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促进新疆社会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几十年民族、宗教工作的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民族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我们这个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大国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我们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各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统筹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利益,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当今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加之受外部势力的干涉,导致社会动荡、民族冲突和国家分裂。这些教训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处理民族问题的水平,就是要提高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水平,提高民族工作领域法制化建设的水平,提高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提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水平,提高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水平,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在新疆的伟大实践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区位的战略性十分突出。因此在新疆民族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对新疆的社会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又容易在全局意义上表现为社会稳定发展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治理新疆,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深入研究新疆区情,并把握其特殊性的演进规律,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调研新疆社会历史与现状,疏通民族关系,发挥民族宗教爱国上层人士的作用,确保社
会稳定。
第二,及时实行社会改革,消灭剥削制度,实现生产资料向公有制的转化,使新疆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保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祖国统一。新疆特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结构充分显示了我们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特点,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正确结合,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目前,全区有4个民族的5个自治州,5个民族的6个自治县,还有43个民族乡。新疆2000年已有55个民族成分,散、杂居民族人口和各自治民族一样,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第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中国共产党始终认为这是解决民族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1950年,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仅有3000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有少数民族干部4·7万人。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3·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新
中国成立初期总数的110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6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第五,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繁荣。1949年新疆工农业总产值仅有4176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为8018万元,仅占总产值的19·2%。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宏观战略决策同新疆区情相结合,使新疆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15亿元,比1978年增长11·5倍,是1955年的57倍,人均生产总值达11199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第六,始终把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放在国内外战略大格局意义上正确处理。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从来都不单纯是国内问题,而是受国际、周边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党历来都从国内外大局上正确处理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
第七,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统一、自治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充分保证了国家统一发展和各民族特殊利益的要求,使各民族团结、互助,共谋发展,共求繁荣。
第八,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新疆民族与宗教关系极为密切,宗教对有些民族来说不仅是信仰而且是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党既把握了这种联系性,又把握了它的区别性,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正确地解决了民族宗教问题。
二、维护和加强新疆各民族的大团结,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在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中无一例外地都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两个旗号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煽动性,既有利于掩盖其分裂主义的真实面
目,也有利于对内愚弄群众、对外蒙骗国际舆论,争取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新疆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口占半数以上、伊斯兰教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有很大影响的地区,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常常让人们一时看不清分裂主义的嘴脸,特别是那些有着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和狂热宗教感情的人,很容易上当受骗,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民族分裂主义是一股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政治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虽然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民族利益的代表,实际上他们是破坏民族利益、出卖民族利益的民族败类,他们不过是一伙权欲熏心的政治野心家。他们的政治目的就是要推fan共产党领导的各民族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把新疆从伟大祖国分裂出去,使新疆成为外国的附庸。因此,我们同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从实质上讲,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
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是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主要阵地。多年以来,“三股势力”妄图与我争夺下一代的狼子野心不死,从未放弃对教育领域的渗透和破坏。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通过投递、制售反动书刊、音像制品,利用网络、电台宣传举办地下经文学校,借用学校讲台等方式,传播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鼓吹“圣战”,建
立反动组织,发展组织成员,大肆进行分裂渗透,极大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工作,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不少学生和教师受其影响,参加了反动组织,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当然这些年来,通过集中整治和清理整顿,新疆高等院校连续15年保持了基本稳定,这和广大干部、教师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股势力”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新疆学校的渗透和破坏,始终没有改变与我争夺青少年的既定战略。近两年的统计情况表明,“三股势力”在新疆学校的分裂渗透势头有增无减,而且分裂渗透活动呈现
出新的动向和特点。这些情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在各类学校建立反动组织,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宗教极端组织有所抬头;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尤其是通过网络、电话等手段进行渗透;三是传统的渗透破坏方式仍在加剧。作为新疆高校的教职员工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各族大学生明确五个基本观点:一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在新疆这块土地上,自古以来就不只是生活着一个民族,而是生活着操多种语言、有不同风俗习惯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三是新疆的历史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四是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盛、就繁荣、就发展,动乱就衰败、新疆各族人民就遭殃;五是新疆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奋斗,才能走向光辉的明天。这些年来,通过自治区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保持了自治区社会政治稳定,但是我们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和“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特别是新疆高等院校面临的“三股势力”的渗透和破坏的形势十分严峻,需要我们共产党员警钟常鸣,未雨绸缪。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进步
第一,“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要把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国文化的认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和把握: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第二,坚定地进行反分裂斗争,做到政治上坚强。当前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任务十分艰巨,“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始终暗流潜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上坚强。
第三,以身作则,做好青年一代的工作。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又是人才汇集的战略高地,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里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生命,创新也是一个人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不能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看我们的高校教师是否承担起了责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青年学生的工作,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