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西省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知库网
第47卷 第3期

2018年9月

􀅰问题讨论􀅰

SHANXI 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

山西林业科技

Vol􀆰47 No􀆰3

Sep􀆰2018

山西省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杨建华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ꎬ山西 太原 030012)

摘 要:山西省是枣树资源大省ꎬ其面积、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ꎮ近年来ꎬ全省市场受新疆枣冲击很大ꎬ主栽优良品种面积减少ꎬ部分地区管理缺失ꎬ灾害严重ꎮ同时ꎬ枣加工企业规模小ꎬ加工能力差ꎬ产品多为初加工产品ꎬ附加值低ꎮ针对全省枣产业现状ꎬ笔者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视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转变经营方式和进行市场开拓等振兴山西省枣产业的对策ꎮ关键词:山西ꎻ枣产业ꎻ问题ꎻ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 ̄726X(2018)03 ̄0057 ̄03

  枣树是中国特有经济林树种ꎬ全国现有枣树面

积约200×104hm2ꎬ年产量约73×108kg.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黄河中游ꎬ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ꎬ自然条件适宜枣树生长发育ꎬ是我国枣树21.13×104hm2ꎬ产量11.76×108kg/a.2017年ꎬ由于降雨裂果严重ꎬ产量减少了60%.

起源的中心地带ꎮ2016年ꎬ全省枣树种植面积

1.2.2 运城市栽培现状

干和少量加工为主ꎬ目前存在的问题最严重ꎮ

运城市枣树品种主要为冬枣、板枣、屯屯枣、梨

枣ꎬ面积约2.8×104hm2ꎬ年产量5×108kgꎬ主要分布在临猗、稷山、平陆、芮城、永济等地ꎮ临猗、永济以冬枣为主ꎬ且临猗县设施栽培的鲜食枣产区ꎬ集约化经营程度、管理技术水平和产量较高ꎬ效益较好ꎮ稷山县以板枣为主ꎬ芮城、平陆等县以屯屯枣1.2.3 临汾市栽培现状为主ꎮ 

1 山西省枣产业现状

黄土丘陵区栽培面积较大ꎮ

枣树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树种ꎬ具有抗干旱、耐

瘠薄的特性ꎬ在全省栽培区域广泛ꎬ尤其在黄河沿岸1.1 枣树资源现状

3.6×104hm2ꎬ年产量0.6×108kgꎬ主要分布在永1.2.4 晋中市栽培现状主要品种为木枣ꎮ

临汾市枣树品种主要为木枣、官滩枣ꎬ面积

山西省是枣树资源大省ꎬ栽培历史悠久ꎬ分布100多个ꎮ山西省枣树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和汾河流域ꎬ面积和产量一直在全国排第3位或第4位ꎬ传统栽培品种有十大名枣ꎮ

山西省枣树栽培主要集中在吕梁、运城、临汾、1.2.1 吕梁市栽培现状晋中4市ꎬ总面积占全省的90%.

吕梁市枣树品种主要为木枣ꎬ面积11.33×1.2 主产区栽培现状

广ꎬ在全省93个县、区均有分布ꎬ品种资源丰富ꎬ达

和、襄汾等地ꎮ永和县面积最大ꎬ达1.67×104hm2ꎬ

104hm2ꎬ年产量0.6×108kg.主要分布在太谷、榆次等地ꎮ栽培方式为大田栽培和遮雨棚栽培ꎮ以观光采摘、销售鲜枣、加工干枣等多种形式经营ꎬ效益较好ꎮ

此外ꎬ忻州市枣树品种为油枣、木枣ꎬ主要分布1.3 加工企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ꎬ山西省枣加工企业有500多家ꎬ加工产品100余种ꎬ包括干枣、鲜枣类ꎬ红枣果脯类的蜜枣、糖枣、蜜饯、紫金枣、马牙枣ꎬ乌枣等ꎬ饮料类在保德县ꎮ

晋中市枣树品种为壶瓶枣、骏枣ꎬ面积约1.7×

104hm2ꎬ约占全省面积的50%ꎬ年产枣约5×

108kgꎬ主要分布在临县、柳林、石楼、兴县等地ꎮ其中ꎬ临县的面积和产量占吕梁市近一半ꎮ木枣以制

收稿日期:2018 ̄06 ̄23

基金项目:山西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

作者简介:杨建华(1965— )ꎬ男ꎬ山西定襄人ꎬ199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ꎬ高级工程师ꎮ

