小没有下功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从来也没过问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③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过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这一类的更是这样,绝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让人家接起来顺手,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④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另外,父亲还告诫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也从此遵循到现在。

⑤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⑥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⑦值此父亲逝世一周年之际,记下这些小事,也算是对他的怀念吧。

9.第⑤段中加点的“手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从全文看,叶圣陶的《要养成好的习惯》中的“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文章第⑥段“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中“那层意思”怎么理解?(3分)

11.文章①~④段讲述了四件事,请分别概括这四件事,并说说这四件事可分为哪两类。(4分)

12.你认为怎样递东西、随手关门等细节重要吗?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1.D2.A3.D4.C5.B

6.(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陶公喜菊胜群芳

8.(1)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父母对孩子付出了无限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3)示例: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沟通。9.(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 C 尼摩船长为了死去的船员不受打扰,把船员安葬在珊瑚墓园里。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二、阅读理解

1.(1)大; (2)这; (3)多; (4)竖立。(共4分)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共4分)3.D 4.B

5.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6.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7.((1)(2分)“深深”表现了老人行礼的动作的真诚,写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2分)“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8.A

9..兄弟 为他人着想

10.“那层意思”指我们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11.①“我”62岁了还拿不好筷子;②“我”写不好毛笔字;③父亲教育“我”如何递东西给别人;④“我”养成了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这四件事分为父亲不管“我”的事(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和父亲管“我”的事(涉及“我”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事)两类。

12.示例:我认为重要。因为递东西、随手关门等细节不仅关系到个人,还关系到其他人,这些小事很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