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部分习题解答

来源:知库网
第1章部分习题解答

一. 填空题

1.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要素组成。 2.数据模型通常分(层次)、(网络)、(关系)和(面向对象)是四种。

3. 数据操作描述的是系统的动态特性,主要分为(检索)和(更新)两大类,共包括 (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4种操作。

4.关系数据库系统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系统。

5.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划分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可分为(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层。 6.有了外模式/模式映象可以保证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逻辑独立性);有了模式/内模式映象,可以保证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物理独立性)。

7.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描述语言及其翻译程序)、(数据操纵/查询语言及其翻译程序)和(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三部分组成。

8.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层结构之间提供的两层映象是(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象)。 9.当前数据库系统的主流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10.在E-R图中,实体集用(矩形)表示,实体集和联系的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用(菱形)表示,联系与其涉及的实体集之间以直线连接,并在直线端部标上联系的种类(1:1,1:n,m:n)。

11.房屋租赁公司利用数据库记录房主的房屋和公司职员的信息。其中房屋信息包括房屋编号、地址、面积、朝向、租金价格。职员的信息包括员工编号、姓名、联系的客户、约定客户见面时间、约定客户看房的编号。房屋租赁公司的E-R图如下图所示:

图 房屋租赁公司的E-R图

在括号中填人正确的答案。

A: (房屋) B:(带客户看房) C:(职员) D:(地址) E:(租金价格) F:(联系的客户) G:(约定客户见面时间) H:(约定客户看房的编号)

二. 选择题

1.( B )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的,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的数据的聚集。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 D。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是( D )。

A.数据结构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操作系统 D.数据模型

3.( C )处于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位置。

A.数据字典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管理员 4.有了模式/内模式映象,可以保证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 B )。 A.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数据一致性 D.数据安全性 5.( A )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A.模式 B.外模式 C.内模式 D.存储模式 6.( C )是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A.模式 B.外模式 C.内模式 D.概念模式

7.( B )是用户可以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A.模式 B.外模式 C.内模式 D.概念模式

三. 问答题

8.请为计算机经销商设计一个数据库,要求包括生产厂商和产品的信息。生产厂商的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电话等;产品的信息包括生产厂商、品牌、型号、价格等。试用E-R图来描述这个数据库,注意要为所有的属性和联系选择适当的类型,并且指出每个实体集的键码。

9.假如习题8的数据库加入顾客的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等等,试修改数据库,把修改或增加的部分用E-R图分别加以描述。

[解答] 第8题和第9题的E-R图

10.设计一个适合大学选课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括学生、系、教师、课程,哪个学生选了哪门课,哪个教师教哪门课,学生的成绩,一个系提供哪些课程等信息。请用E-R模型进行描述,注意为属性和联系选择适当的类型,并指出每个实体集的键码。

第2章部分习题解答

二. 问答题

1.已知关系R和关系S,求下列运算结果。

[解答]

P 7 7 7 7 7 7 Q g g g g g g

P 2 7 Q b g P 2 2 9 7 7 Q b b z g g B m n n n m R.T R.Y S.T S.Y B e e e c c c f f f d d d c c e c c e d d f d d f m n n m n n 2.设两个关系模型为:S(S#,Name ,Sex,Age),SC(S#,C#,Grade),用关系代数语言实现下列操作(假设每门课都有人选)。

[解答]

(l) 求课程不及格学生的课号、姓名及成绩;

C#,Name,Grade(SGrade60(SC))

Name(S(S#,C#(SC)C#(SC)))

(2) 求学习全部课程的所有学生姓名;

(3) 求’01’号课成绩大于80分的所有男生的姓名。

Name(Sex'男'(S)C#'01'Grade80(SC))

3. 已知四个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选课(学号,课号,成绩)、 课程(课号,课名,学时数)、必修课(课号,必修专业),请用关系代数实现下列操作:

[解答]

(1) 给出学习全部课程的学生名单;

学号,课号(S(学号,课号(选课)课号(课程)))

(2) 将学号为’S45’的同学的’C6’课程的成绩改为90分。

(选课-{('S45','C6',?)})  {('S45','C6',90)}

4、设有三个关系:S(S#,SNAME,AGE,SEX),SC(S#,C#,GRADE),C(C#,CNAME,TEACHER),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

