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桥梁实心墩施工工艺及方法

来源:知库网
桥梁实心墩施工工艺及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底垫层高度计算 墩身平面放样 基础顶凿毛 模板底垫层 辅助脚手搭设 钢筋加工 墩身钢筋绑扎 墩身模板安装 垂直度、平面位置检查 安设漏斗、串筒等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养护 模板拆除 混凝土拌和 模板设计 模板精加工 模板试拼

混凝土试件制作

实体墩施工工艺框图

2.施工方法 ⑴模板工程

a. 墩身采用桁架式整体钢模,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厂家制作,以保证加工精度。

b. 承台混凝土浇筑前,依据墩身模板结构尺寸在承台上预埋型钢铁件。模板采用汽车运输至墩位附近,现场拼装成整体,安装桁架支撑,采用吊车整体吊装就位,与承台预埋型钢连接固定。

c. 模板整体拼装时要求错台<1mm,拼缝<1mm。安装时,用缆风

绳将钢模板固定,利用经纬仪校正钢模板两垂直方向倾斜度。

⑵钢筋工程

a. 钢筋在加工场按设计图纸集中下料、分型号、规格堆码、编号,平板车运到现场,在桥墩钢筋骨架定位模具上绑扎。

b. 结构主筋接头采用直筒螺纹连接,主筋与箍筋之间采用扎丝进行绑扎。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现象。混凝土垫块采用高聚脂UPVC垫块或同墩身强度混凝土垫块。

⑶混凝土浇筑

a.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输送泵或泵车泵送入模,分层浇筑,连续进行,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b. 混凝土浇筑前,将承台与墩身接头处混凝土进行凿毛,清除浮浆及松动部分,冲洗干净,并整修连接钢筋。

c. 浇筑时在墩身整个平截面内对称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层厚控制在30cm以内,同时注意纠正预埋铁件的偏差,保证混凝土密实和表面光滑整齐,无垫块痕迹。

d. 混凝土浇至支座垫石顶面时注意抹平压实,并特别注意锚栓孔的预留。如果支座

e. 高度与设计预留的高度有变化,则要注意根据支座中心处的梁底标高调整支座垫石的高度,支座垫石的标高按负公差控制。

f.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看护模板,观察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墩台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拆模时要轻敲轻打,以免损伤主体混凝

土的棱角或在混凝土表面造成伤痕。

⑷混凝土养护

a. 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各类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措施及养护时间遵守相关规范的规定。

b. 当新浇结构物与流动水接触时,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规定的养护期之内不受水的冲刷。

c. 拆模后的混凝土立即使用保温保湿的无纺土工布覆盖,外贴隔水塑料薄膜,使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不间断养护,避免形成干湿循环,养护时间不少于7d后,拆除养生毯,再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保湿养护14d 以上。

d. 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荷载。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15℃时,方可拆模。

⑸混凝土温度测量和控制

a. 墩身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时,根据构造物尺寸、环境温度、及浇筑工艺的不同,选取有代表性的结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测温仪,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表层温度,并绘制温度曲线图。当发现混凝土浇筑温度、内外温差或降温速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处理。

b. 混凝土拌合阶段通过降低材料温度、改进搅拌机投料顺序等措施来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c. 浇筑阶段通过降低运输容器温度,适当选择浇筑时间,分层浇

筑等技术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温度。

d. 养护阶段通过内部降温或外部升温、保温、提高养生水温等措施,使混凝土核心温度、表面温度、外界温度差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e. 大体积混凝土尚应避免水化热产生过大的内外温差,经过计算必要时在墩身内预埋冷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实施过程中,根据实测混凝土芯部温度,确定参数,调整冷却水管的水平布设间距、竖向间距及管内流速,确保混凝土芯部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