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症(肩周炎)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肩凝症
西医名称:肩周炎
定义: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发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
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
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二、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
2、肩关节活动受限
3、怕冷
4、压痛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护理评估
1、 发病史,诱发因素
2、 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3、 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 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
四、一般护理
1、按疼痛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五、病情观察
6、 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7、 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8、 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9、 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烦躁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骨膜压揉
(1)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2)手法治疗后应卧床休息,24小时内避免进行热疗。
(3)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负重,注意休息。
2.小针刀
(1)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介绍针刀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配合治疗。选择合理体位,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治疗完毕后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创可贴。
(3)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平卧休息,给予相应处理。
(4)疲劳或未进食者应休息或进食后再治疗。
3.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口服前向患者讲解中药汤剂的作用,说明用 法
及注意事项。
(2)药液温度不宜过低,宜温服,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餐前或餐前服用,避免因此带来的胃部不适。
(3)禁辛辣油腻之食,禁烟酒。保持心情愉快。
4.中药熏蒸
(1)选择好治疗部位,向患者讲解治疗原理及目的,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根据熏蒸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暴露局部皮肤,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询问患者主观感觉,避免烫伤,注意保暖。
(3)熏蒸一般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视病情每日两次。
(4)避免弄脏患者衣物及床单。
5.针灸治疗
(1)操作前向患者说明针刺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一般取坐位,暴露患肩及上肢皮肤。初次针灸者可取侧卧位,患肢朝上。
(3)用止血钳夹一消毒棉球,逐个消毒要针刺的穴位。取肩髃、肩髎、肩井、肩贞、阿是穴、曲池、合谷、条口透承山穴。
(4)告知患者留针期间避免更换体位,以免出现滞针、弯针、折针等情况。
(5)留针30min左右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每个穴位数秒。
(6)治疗时间每天或隔天一次,以10次为一疗程,共2~3个疗程。
6.肩关节臭氧注射治疗
(1)不适及操作前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
(2)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合理的体位,注意保暖。
(3)治疗后卧床休息半小时,注意观察伤口部位的情况,有无红肿等,及时更换创可贴。
(4)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7.物理疗法(红外、中频、神灯)
(1)使用理疗仪器前向患者说明其原理与功效,注意事项。选择舒适的体位,注意保暖。
(2)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并嘱其不可随意调节机器工作时间及状态。
(3)治疗完毕后多休息,多饮温开水。
七、饮食指导
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黑木耳、羊肉、黑芝麻、当归等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之品,忌生冷、肥腻,忌烟酒。
八、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九、情志护理
调节情志,指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十、健康指导
(1)消除恐惧,告诉病人肩周炎是可防可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
(3)避免过度劳累及提重物。
(4)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5)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筋脉之食物,饮食调养以补肝肾、养筋脉为根本,做到合理搭配、对症进食,饮食有度、防止偏食。根据病情的需要还可选用药膳、药酒等进行调治。
(6)加强功能锻炼,如:划圈法、爬墙摸高、体后拉手等。应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