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 黑河学刊 Aug.2010 总第156期第8期 Heihe Journal Serial No.156 No.8 对长笛教学深层次发展的探讨 ⑨刘 滔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随着"3-前长笛学习的普及与学生人数的扩大,在长笛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着不注重基本功训练、盲 目攀比拔程度、不注重音乐表现和演奏风格、教学管理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掌握长笛演奏技巧,加强 教学管理。 【关键词】长笛;基本技术;基本技巧;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J62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0)08—0121—02 随着音乐院校扩招和各类学校举办音乐系专业学生 构概念上来看,长笛的音区划分可以形容成塔形,底座墩 人数日益增多,长笛教学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 实浑厚、中部清朗舒展、顶端挺拔秀丽。如果我们从长笛所 象。但在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盲目攀 使用的音阶与音程上划分,小字一组的cl—bl是长笛的低 比拔程度、不注重音乐表现和演奏风格”等不利于长笛教 音区,音色低沉饱满、浑厚温柔。小字二组的c2--b2是长 学发展的现象。笔者就长笛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基本概念、 笛的中音区,音色甜美清澈、柔和明朗。小字三组的c3一b3 方法、教学规律、教学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求使学生在 是高音区,音色则华丽明亮、富有穿透力。在演奏中,如果 学习长笛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根据音乐内容需要,适当地加些腹颤音,会很明显地改善 一、掌握良好的长笛演奏技巧是学生专业深造的基础 长笛的音色。腹颤音也称润音,其演奏方法是通过气流速 1.掌握良好的音质是学习长笛的前提。演奏长笛首先 度的细微变化,把所演奏音符的音高迅速地向上、下方交 要有好的音质,这是每个长笛教师与演奏者都应十分重视 替改变,产生一种像小提琴揉弦或歌唱家歌唱时的音响效 的问题。好的音质可以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但无论怎 果。腹颤音的正确应用会使长笛的音色产生变化而充满活 样变化,它都应该保持圆润、通畅、有光泽、有穿透力。好的 力,也是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长笛的音色是随着 音质的形成既有乐器本身的因素、又有演奏者自身的因 音乐的需要产生变化的,但不论它怎样变化,都应当符合 素,且演奏者自身因素是影响长笛音质的决定性因素。自 音响规律,产生美的效果。 身因素与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演奏经验、聆听习惯有着密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长笛技法掌握和音准掌握的基础。 切的联系。 呼吸的正确运用对长笛在演奏过程中的音质及其他技法的 长笛是通过唇直接呼气,引发气流呈旋涡式振动而发 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最合理的呼吸法是胸腹 音的木管乐器。如果不了解其发音原理或在演奏方法与听 式结合呼吸法,此种呼吸法符合吹奏者对呼吸与演奏各方 觉感受上有所偏差,极易产生混浊、粗俗的声音。长笛好音 面的合理要求。采用胸腹式呼吸法演奏长笛时,因肺部在胸 质的产生首先要求演奏者有一个良好的口风。而良好的口 腔内可以如扩张并有意识地下沉到腹部,气息的吸人量比 风是在演奏时双唇微闭,唇中部形成一个像枣核一样的口 较大,与此同时人体内最强劲有力的呼吸肌肉——横隔膜 风,让气流自如地通过。良好的口风确定后,下唇压吹孔多 和肋间肌也能积极地参与呼吸,有效控制气息的用量和均 少、上下唇口风处是否放松、呼气气流速度与气流角度是 匀程度,达到运用自如、保持好音质,创造好的演奏效果。呼 否合适、持笛方法是否正确、演奏时左手食指对笛头与下 吸方法的正确与否也会在长笛吹奏的音高和音程关系上产 唇结合处控制力度的大小、音头是否纯净等对产生良好的 生明显的差异。 音质都是很关键的,其可以随时改变或调整长笛在演奏过 3.演奏技法对长笛音准设计缺陷的补偿。长笛在演奏 程的音质和音准。 中由于笛头只是靠在演奏者的下嘴唇上,所以它很不容易 长笛的音色随音区的变化是可以划分的。从抽象的结 稳定,从而也促成了气流的流量和所产生的压力的不稳定 【作者简介】刘滔(1981一),女,湖南泪罗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助教,研究方向:长笛演奏与教学。 ・12卜 及气流角度的不断改变。虽然这些改变是细微的,但它却 标和教学内容的执行可以有所保留,也可以有所更新,应 使长笛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造成了音不稳和音不准的现 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象。加之长笛这一乐器在乐器本身的设计与制造上也存在 2.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级教学与分级管理。学生入校 某些人为的音准缺陷。因此,长笛的音准是很难控制的。 时专业程度与专业条件不一,但会普遍存在基本方法不规 从声学的角度与制作方法上来看,长笛的管状旋涡式 范、演奏技术不全面、基本功差等问题,有些人甚至会存在 振动和气流与管壁的不断磨擦,以及各种指法的协调与组 着某种严重的方法错误。