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参考【篇一】

来源:知库网
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参考【篇一】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1)如或知尔: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1)如或知尔(假如)(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 4、为(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2)愿为小相焉(做)(3)赤也为之小(替)

5、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6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7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课后练习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夫之晒之晒:笑 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C.端章甫端:端正 舍瑟而作作:起 D.吾与点也与:赞成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解析:选C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这里作动词用,穿着礼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选BB项,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C.大块假我以文章 D.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解析:选C“文章”在本句中应解释为“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4.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解析:选CC项,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胜:优美的境界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 C.一日,大母过余曰过:路过

D.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制:格局 解析:选CC项,过:探望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某所,而母立于兹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B.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顷之,持一象笏至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解析:选DA.而:通“尔”;表转折B.以:介词,来;介词,因为C.之:音节助词;助词,的D.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7.下列各项中全能表现“居于此,多可喜”的一项是() 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②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③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④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⑤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⑥

解析:选AA项,“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为过渡句,之前所谈为“可喜”之处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志”,古代杂记类文体,主要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内容庞杂,要求围绕所记对象特点,既写其形,更传其神

B.本文用细节和白描手法,抒发对项脊轩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C.本文文眼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末有“何谓阁子也”相呼应 D.本文最后用写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

解析:选CC项,文眼应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篇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内容:风(民间歌谣)雅(正统音乐)颂(宗庙祭祀音乐)

手法:赋(陈述铺叙的意愿)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铺垫,《孔雀东南飞》开头)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四言叙事),汉乐府(五言叙事)民间文学,汉末魏晋,中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

离骚(杂言抒情),汉赋(四六文抒情)文人创作

ps:四六文,骈文的通行别称。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又称四六文 意象=物象+情意

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对偶分工对,宽对 工对:诗词一字一对 宽对:宽放对偶 顶真

前后紧凑,气势顺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充分阐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我国古代乡情诗歌中的明月短笛

月亮有母性情结,寄托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笛声在诗歌中的作用:衬悲情,引乡情

乡情诗歌常用意象:晨霜,明月,笛声,泪,山,水,风,雪,树,寒江,玉,碧色,落日,暮色,黄昏,酒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

特点:形散神聚 一,积累典型意象

恬淡清静月松泉竹莲五柳鹤(怀人念远)

戍边之情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黄沙金甲楼兰羌笛狼烟 忧愁苦闷猿啼落木酒杯杜鹃 送别难舍柳长亭驿站酒 坚韧高洁梅兰竹菊松柏莲 二,辨析意象的修饰语 三,解读不同的意象组合 四,验证意象的作用 盛唐山水诗

政治清明,人们安居乐业,诗人可以纵情山水,张扬个性,文化繁荣,兼容并包 《从军行》表现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王昌龄:国力昌盛,民族富强,开拓疆土,国家对军功德奖励

盛唐诗歌的主旨:表现出热爱生活,寄情山水的情趣,放映出边塞生活,宣扬建功立业的情趣

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岑参,高适,王昌龄 风格:清新明丽,积极昂扬 中唐山水诗 《登高》萧瑟悲凉

安史之乱,朝政败坏,藩镇割据,民生疾苦,社会各阶级矛盾尖锐,士人功名难获,仕途坎坷

主旨:讽喻朝政败坏,反映民生疾苦,寄托忧国忧民之情,反映壮志难酬,仕途坎坷

代表诗人: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韩愈,韦应物,张籍,卢纶 风格:忧愤深广,愁苦落寞 晚唐山水诗

李商隐:仕途曲折,在党派斗争的夹缝中生存,民不聊生,士人命运坎坷 主旨:控诉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对国运没落感到绝望,寄托对自身命运坎坷的无奈

代表人物: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风格:沉郁绝望,暗淡感伤 怀古诗: 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 3,感慨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格律诗:讲究平仄,格律,音韵,对仗工整,字数工整的诗歌 诗体裁:

五律:八句或以上,一句五字 五绝:四句,一句五字 七律:八句或以上,一句7字 七绝:四句,一句7字 题材: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羁旅怀乡,送别离情,征战边塞,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托物言志 高中必记定语后置句: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词语解释

1.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2.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3.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5.跫音:脚步声。

6.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7.深邃:深的; 幽深。

8.幽僻:形容环境偏远、幽静。 9.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10.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11.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12.倩影:美丽的影子。

13.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14.婀娜:轻盈柔美貌。 15.宁谧:安静,安宁。

16.沧桑: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 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 17.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18.隽永:(言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引人如胜。

19.邂逅:不期而遇。

20.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 21.嫉恨:憎恨。

22.诽谤:造谣污蔑,恶意中伤。 23.诅咒:咒骂。

24.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25.豁然开朗:豁然,宽敞的样子。形容由昏暗、窄小一变而为明亮宽敞; 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26.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

27.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 28.民不聊生:人民没法生活。聊,依赖。 29.藏蛰(zhé):躲藏,蛰伏。

30.端倪:①事物的眉目; 头绪。②指推测事物的始末。 31.永葆生机:永远保持生机。 32.奚落:讥诮; 讽刺。

33.不名一钱: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34.慰藉:安慰,抚慰。

35.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不肯轻易迁移。 36.亵渎:轻慢,冒犯。

37.杀一儆百:儆,警戒。杀一个人而使许多人引以为戒。 38.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