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环评行业的PEST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知库网
产吐与科技云2019年第18卷第6期我国环评行业的PEST分析及对策建议□罗良柱【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童视。其

中,环保产业中的环评行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更迭,经济市场的发展,社会舆论的加强和技术要求的提高,面临

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本文以PEST模型为基础对中国环评行业的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

ety)和技术(Technology)环境进彳亍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评行业;PEST分析【作者简介】罗良柱,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集团运作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

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会建设与伟大复兴紧密相连。党的一系列的环保要求和理 念的提出升级,无不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重要位置,这

是环评行业的机遇,也环评行业的挑战。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简单

来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环

(二)在法律环境方面。我国于1979年发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开始引入环评制度。1989

境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一票否 决权”,凡是环评审批通不过的项目一律不可建设实施。环

评制度的实施使市场上产生了大量提供环评技术服务的公 司,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且成熟的环评行业。 美国学者Johnson G与Scholes K于1999年提出了 PEST分析 模型,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其中P是政治(poli­

年的《环境保护法》对我国的环评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从 而正式确立了环评制度⑵。到了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 施行,法律强制规定了开发活动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 提出规划环评,扩展了原先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这是贯彻

tics) ,E 是经济(economy) ,S 是社会(society) ,T 是技术(tech­nology) 这四方面的分析。 在分析一个行业外部宏观环境的

时候,常常是采用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总结以得到一个全

“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方针的重要手段。到了最近的2016 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其主

要修改内容包括弱化了项目环评的行政审批要求,强化了规

面的外部宏观环境情况评估,在本文中用以对环评行业外部

环境进行分析评估。划环评工作,加大了环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这次修改,弱

化了事前审批,强化了事中后监管工作。2018年生态环境部

宣布,将要取消环评机构资质和环保竣工验收等2个行政审 批事项。可以预见,正式法律岀台以后,行政审批事项的减

—、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s)(一)在国家政策环境方面。我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 代就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

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大力

少,将减弱环评机构的影响力,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之前凭

有资质优势的环评机构,将面临其他同行机构的激烈竞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 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 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央深

而那些经营能力强的企业将在市场的角逐中逐渐胜岀。同 时,在取消环评资质后,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竞争的加剧,

环评机构的利润将会减少,成本进一步增加,生存难度将会

改组会议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环境保护议题,为推进生态文明

领域改革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详细的顶层设计方案。

提高。二、经济环境分析(economy)(一) 行业总体情况。据统计,现今我国环评行业产值只 有三百多亿,环评收入约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万分

中央“高规格”聚焦环保问题,“高密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文件,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⑷。党的十

八大后,*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利用问题指出

了著名的“两山论”,这是对我党和国家对如何保护和利用自 然资源上提岀新的理念和要求,是对过去错误生产发展观念 的纠正,也是对未来环境资源开发的指导,在此之后,“两山

论”成为了各级政府资源开发的指导标尺。党的十九大报告

之一到万分之二之间。每年的增长率12.8%左右,行业规模 相比其他行业并不突出。环评行业是环保产业中的一种政

策性行业,虽然我国环保产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的比例较 低,但是随着环保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环保力度不断加

强以及环保问题意识不断提高,环评行业随着环保产业的升 级将大有作为。(二) 市场趋势。随着环评审批权逐年下放以及可以预

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要站在全世界 的角度,积极参与,做出自身的贡献,同时引领世界各国的生 态文明建设,并且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地为四大制度体系的建

见的行政审批制度取消,整个环评市场规模增速将相应的降

设和提升为中国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在党的 十八大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人到了中国新时代的建设中去,和中国社

低,但是随着环保不断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环评规模仍 然持续增长,但会呈现地方化的趋势。环评机构全国分布

中,由于北京先天的位置特殊,并且有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

• 90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9 (18) 6产业与科技云机构和央企,因此甲级资质环评机构数量一直领先于全国的 其他地方。而且,全国其他地方,环评机构的实力也弱于北 京地区。同时,在环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之前,由环保部参

与审批的项目较多,北京的环评机构在报告送审方面有极大

2019年第18卷第6期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获 得批复同意建设。该实验室是依托于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

评估中心,为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领域的重大需求,用 于开展环评数值模拟研究与实践的创新性研究平台,将为国

家和地区的环评工作提供技术上的重要支持。的便利,因此北京地区的环评机构市场份额也远远领先于各

省。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月,全国的环评机构数量

五、结论与建议为910家,其中甲级机构和乙级机构分别为184家和726家。 北京拥有82家环评机构,占比约9. 0% ;这其中有甲级环评

机构42家,占全国184家甲级环评机构的22. 8% 0随着国 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推进,环评报告审批权逐步下放,北京

