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

来源:知库网
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

前段时间,我担任了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上课评委,连续听了十二节相同执教内容的课,课题是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听后,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我觉这些课难以给人一种动人心弦甚至刻骨铭心的冲击。于是,我便有了以本课为例探讨“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的想法。

一、深刻:从分裂走向统一

现场扫描教材例题是典型的相遇问题——

教材启发学生通过画图或列表来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深度观察 他们只是“想”着教师所想、“爱”着教师所爱。

二、深刻:从详尽走向简炼 一

三、深刻:从独立走向整合

教师对上述各种问题进行了比较,但仅限于情节的区别与解法的沟通。

深度观察对题目之间情节、结构与解法的比较,是十分必要的,但这样比较还没有触及。最后总结时,留在学生记忆中的,本课解决的可能不再只是一个相遇问题“点”的学问,而是一组相关问题“面”的扩展,串联它们的“红线”是相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深刻:从定势走向灵活

现场扫描教学中,从例题到习题,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般都是结构类似、结构单一、结构完全的题组。

于是,学生顺流而下、顺势而为,最终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导致一种“后遗症”,那就是思维因过分模式化而僵化,学生不假思索地“依葫芦画瓢”,使练习的作用贬值。

从上述我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的评说中,意欲揭示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在植根教材的基础上,还应通过“联”术、“炼”术、“比”术、“放”术等手段,挖掘教学走向深刻的联结点、锻造点、生成点和拓展点,从而使教学更加意味深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