[解答]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C#,CNAME(TEACHER'LIU'(C))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SNAME(AGE23SEX'男'(S))

(S#'S1'(SCC))

(3)检索学号为”S1”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与任课教师名。

CNAME,TEACHER(4)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的女学生姓名。

SNAME(SEX'女'TEACHER'LIU'(SSCC))

(5)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C#(C)C#(SNAME'WANG'(SSC))

1425(6)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1(SCSC))

(7)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

C#,CNAME((S#,C#(SC)S#(S))C)

(8)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学号。

(S#,C#(SC)C#(TEACHER'LIU'(C))

5、在第4题的教学数据库S、SC、C中,用户有一查询语句“检索女同学选修课程的课程名和任课教师名”,请完成:

[解答]

(1)试写出该查询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CNAME,TEACHER(SEX'女'S.S#SC.S#SC.C#C.C#(SSCC))

(2)画出该查询初始的关系代数表达式的语法树。

(3)使用优化算法,对语法树进行优化,并画出优化后的语法树。

(4)写出查询优化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CNAME,TEACHER((SEX'女'(S)SC)C)

6、对某个教学数据库

S(SNO,SNAME,SAGE,SEX) C(CNO,CNAME,HOURS) SC(SNO,CNO,GRADE) 有如下关系代数查询:

CNAME(S.SNOSC.SNOSC.CNOC.CNOSAGE18(SSCC))

请你给出一个较优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解答]

CNAME((SAGE18(S)SCC) 7. 已知四个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选课(学号,课号,成绩), 课程(课号,课名,学时数),必修课(课号,必修专业),假如有一关系代数查询为:

学生.学号,姓名,成绩(学生.学号选课.学号选课.课号‘(学生选课)) C1’要求:(1) 写出上述查询块的含义; (2) 写出较优的等价关系代数表达式;

(3) 假设学生关系有1000个元组,选课关系有10000个元组,其中选修”C1”课程的记录有20个,在内存中可容纳两个数据块进行计算,每个数据块可容纳10个学生记录,或者100个选课记录,或者10个学生×选课记录。计算机每秒可读或写40个数据块,并忽略内存处理时间,试计算这种算法执行查询的总时间。

[解答]

(1) 查询选修了‘C1’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2)

学生.学号,姓名,成绩(学生课号‘(选课)) C1’(3) 在该算法中先进行选择运算,然后再进行自然连接和投影运算,其花费时间计算如

下:

a)计算选择的时间

对选课表作选择运算,只需读一遍选课表,存取100块花费时间为100÷40=2.5(秒)。因为满足条件的元组仅20个,可直接放在内存中。 b)计算自然连接的时间

读取学生表,把读入的学生元组和内存中的 SC元组作连接,也只需读一遍学生表,存取100块花费时间为100÷40=2.5(秒)。自然连接后的结果元组可全部放入内存中。 c)计算投影在内存中进行,时间忽略不计。

算法执行查询的总时间为: 2.5十2.5= 5(秒)

第3章部分习题解答

二. 问答题

1.设两个关系模式为: S(sno,name,sex,age)、SC(sno,cno,grade),请用 SQL语言实现下列操作(假设每门课都有人选):

(l) 求“01”号课成绩大于80分的所有男生的姓名; Select name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and cno=’01’ and grade>80 and sex=’男’; (2) 求至少选修“01”和“03”两门课的学生信息; Select S.* from S Where sno in

(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01’ and sno in

(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03’));

(3) 建立一个新关系模式TSCC(sno, name, avggrade),并将学生的平均成绩存入该关系中; Select sno,name,avg(grade) as avggrade Into TSCC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sno,name

(4) 求学习全部课程的所有学生姓名。 Select sno,name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sno,name having count(*)=( select count(distinct cno) From SC);

(5) 求课程不及格学生的课号、姓名及成绩。

Select cno,name,grade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and grade<60;

2.已知四个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选课(学号,课号,成绩)、 课程(课号,课名,学时数)、必修课(课号,必修专业),请用SQL语言完成下列操作: (1) 列出选修“数据库原理”的学生名单; Select姓名From学生,选课,课程

Where 学生.学号=选课.学号 and 选课.课号=课程.课号 and 课名=’ 数据库原理’; (2) 将学生的学号、姓名及他的平均成绩定义为一个视图; Create view PJCJ(学号,姓名,平均成绩) As Select 学号,姓名,avg(成绩)

