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项目教学的泰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探究--以文山学院非泰语

来源:知库网
第 33 卷第 2 期2020年 4 月文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NSHAN UNIVERSITY

Vol. 33 No. 2Apr. 2020

基于项目教学的泰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以文山学院非泰语专业学生为例

李啟英,张 静

(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非泰语专业学生由于“大学泰语”课程课时量少、口语训练和实际应用的机会不多,学生的泰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将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于非泰语专业口语教学中,让学习者通过参与项目更多地接触和应用泰语,有利于更好地扩展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泰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非泰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H41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 - 9200(2020)02 - 0099 - 04

On Strategies to Train Speaking Ability of Thai Language Based on Project Teaching:

A Case Study on Non-Thai Majors in Wenshan University

LI Qiying, ZHANG 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Abstract: Non-Thai major students are comparatively weak in speaking Thai due to fewer Thai classes of College Thai Course and fewer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spoken Thai or speak Thai language in reality. Project-based teaching, applying spoken Thai teaching for non-Thai major students, exposes them to Thai and urges them to use it through their participation in projects as such, a good way to expand textual theme,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and train their self-teaching ability, and thereby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bility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hai.

Key Words: project-based teaching; non-Thai major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ies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云南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省份,对东南亚各国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各大高校相继开设小语种课程,泰语教学也得到长足发展。泰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有四年制的本科专业教学,也有非专业教学,即将泰语作为公共选修课,有的高校甚至把泰语作为替代英语的大学外语必修课程。如云南大学非泰语专业教学有两种课型设计,一种为通识教育素质选修课,开设“初级泰语”“泰国语言与文化”等课程供学生选择;另一形式是公共外语必修课,即开设两年的大学泰语课程,可以替代英语作为公共外语必修课程。西南林业大学自2007年开设了选修泰语替代大学英语的培养模式,受到

收稿日期: 2019 - 08 - 02

了许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1]文山学院于2015年开设了大学泰语课程,学生可以选修大学泰语替代大学英语。课程为通识必修课程,分为三个学期,课程以听、说、读、写、译等泰语综合知识为主,主要学习泰语语音、词法和句法系统知识。非泰语专业学生在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之后,基本能掌握泰语的发音方法和拼读规则,两个学期学习之后,则具备了基本的朗读能力和简单对话的交际能力。非泰语专业学生由于学习泰语课时量少,课外学习复习时间有限,在平时的语言环境中,口语训练和实际应用的机会不多,泰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项目教学是一种学习者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即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

基金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改项目“基于本土文化的项目学习在大学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李啟英,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东南亚文化研究;张静,女(彝族),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泰国语言与文化研究。

99

第 33 卷文山学院学报交流共同完成项目,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项目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项目的选择、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展示、评价都由学习者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建议、协调和提供必要的帮助。“项目教学本质是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职业能力。”[2] 将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于各种语言学习环境中针对各种层次学生的外语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语言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增长,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目的语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持续性学习外语的动机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3]项目教学法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有利于培训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大量使用目的语完成项目中口头和书面任务,口语训练机会增多,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将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于非泰语专业口语教学,能有效改善学生的泰语学习时间分配,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更多地接触泰语和应用泰语,从而提高泰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一、非泰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大学泰语”作为学生自主选择的通识必修课程,学生选修泰语动机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出于兴趣选择“大学泰语”,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则因为英语成绩差或者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选择“大学泰语”,非自愿选修这门课程,积极性较差。非泰语专业的学生较之专业学生,除了完成专业计划内课程内容学习之外,还要完成泰语课程学习,无形中使学生课业压力增大,导致非泰语专业的学生对学习泰语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缺乏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4]

2.课程课时相对较少,缺乏口语训练和实际应用的机会

非泰语专业的学生,泰语一般作为辅修课程,一周2~4学时。我校“大学泰语”课程周学时为4学时。而在泰语学习的过程中,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训练,由于课程设置课时量不足,很多高校尚未对非泰语专业学生单独开设口语课程,文山学院亦是如此。泰语课的教学一般由中方教师承担。由于课程课时少、课型单一、教学内容容量大,教师往往会把非专业泰语课程上成专业的基础课。教100

2020年 第 2 期

学模式单一,多以课程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重读写轻听说。在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上,学生口语训练与同学交流机会较少,在平时的语言环境中与专业学生相比实际应用机会更少,从而限制了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3.学生基础较薄弱

在泰语学习过程中,泰语语音的学习非常重要,其会对后续泰语课程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5]和大学英语学习不同,非泰语专业学生泰语基础大都为零,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泰语语音元音、辅音字母数量多,记忆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偏误。在语音学习阶段,学生需投入大量精力记忆、背诵字母的字形和发音以及相应的拼读拼写规则。有些学生在初学阶段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由于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语音基础知识,使学生后续的词汇学习跟不上进度,随着课程难度和层次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与教学层次出现反效果。基础知识的薄弱导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三、非泰语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建议

成人对第二语言即母语之外的外语学习,受大脑已储存的大量信息以及学习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语言学能等。[6]项目教学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语言技能实训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语言应用能力。

1.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培养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提供一个真实情境中的项目,学生自觉主动地确定项目主题,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展示、评价都由学习者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建议、协调和提供必要的帮助。文山学院在“大学泰语”课程中融入项目学习,在“大学泰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每周1个学时的口语课,采用“3+1”的模式开展泰语教学,即每周3个学时的综合课,1个学时的口语课。内容要求基于课程主题,开展项目学习型大学泰语口语教学。要求学生围绕课程内容主题自主选择项目,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2~4个项目,每个项目要求以PPT、录像、网页或宣传手册等图文形式提交成果,并要求学生在每个项目完成之后积极参与自评和小组互评,主动监控项目学习的过程和效果。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学生协作完成,

