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相关问题之浅析
摘 要: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关系到从基地到主体的整个过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构造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监控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措施
Abstract: Concrete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the role of self-evident, related to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base to the body.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the service life, so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is a key issue.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and exposition.
Key words: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measures
TU71
1、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①水泥。水泥不合格(强度、体积安定性等指标不合格)、过期水泥、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达不到配合比设计要求的等级、水泥品种选择不当等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质量差。所以配制混凝土必须根据工程性质和气候环境以及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如厚大体积混凝土不宜选用硅酸盐水泥;在严寒地区露天条件或严寒地区处在水位升降范围内的混凝土不得使用矿渣、火山灰、粉煤灰水泥等。
②砂的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等有害杂质含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用细集料一般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③粗集料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和压碎值等)、级配、最大粒径、粒型和有害杂质(泥块、硫化物、有机质等)含量等因素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在工程实践中,应选用级配良好,强度高、有害杂质小的石料配制混凝土。
1.2 配合比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通过试验确定的,同时针对工程实际,构造物的特点(包括断面尺寸、配筋状况以及施工条件等)确定其合适的工作性指标,并依据其所处的环境和耐久性要求校核水灰比。工地上所用集料的含水量是随时间和环境气候的变化不断变化的,与设计配合比有明显的差异。在拌制混凝土时,按当时工地实测砂石料含水率调整材料用量。若原材料计量不准,又未根据集料的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其水灰比、砂率及集浆比与理论配合比发生变化,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则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1.3 运输工具和运输措施混凝土选用运输工具和运输措施不当,浇注、振捣方法和养护不当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4 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在施工的各个环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任何一个疏忽、失误或过错,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所以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坚持施工全过程监控。
2、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2.1 材料选择
①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号,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抗渗能力。
②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毫米,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③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毫米,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④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
⑤外加剂:每立方米混凝土2公斤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2 混凝土配合比
①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②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③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浇筑时采取的措施
3.1 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3.2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3 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4、养护阶段的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要注意温度控制。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4.1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4.2 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4.3 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4.4 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4.5 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5、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5.1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在实践中,应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制定出现场如遇泵送管道堵塞、运输混凝土车因交通堵塞、车辆故障等多种原因不能按时到达施工现场的应急措施。要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原材料进场,与配合比试验用材料不相符时,应及时汇报,按新进的原材料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5.2 科学组织,严格施工程序,严禁盲目赶工,杜绝构造物过早承受外力。
5.3 混凝土的养护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养护应设专人进行,在初凝后采用草帘、麻袋片、编织袋等进行覆盖养护,终凝后在覆盖物表面进行洒水养护。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是关系建筑物安全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妥善的处理施工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瑞文.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水凝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J].科技资讯,2010, (28).
[2]毕佳,严松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控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05). [3]张磊,鲁企造.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措施[J].科技资讯,2007,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