From 学生,选课 W

Group by 学生.学号,姓名;

(3) 由(2)建立的视图是否可更新?请说明理由。

由(2)建立的视图不可更新。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行列子集视图才能更新,而由(2)建立的视图不

仅用到分组,而且还有avg函数,所以不能更新。

3、设有三个关系:S(S#,SNAME,AGE,SEX),SC(S#,C#,GRADE),C(C#,CNAME,TEACHER),试用SQL语言完成下列查询语句: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elect S#,SNAME From S

Where AGE>23 and SEX=’男’;

(3)检索学号为’S1’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与任课教师名。 Select CNAME,TEACHER From SC,C

Where SC.C#=C.C# and S# =’S1’;

(4)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SC,C

Where S.S#=SC.S# and SC.C#=C.C# and TEACHER=’LIU%’and SEX=’女’; (5)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

from C

where C# not in (select C# From S,SC

Where S.S#=SC.S# and SNAME=’WANG%’); (6)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 From SC

Group by S# having count(*)>=2;

*(7)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 [解法1] select SC.C#,CNAME From S,SC,C

Where S.S#=SC.S# and SC.C#=C.C#

Group by SC.C#,CNAME having count(*)= (select count(*) from S);

[解法2] 用p表示谓词:学生y选修了课程x,上述题意可形式化表示如下。

(y)p(y(p))

意即:没有一个学生y是不选修课程x。 Select C#, CNAME From C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S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SC

Where S#=S.S# and C#=C.C# ));

*(8)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学号。

查询学号为x的学生,对任一课程y,只要老师’LIU’讲授了课程y,则学生x也选修了课程y。 假设:若用p表示谓词“老师’LIU’讲授了课程y”,用q表示谓词“学生x选修了课程y”,则上述题意可形式化表示如下:

(y)pq(y((pq)))(y((pq)))(y(pq)) 意即:不存在这样的课程y,老师’LIU’讲授了课程y,而学生x没有选修课程y。

Select S# From SC SCX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C CY

Where TEACHER=’LIU’and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SC SCZ

Where CY.C#=SCZ.C# and SCZ.S#=SCX.S# ));

4.今有两个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选修课程(学号,课号,成绩),请用 SQL中的 GRANT和 REVOKE语句,完成以下授权定义或存取控制功能: (1)用户王明对两个表有 SELECT权力; Grant SELECT on学生,选修课程 to 王明;

(2)用户刘刚对两个表有 INSERT和 DELETE权力; Grant INSERT,DELETE on学生,选修课程 to 刘刚;

(3)用户金星对选修课表有 SELECT权力,对学生表有更新姓名字段的权力; Grant SELECT on 选修课程,UPDATE on 学生(姓名) to 金星;

(4)用户周平具有对两个表的所有权力,并具有给其他用户授权的权力; Grant ALL on 学生,选修课程 to 周平 with grant option;

(5)对于上述每种授权情况,撤销为用户所授予的权力。

Revoke SELECT on学生,选修课程 from 王明; Revoke INSERT,DELETE on学生,选修课程 from 刘刚;

Revoke SELECT on选修课程,UPDATE on 学生(姓名) from 金星; Revoke ALL on 学生,选修课程 from 周平;

第4章部分习题解答

2、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练习安装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实践练习题)

第5章部分习题解答

1、 利用企业管理器创建teaching数据库和三个数据库表student、course和student_course。 (实践练习题)

2、 利用查询分析器对第3章的相关习题进行验证。 (实践练习题)

第6章部分习题解答

二. 问答题

1. 设有关系模式 R(A,B,C,D,E),F={AB→C,B→D,D→E,C→B},要求: (l)通过闭包的计算来求出 R的所有键码,并说明该模式是哪一类范式?