(一) 结论。通过对环评行业发展环境的PEST分析,第 一,从政治环境进行分析,国家近年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放

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给环保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但是随着

国家“放管服”的开展和“环评机构资质”、“环保竣工验收”

行政审批的取消,环评行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机构间竞争

环评机构的优势将不断缩小。各地的环评机构将有更加公 平的竞争机会,市场占比将会不断改变,北京老大地位面临

将会越发残酷,利润空间会更加小。第二,在经济环境方面,

随着环评审批权逐年下放以及可以预见的行政审批制度取 消,整个环评市场规模增速将相应的降低,但是随着环保不

各地环评机构的挑战。(三)“红顶中介”。环评行业存在突出的“红顶中介”现

象,许多的环评机构为环保系统的下级单位,这样的行政背

景压制了民营环评机构的发展。环保部明确要求全国环保

断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环评规模仍然持续增长,但会呈 现各省本地化的趋势。同时,“红顶中介”退出市场,将给民

系统的环评机构从2015年起至2016年年底前要全部脱钩或 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这一“国退民进”的措施

营企业带来机遇。第三,在社会环境方面,由于近年来经济

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环保问题更加重视,环

将使环评机构脱离行政背景,成为纯粹的市场机构,此举给 民营环评机构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境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更加严重,污染事件频发并被媒体曝

光,新闻舆论对污染问题的监督力量显著增强。第四,在技 术环境方面,我国的环保工程师从业人员数量和增长速度依

三、 社会文化环境(society)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保低碳的理念不断普

然较慢,技术法规修订加速,紧跟市场和技术的更新变化,国

家在相关领域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对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有

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不断加

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的贯彻不断深入,这将给环评工

作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随着经济开发活动的加 剧,近年来,污染问题更加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常常见诸媒

重大意义。(二) 对政府的建议。在国家层面,国家正在实行“放管 服”,下放和撤销更多的行政审批权限。但是随着环保问题

重要性越来越被普遍认识,政府应该给予环评行业相应的政 策和行政扶持,发挥环评制度起到的对建设项目的监督作

体,舆论对环境问题的监督明显增强,这也提供了良好的社

会舆论监督环境。环评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建设、实践已 经十分完善,有效地杜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项目的建 设,已经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

用,同时应该明确未来环评行业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供

明确的政策导向。在经济方面,环评行业作为一个政策性的

已经没有社会障碍,并且,社会大众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要求 也越来越高⑶。四、 技术环境(technology)(一) 环评从业人员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行业

对技术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环评技术的

行业,应该紧跟国家政策变化,适应政策改革方向,乘势主动

脱离以往的与政府紧密合作的模式,向市场化方向转变,从 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经营能力、市场敏锐度方面,增加自身

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化加剧,将来必将是强者越

强,弱者越弱,因此应该采取主动出击占领市场,强强联合形 成市场优势等方式。在社会方面,国家应该给予更多的舆论

研究和发展上,随着环评行业的发展,环评机构专业化要求

不断提高,培养出了许多十分专业的环评人员,注册环境影 响评价师人数不断增多,工作经验不断积累,对于环评技术 的掌握更加深刻。从环保部官网的数据中心处获悉,截至

引导和支持,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环评行业的健康

持续发展。加大对环评制度的严格实施,对环境违法问题的

查处和惩戒,提高普通公民、企业、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意 识,营造环保节约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技术方面,国家应该

提供更多的环评技术的相关培训,环评机构应该主动提升环

2019年1月25日全国注册环评工程师人数为11,951人,相 比2017年7月初的11,056人,仅增加895人,在每年一次的

环评工程师考试中通常每年通过环评人数也仅约为1,000 ~

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环评服务的专业性。同

1,500人。近年来由于环评工程师考试的难度加大和政府严 格的事中事后监管,注册环评工程师的人数增长更加缓慢,

现在每年增长人数已经不足千人,但这也保障了注册的环评

时,开展更多的环评技术探索、实验及研发,建设更多的环评

研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探索环评领域问题科学研究和

创新。工程师的质量。(二) 技术要求。环评技术要求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 护重视不断提高和更新,随着国家法制化推进,相关环评法

律法规文件的更新和修订频率大大增加。比如,我国于1993 年正式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于2011年进

【参考文献】[1] 许错.XHK环保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科技大

学,2018[2] 李敏.环境彩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制度的完善[J].北方 环境,2011,23(7):230行第一次修订,于2016年再次修订,修订间隔时间明显

缩短。[3] 耿海清.中国环境彬响评价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展望[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1:! -3,25(三) 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于获批复同意建设的国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9 (18) 6• 9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