这就涉及到了在教学上要进行分 合,会造成#C2、#C3的偏高与d2、d3偏低之间的不可协调 级管理的具体问题。根据教学规律,学生入校后的首要教 的矛盾。制造长笛时,加果照顾到#C2、#C3的音不偏高,那 学内容要放在调整基本演奏方法上为好。对学生各自不同 么d2、d3的音高就会偏低。反之,如果照顾d2、d3的音不 的演奏方法要在演奏理论与演奏经验上加以论证,然后再 偏低,那就一定会提高托2、#C3的音高才能保持其他音程 进行实质性训练。即用长笛基本演奏法的理论来验证各人 关系正常。为此,现在制造的长笛通常采用折中的方法,这 的实际演奏情况,肯定正确的,纠正不正确的,以此牢固树 就需要演奏者在吹奏中要用气息控制和气流角度的变化 立基本演奏法的正确观念,用理论检验、指导实践。这一步 来弥补这种设计与制造上的缺陷。 骤的进行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缺的,它可以促使学生端正 长笛的音准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奏时易高,弱奏时 学习态度,在一个新的专业要求与起点上理顺专业进程、 易低;下唇压吹孔少时易高,压吹孔多时易低;气流角度平 严肃治学观念、树立良好的学风。对这一进程的理解与执 吹时易高,气流角度低吹时易低。克服长笛在演奏中的音 行是检验学生专业品质和能否顺利进入正规专业训练的 不准现象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以长笛的中音区的音高为 基本保证。 基准,以此来控制和协调高、低音区时,要努力将气流角度 每个学生在专业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 抬高些。这样求得高、中、低三个音区的音准接近统一。在 在演奏技术上遇到的问题一般要通过选用针对性较强的练 此基础上,当碰到个别容易偏高的音,要用压吹孔多一些 习曲来解决。它要求教师要熟知教学进度与现状,要运用较 的方法或气息角度立一些的方法加以抑制,碰到个别容易 敏锐的洞察力和教学经验,选用适合学生演奏程度的练习 偏低的音时,要用压吹孔少一些或气息角度平一些的方法 曲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直至达到理想的演奏质量与演奏 加以开放。这样就容易吹出相对准确音高的声音了。 水平。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不同版本、不同训练风格 以上所介绍的方法均是一些细微变化与感觉,这种细 的练习曲,并了解它们的训练手法与训练效果,在灵活运用 微的感觉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听力仔细辨别方能达到 中帮助学生解决切实问题,达到预期的训练功效。在演奏风 预期的演奏效果,如果滥用,则会造成更多的音不准现象。 格与音乐表现上遇到的问题,要从选择体裁较小,且具有典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 型音乐表现特征的名人、名作人手,让学生充分了解乐曲的 1.根据教学实际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专业进度 时代背景、创作手法、曲式结构、演奏风格、处理方式等等, 与学习现状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 逐步树立正确的演奏观念与严谨的学习态度,在逐步积累 节。与学生共同回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存在 中为演奏大型乐曲做好铺垫与准备工作。 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与有效途径,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和专业理论指导后,由于学 安排与学期教学计划,对教学的互动是十分有益和行之有 生专业素质与专业程度的不同,他们在接受能力、演奏质 效的。这种方法的实施能及时调整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 量、演奏水平上存在的差异会很明显地表露出来,这时教 及在训练中存在的盲目性与重复作业,它能充分利用有效 师在布置课业的难易程度与数量的多少上要及时地将不 时间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整体教学 同类型的学生区分开来,在教学上对他们实施分级管理, 方案,促使教学内容不断得到更新,使专业教学进度得到 挖掘潜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各 更合理、更确切的安排。对教学大纲中各项专业技术指标 自不同的起点和需求中接受恰当合理的专业训练,寻找适 的执行要以现阶段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不要生搬硬套。 合自己专业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对教学大纲中所制定的相应技术指 [参考文献] 【11邵伟民.长笛演奏实用教程【M].天津:天津音乐出版社,1993.163—188.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7—51. 【3】章滨.长笛学习问与答【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56—82. [4】钱芑.长笛技巧强化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 14—231. 【5】邵伟民.长笛初级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352--402. [6】于彤,于继学.长笛入门与提高【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98—1 12. 口编辑/齐伟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