  58山西林业科技2018年 

的枣酒、枣粉、枣饮料、枣汁、红枣果醋、枣浓浆等ꎬ休闲类的脆枣、枣片、枣夹核桃等ꎮ大多为初加工企业ꎬ多数从新疆购枣ꎬ运回后经分选、清洗、烘干等初1.4 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现状1.4.1 科技支撑现状

山西省内从事枣树研究的机构主要有山西省林级加工后ꎬ直接包装销售ꎮ

植在山地ꎬ立地条件差ꎬ如果缺乏管理ꎬ品质更差ꎮ普通木枣收购价为1.5元/kg~2.0元/kgꎬ效益低下ꎮ本省企业销售的红枣主要是新疆红枣ꎮ省内枣价格低ꎬ缺乏管理ꎬ枣果质量更差ꎬ形成恶性循环ꎮ2.2 栽培方面

2.2.1 主栽优良品种少

山西省枣树栽培品种有100多个ꎬ但主栽品种

业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和园艺所、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ꎮ外省主要是河北农业大学枣中心ꎮ国家林业局、山西省科技厅和山西省林业仅有10多个ꎬ除引进的冬枣外ꎬ仍以传统的十大名枣为主ꎮ这些品种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点ꎬ栽培区域局限性很大ꎬ适生范围小ꎬ产量少ꎮ木枣在全省栽厅等部门提供经费支持ꎬ在太谷、稷山、石楼、临县、柳林等地开展了红枣裂果机理、抗裂品种筛选、栽培综合技术管理防治裂果、防裂制剂研制等研究ꎮ研发了各类遮雨棚ꎬ防雨效果较好ꎮ筛选了临黄1号、雨丰、木枣1号、晋源红、晚熟木枣等抗裂品种ꎬ研制了枣丰宝等叶面防裂剂ꎮ在黄河沿岸开展了冬枣等1.鲜食品种的引种试验4.2 经营管理现状

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ꎮ

近几年ꎬ在山西省枣树种植大县实施了枣树提

质增效示范项目ꎬ每年投资3000元/hm2

开展枣树树体和土肥水管理ꎬ以增强树势ꎬꎬ连续提升枣产3aꎬ1.量4.ꎬ效果显著3 技术服务现状ꎮ

近年来ꎬ山西省林业厅、山西省造林局、山西省

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每年组织枣树综合管理技术培训ꎬ各市县也组织各种枣树培训班ꎮ山西省林业厅在全省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干果经济林管理技术服务团队ꎬ普及实用技术ꎮ

2 2山西省枣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1.1 市场方面

新疆南疆地受新疆枣冲击很大

、市和建设兵团近年来枣树种植规

10模迅速扩大ꎬ10年左右时间种植面积超过46.46×

4(源丰富壶瓶枣hm2ꎬꎬ秋季降雨少)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和灰枣ꎮ由于新疆土地面积辽阔ꎬ其主栽品种为骏枣ꎬ枣树每年丰收ꎮ新疆产出的红ꎬ光热资枣个大、肉厚、核小ꎬ品相好ꎬ糖分高、口感好ꎬ广受消80%费者欢迎2.1.ꎬ2 对市场冲击大ꎮ大多数被销往内地ꎮ

ꎬ商品枣占到全国的

运城市的冬枣山西省品质好的枣数量少

、板枣品质好、效益高ꎮ但其它地

区尤其是吕梁山区的木枣与其它品种相比ꎬ普遍存在个小、核大、可食率低、品质差等问题ꎮ木枣多种

植面积最大ꎬ约占全省的50%ꎬ产量最多ꎮ但木枣为制干品种ꎬ鲜食口感差ꎬ制干后果小、核大、肉薄ꎬ品相不佳ꎮ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增加ꎬ木枣竞争力2.越来越弱2.2 枣树耐旱管理缺失ꎮ

、耐瘠薄ꎬ但仍需要管理才能丰产优

质ꎮ在平川枣区ꎬ交通方便ꎬ便于枣树常规管理ꎮ但在吕梁山区ꎬ红枣多栽植于干旱梁峁、坡地ꎬ以一家一户分散型小规模经营为主ꎬ管理粗放ꎮ近年来ꎬ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ꎬ导致枣树管理投入不足ꎬ多数枣2.园缺失管理2.3 灾害严重ꎮ

近年来ꎬ因气候变化、枣成熟期降雨量增加等原

因ꎬ裂果发生频繁ꎮ2017年国庆期间ꎬ全省大范围持续降雨ꎬ造成平川区枣裂果率达80%ꎬ吕梁山区裂果率达70%ꎬ好果率不足1/4ꎬ枣农损失严重ꎮ全省枣产区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黑斑病、缩果病ꎬ严重时枣果没有商品价值ꎮ2.3 加工方面2.3.1 虽然全省有加工规模小

500多家枣加工企业ꎬ但规模普遍

小ꎮ年加工能力达100×1042.3.2 山西省枣加工企业生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

kg以上的约占10%.