单属性:A=A,B=BDE,C=BCDE,D=DE,E=E

双属性:AB=ABCDE,AC=ABCDE,AD=ADE,AE=AE,BC=BCDE,

BD=BDE,BE=BDE,CD=BCDE,CE=BCDE,DE=DE

三属性:ABC=ABCDE,BCD=BCDE,CDE=BCDE,ADE=ADE,ABE=ABCDE, ABD=ABCDE,BCE=BCDE,ACD=ABCDE,BDE=BDE,ACE=ABCDE 四属性:ABCD=ABCDE,BCDE=BCDE,ACDE=ABCDE,ABDE=ABCDE,ABCE=ABCDE 五属性:ABCDE=ABCDE R的所有键码是:AB,AC。

注:R的所有超键码是:ABC、ABE、ABD、ACD、ACE、ABCD、ACDE、ABDE、ABCE、ABCDE。 若选AB为主键码,由于D是部分函数依赖于AB,故R

1NF。

(2)R分解为R1(A,B,C)和R2(B,D,E),请问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R1的键码为AB和AC,F1={AB→C,C→B};R2的键码为B,F2={B→D,D→E}。因为F=F1∪F2,所以该分解保持函数依赖。

(3)指出R1和R2的范式等级,并给出证明。

因为R1没有非主属性,所以也不可能存在非主属性对键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即: R1

3NF。又由于F1中有违例C→B,故R1因为D和E完全函数依赖于B,故R2

BCNF。

2NF。又由于E传递函数依赖于B,故R2

3N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可否将R1和R2分解成若干个BCNF范式?写出分解结果。

根据模式分解的方法,可以将R1和R2分解成若干个BCNF范式,其具体的分解结果如下: 将R1分解为:R11(A,C) BCNF,R12(B,C)

将R2分解为:R21(B,D)

BCNF;

BCNF,R22(D,E) BCNF。

3. 已知一关系模式:借阅(借书证号,姓名,所在系,书号,借书日期),要求: (l)请给出你认为合理的数据依赖;

F={借书证号姓名,借书证号所在系,(借书证号,书号)借书日期} 借阅关系的键码为:(借书证号,书号)。 (2)该模式是第几范式? 请证明;

由于姓名部分函数依赖于(借书证号,书号),故借阅 (3)将它分解成3NF的关系模式。

根据模式分解的方法,可将借阅关系分解为:R1(借书证号,姓名,所在系)号,借书日期)

3NF。

3NF,R2(借书证号,书

2NF,显然借阅

1NF。

第7章部分习题解答

二. 问答题

1. 试把第1章习题三中的第8、9题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解答] 第1章习题三中的第8、9题的E-R图如下:

转换后的关系模型(一组关系模式)如下:

生产厂商(名称、地址、电话),产品(品牌、型号、价格、生产商),顾客(身份证号、姓名、地址、电话),生产(名称,品牌、型号,数量1),购买(身份证号,品牌、型号,数量2)

2. 对于第1题你设计关系模型中的每个关系模式,请用规范化理论来分析它们属于第几范式?这些关系模式会产生什么更新异常吗?

在生产厂商中,键码是名称,F={名称→地址,名称→电话}。根据模式分解的方法,可以判断出:生产

厂商

BCNF。同理,产品

BCNF,顾客

BCNF,生产

BCNF,购买

BCNF。

生产厂商(名称、地址、电话)和顾客(身份证号、姓名、地址、电话)二个关系本身不会产生更新异常。但产品(品牌、型号、价格、生产商)、生产(名称,品牌、型号,数量1)和购买(身份证号,品牌、型号,数量2)三个关系中的外键码若违反引用完整性的话,则就有可能产生更新异常。

第8章部分习题解答

三.应用题

1、参考本章资料室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分析并设计一个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具备人员入校(毕业分配、调入等)、出校(调出、退休等)、基本情况查询和报表打印等功能。