李啟英,等:基于项目教学的泰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这与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学习有明显的区别。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以“我喜爱的食物”项目为例,在项目导入阶段,教师适当的加入介绍泰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内容给予学生启发,先介绍泰国各部的地理环境,再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总结出各部的饮食特点,并集中强化记忆与饮食相关的词汇,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之后要求学生以PPT、录像、网页或宣传手册等方式介绍自己喜爱的食物,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提交学习成果,学生需合作完成小组所选食物相关知识的搜集、项目的制作、成果的展示等任务,小组成员有序分工、相互监督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项目教学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的展示方式,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习动机进一步加强。

2.创造情境,增加口语训练及实际应用机会目前,文山学院大学泰语教学尚未开设口语课程,口语教学融于大学泰语课程中,教师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口语教学,话题选择受限且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口语教学主要通过会话、小组讨论等形式于课内完成,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延展性不够,而学生课外使用泰语交流机会则更少。我校将项目学习应用于大学泰语教学中,在2017级“大学泰语”课程基础上,每周增加1个学时的口语课,一共完成了4个项目的学习。完整的一个项目教学一般分为介绍导入、计划实施、展示评价三个阶段:通常由教师给定主题,提供真实情境中的项目,发布口语任务;学生依据教师给定主题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水平选择主题、自行组队、明确分工,课下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完成项目制作;课上学生分组展示口语项目,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如PPT现场展示、研究报告、对话表演等,之后对各个小组表现进行自评和他评。完成项目的过程相当于为学生创造了语言使用环境,从项目的选择到自评和他评,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不断与学生、教师沟通交流才能完成。如在“泰国节日”主题的项目教学中,各小组成果展示形式多样,泰语电影配音介绍泰国宋干节、共同演唱泰国水灯节歌曲、T台走秀形式介绍泰国黎府鬼节、话剧形式介绍春耕

节。主题内容贴近生活、都是日常生活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其他小组作为观众,也容易引起共鸣,进而进行客观评价。从主题的选定到最终的评价,师生全程参与、有序互动。小组成员学生通过口语项目展示,不仅课堂上口语训练、交流的机会有所增加,课下同学们在相互交流合作中语言实际应用也得到了加强。将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于非泰语专业口语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从而提升泰语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3.输入、互动、输出的有机结合

第一,输入。项目教学需一定的语言输入,非专业学生学习泰语口语表达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语言基础薄弱,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才能完成项目教学及相关的口语任务。项目教学的介绍导入和计划实施阶段就是语言输入阶段,此阶段学生须合作探究完成项目资料的收集、相关知识的学习,此阶段的任务就是知识的构建。以“我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例,教师给定主题,学生依据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分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发布的活页练习,即体育运动相关资料的收集,相关词汇、句型的学习,此项任务在课后完成,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收集材料反馈给教师,根据教师建议对资料进行讨论、分类整理,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共享学生收集的资料,供全班同学交流分享,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纠正错漏之处。项目学习语言的输入由教师介绍导入主题和学生自主协作完成,通过课堂内外的练习和训练,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语言信息,完成语言的输入,为项目展示打好语言基础。

第二,互动与摄入。完成语言的输入之后,学生需对语言知识内化直至完全消化吸收。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被动式的教学,即教师仅以输入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以学为学,教师以教为教,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摄入有限。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很少有表达、与同学交流的机会,从而限制了听说能力的提高。项目教学模式中,整个项目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之间协作交流、教师与学生指导沟通的过程。互动推进学生对语言输入信息的摄入,当学生把知识吸收、理解、内化之后,展示阶段就为学生提供了巩固与训练的平台。以“我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为例,经过前期的语言输入,项目进入展示阶段,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成文,排练准备,以PPT、手抄报、小品、

101

第 33 卷文山学院学报歌舞等形式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认真地展现准备的成果。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的练习和训练,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材料,推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项目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帮助消化吸收摄入的知识,巩固语言基础,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输出。语言输出即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和交际。语言学习的结果就是要将其作为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学生接受语言信息并吸收内化为知识系统后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这个过程即为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语言的习得。项目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应用的平台。项目教学展示、评价环节即为语言的输出。每个小组完成展示之后,各个小组针对本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自评,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评价,小组进行自我修正。展示与评价环节须用泰语完成。一个项目的成功,学生的努力付出是可见的,能够用泰语进行成果展示,表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项目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大量使用目的语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语言的输出,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泰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语言学习中,输入、互动、输出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三者不可缺一、不可割裂。项目教学模式将三个环节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语言知识内化,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102

2020年 第 2 期

三、结语

将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于非泰语专业的泰语口语教学中,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时间少,口语训练、实际应用机会缺乏等不足。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非专业泰语口语教学研究,有助于创造机会和情景,让学习者通过参与项目更多地接触泰语和应用泰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进而提升口语表达的自信和泰语语言应用能力。参考文献:

[1] 印凡,刀国新.非泰语专业学生选修泰语替代大学英语

学习动机和激励策略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1):74-75.[2] 张小红.项目驱动下大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以广陵学院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1):62-64.

[3] 杨亚萍.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上的运用[J]. 经营管理者,2016(22):390.

[4] 赵娟.大学泰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云南

大学为例[J]. 科技经济导刊,2016(26):115-116.[5] 张倩霞,刘莉,黄华宪.泰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问题

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143-145.[6] 陈宇. 非泰语专业学生的泰语习得方法探析——以云南

大学为例[J].学园,2015(9):54-55.

(责任编辑 查明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