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歌鉴赏学案

来源:知库网
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学科 主 讲 校 对 课 题 教 法 考纲要求 教学目标 级部主任 星 期 星期一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备课组长 日 期 课 时 1月10日 1课时 坚持四步教学法。课堂互动,学生自学,教师精讲。 见上 1、(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 学 过 程 一、知识回顾

1. 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篇目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 表达盛衰无常感慨 鲜明的对比 石头城 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寓情于景、拟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慨壮志难酬 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 抒发爱国情怀 词中用事

扬州慢 对物是人非的惋惜及悲痛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2、概念:

“怀古”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咏史”翻阅古书,检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3.主题思想: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常见的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二、课堂练习:

(一)[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 1 -

【双 调】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①,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 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1)“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

(2)“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①唐宣宗大中初年, 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 贬为龙阳 (今湖南汉寿) 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②云中君:云神.\"云 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 两句诗的表达效果.(4 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 分)

三、总结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四、课后总结,布置作业

- 2 -

《咏史怀古诗》限时训练

主讲人: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做题:

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华清宫(其二)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玄宗时,安禄山伺机谋反,玄宗对他却十分宠信,后经人屡奏,他才派人探听虚实,但安厚赂使者,向玄宗赞其忠心。玄宗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欢乐。诗前两句正是描写密探从渔阳经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 过华清宫 崔橹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 (1)有人认为杜诗中的“始”字用得传神,试作简要说明。

- 3 -

(2)两首诗中,你偏爱哪一首?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简析。

2、.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然后做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