此题可结合实验七和实验八(数据库综合设计练习)分组合作进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 设事务T1和T2,对数据库中的数据A进行操作,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请问哪一种不会发生冲突操作( D ) 。 正在写A,T2要读A 正在写A,T2也要写A 正在读A,T2要写A 正在读A,T2也要读A 2. 下面的选项不是关系数据库基本特征的是( A )。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 与行的次序无关 D. 与列的次序无关 3. 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C ) 。 A.更新视图 B.查询 C.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表 D.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 4. 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每 一个属性都是( B )。 A.长度不变的 B.不可分解的 C.互相关联的 D.互不相关的 5. 一个事务的执行,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一个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的属性是(A )。 A.原子性 B.一致性 C.独立性 D.持久性 6.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A)技术。 A.封锁 B.存取控制 C.恢复 D.协商 7. 以下(B)不属于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A.存取控制技术 B.视图技术 C.审计技术 D.出入机房登记和加防盗门 8. 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其中,CREATE、DROP、ALTER语句是实现哪种功能( C)。 A.数据查询 B.数据操纵 C.数据定义 D.数据控制 9. 在ER模型中,如果有3个不同的实体型,3个M:N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为关系的数目是(C )。 A.4 B.5 C.6 D.7 10. 从一个数据库文件中取出满足某个条件的所有记录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的操作是(C)操作 。 A.投影 B.连接 C.选择 D.复制 11.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A) A.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 C.模式与外模式 D.三层模式 12. 下面的选项不是关系数据库基本特征的是(A)。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 与行的次序无关 D. 与列的次序无关 13. 一个关系只有一个(C) 。 A. 候选码 B.外码 C. 主码 D. 超码 14.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B )技术。 A. 存取控制 B. 封锁 C.恢复 D.协商 15. 以下(D)不属于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A.存取控制技术 B. 出入机房登记和加防盗门 C.审计技术 D. 视图技术 16. 表示两个或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运行而不互相影响的是(C )。 A.原子性 B.一致性 C.独立性 D.持久性 17. 下列不属于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是(D)。 A.丢失修改 B.不可重复读 C. 脏读 D. 死锁 18. SQL中的视图机制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D )。 A.完整性 B.并发控制 C.隔离性 D.安全性 19. 下述SQL命令中,允许用户定义新关系时,引用其他关系的主码作为外码的是( B)。 A.INSERT B. REFERENCES C. DELETE D. SELECT 20.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B)。 A.需求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21. 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他锁,则T对Q( C) 。 A.只能读不能写 B.只能写不能读 C.既可读又可写 D.不能读也不能写 22. 如果有两个事务,同时对数据库中同一数据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冲突的操作是(D) 。 A.一个是DELETE,一个是SELECT B.一个是SELECT,一个是DELETE C.两个都是UPDATE D.两个都是SELECT 23.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C ) 。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度高 D.数据独立性高 24. 一个关系只有一个(D) 。 A. 候选码 B.外码 C.超码 D.主码 25. 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C) 。 A.更新视图 B.查询 C.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表 D.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 26. 关系模式中,满足2NF的模式(B)。 A.可能是1NF B.必定是1NF C.必定是3NF D.必定是BCNF 27.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 B )。 A. 数据模型 B.概念模型 C.层次模型 D.关系模型 28. 表示两个或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运行而不互相影响的是( C )。 A.原子性 B.一致性 C.独立性 D.持久性 29. 下列不属于并发操作直接带来的问题是( C )。 A.丢失修改 B.不可重复读 C.死锁 D.脏读 30. SQL中的视图机制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D)。 A.完整性 B.并发控制 C.隔离性 D.安全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关系数据模型中,二维表的列称为 属性 ,二维表的行称为 元组 。 2. SQL的中文全称是_ 结构化查询语言 。 3. 实体之间的联系有_一对多___ 、__一对一___ 、____多对多________三种。 4.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 排它锁和 共享锁 。 5. 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码为 主码 ,其属性不能取 空值 。 6. SQL语言除了具有数据查询和数据操纵功能之外,还具有 数据定义 和 数据控制 的功能,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强大的语言。 7. 数据库数据具有 永久存储 、 有组织 和 可共享 三个基本特点。 8. 在一个关系R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再分割的,那么R一定属于

第一 范式。 9.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 排它锁 和 共享锁 。 10.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 泄露 、 更改 或 破坏 。 11. 任何DBMS都提供多种存取方法。常用的存取方法有 索引(index)方法 、HASH方法、____聚簇(Cluster)方法____________等。 12. 在关系模式R(D,E,G)中,存在函数依赖关系{E→D,(D,G)→E},则候选码是 (E,G),(D,G) ,关系模式R(D,E,G)属于 3NF 范式。 13. SQL的中文全称是_ 结构化查询语言 。 14. “三分 技术 ,七分 管理 ,十二分 基础数据 ”是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规律。 15. 事务 是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逻辑单元。 16.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 正确性 和 相容性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建立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的基础上,用户以简单的逻辑结构操作数据而无需考虑数据的物理结构,转换工作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数据独立性分为数据的物理独立和数据的逻辑独立。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即,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2、 主码 关系中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组 3、 BCNF 每一个决定因素都包含码的关系模式 4、 自然连接 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去掉 5、 参照完整性 6、 数据 7、 数据库管理系统 8、 候选码 9、 意向锁、 10、 数据库 四、问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 2. 什么是数据库恢复?简述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 3.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4. 统计数据库中存在何种特殊的安全性问题? 5. 什么是PL/SQL?请写出它的基本结构。 6. 请给出检测死锁发生的一种方法,当发生死锁后如何解除死锁? 7. 试述查询优化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的重要性。 8. 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9.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10. 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11. 试述两段锁协议的概念。 12. 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 13. 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14. 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试述其特点和设计策略。 15. 试阐述一下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 16. 设有关系R和S,$$$试写出R⋈S、$$$的值 17. 设有关系R(A,B,C)和S(D,E,F),设有关系代数表达式:$$$试写出与上述关系代数表达式等价的SQL语句。 18. 试写出3NF的定义。当一个关系模式不是3NF时,会出现什么问题?试举例说明 19. 试写出2NF的定义。当一个关系模式不是2NF时,会出现什么问题?试举例说明 20. 试写出BCNF的定义。当一个关系模式不是BCNF时,会出现什么问题?试举例说明 21. 设关系模式R(A, B, C, D, E),其中A, B, C, D, E为关系模式R的属性,F是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集,即F={ AB→C,BC→A, AC→B,D→E },其中符号AB→C表示属性C函数依赖于属性A和B。试写出R的候选键,并说明理由。 22. 设有关系R(A,B,C)和S(B,C,D),试写出与关系代数表达式$$$等价的SQL语句 23. SQL中表达完整性约束的规则主要有哪几种及其内容是什么? 24. 试阐述事务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5.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安全性?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可分为哪几类? 26. 试述两段锁协议的概念。 27. SQL中表达完整性约束的规则主要有哪几种? 28. 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29. 说明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 30. 试述关系数据库系统查询优化为什么会做得比用户更好。 31.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32. 设某商业集团关于商店销售商品的数据库中有三个基本表 33. 设职工数据库中有两个基本表 34. 设某商业集团为仓库存储商品设计了三个基本表 35. 某汽车运输公司数据库中有一个记录司机运输里程的关系模式 36. 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中有三个实体集 37. 设有一个记录各个球队队员每场比赛进球数的关系模式 38. 假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中有一关系模式R如下 39. 设大学里教学数据库中有三个实体集 40. 图中显示一张交通违章处罚通知书,根据这张通知书所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简单得E-R模型 五、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供应商、零件数据库中有以下3个关系模式:供应商:S(SNO,SNAME,CITY,STATUS) 零件:P(PNO,PNAME,WEIGHT,COLOR,CITY) 供应货:SP(SNO,PNO,QTY) 各属性的含义可由属性名体现,不再重复,供应货关系SP表示某供应商SNO,供应了PNO零件,数量为QTY。用SQL语言完成以下操作:(每小题2分) 1.求供应绿色零件的供应商名字; 2.求天津供应商的名字和状况(STATUS); 3.求零件P1的总供应量; 4.把零件P2的重量增加100; 5. 从供应商关系中删除S1记录。 11、 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奖学金) 课程(课程号,名称,学分) 学习(学号,课程号,分数) 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实现下列1—2小题: a) 检索“国际贸易”专业中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课程名和分数;(本小题2分) b) 检索学生成绩得过满分(100分)的课程的课程号、名称和学分;(本小题2分) 用SQL语言实现下列3—4小题: c) 对成绩得过满分(100分)的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将其奖学金设为1000元;(本小题3分) d) 定义学生成绩得过满分(100分)的课程视图AAA,包括课程号、名称和学分;(本小题3分) 3、今有如下关系数据库: S(SNO,SN,STATUS,CITY) 、P(PNO,PN,COLOR,WEIGHT)、J (JNO,JN,CITY)、 SPJ(SNO,PNO,JNO,QTY) 其中,S为供应单位,P为零件,J为工程项目,SPJ为工程订购零件的订单,其语义为:某供应单位供应某种零件给某个工程,请用SQL完成下列操作。 (1)求为工程J1提供红色零件的供应商代号。(2分) (2)求使用S1供应的零件的工程名称。(3分) (3)求供应商与工程所在城市相同的供应商提供的零件代号。(2分) (4)求至少有一个和工程不在同一城市的供应商提供零件的工程代号。(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