100余种ꎬ但均以

初加工为主ꎬ深加工产品少ꎬ产业化链条短ꎮ产品附2.加值低3.3 ꎬ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ꎮ

枣加工企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ꎬ除汉波(已停

2.产3.)外4 ꎬ其它品牌鲜为人知本地枣加工少

新疆秋季降雨少ꎬ红枣产量大ꎬ货源稳定ꎬ品质

好、畅销ꎮ因此ꎬ新疆枣是我省多数枣企业的主要货源ꎬ而加工本地枣占比不到10%.

第3期杨建华:山西省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9 

3 山西省枣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3.1.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吕梁山区枣园距村庄较远ꎬ交通不便ꎬ有些枣园

裂等栽培管理技术研究ꎮ研究开发枣果功能性食品ꎬ如富硒枣、高钙枣、饮料枣、酿造枣等ꎬ同时进行黄河沿岸木枣良种选育研究ꎮ重视枣树综合防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ꎬ研究枣树防雨棚的搭建技术、防雨棚枣园综合管理技术、枣树防裂集成技术并进行推广ꎮ组织县、乡基层枣树管理技术服务队ꎬ开展枣树3.2.4 增加优良品种面积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ꎮ

合理规划ꎬ要制干、鲜食、兼用、加工品种同步发

已经被放弃管理ꎬ效益低下ꎮ对于生态区位重要的枣园ꎬ建议实行生态补偿ꎮ坡度25°以上的枣园ꎬ建3.1.2 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展的支持ꎮ

议纳入退耕还林范围ꎬ享受退耕还林资金补助ꎮ

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ꎬ加大财政对枣产业发

展ꎮ确定不同枣树品种在不同立地的布局ꎬ明确品种及规模ꎮ经审定ꎬ适合发展的枣树优良品种为骏枣1号、壶瓶枣1号、金谷大枣、金昌1号、临黄1号等ꎮ建议沿黄各县木枣区、地势平坦的黄河滩以发展鲜食和兼用品种为主ꎬ坡地可进行木枣嫁接改优ꎬ推广果大、肉厚、质优、抗裂性强的木枣优良品种ꎮ栽培过程中ꎬ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ꎬ生产绿色、3.3 转变经营方式和进行市场开拓3.3.1 创新枣产品

加大枣产品创新力度ꎬ对木枣果实进行综合利无公害枣果ꎮ

实施范围ꎬ对现有枣园进行综合管理ꎬ加强对枣农的技术培训ꎮ支持品种改优ꎬ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ꎮ

2)建立健全保险制度ꎬ减少枣农损失ꎮ积极推3)设备补贴ꎮ参照农机补贴政策ꎬ对遮雨棚、4)大力支持枣树设施栽培ꎮ财政、林业、水利5)建立仓储、贮藏、交易场所ꎬ加大对枣深加工

1)对现有枣园进行改造ꎮ扩大枣树提质增效

动枣树种植保险业务ꎬ保险费由财政、农户共同分担ꎬ降低雨水、冰雹、病虫害等给枣农造成的损失ꎮ烘干房、保鲜库、仓储库等设施、设备进行补贴ꎮ部门综合协调ꎬ支持枣树设施栽培ꎮ企业的扶持力度ꎮ

3.3.2 建立企业联盟3.3.3 创新营销模式

用ꎬ鼓励创办枣深加工企业ꎬ提高枣产品附加值ꎮ

探索建立枣加工企业联盟及运行机制ꎬ共同应

3.1.3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对市场变化ꎬ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ꎮ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平台ꎬ创新营销模式ꎮ

鼓励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

种形式ꎬ实现枣园经营权流转ꎬ提高集约经营水平ꎬ形成规模化经营ꎮ和加工、销售企业建立利益共同3.2 重视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3.2.1 增加鲜食品种的比例

体ꎬ增加枣产品经济效益ꎬ提高市场竞争力ꎮ

在重视传统销售的同时ꎬ通过网络营销手段拓展3.3.4 加大宣传力度3.3.5 开拓市场市场ꎮ

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ꎬ加大枣的公益

增加红枣鲜食品种ꎬ通过设施栽培延长鲜枣供宣传和品牌宣传ꎬ扩大全省红枣的知名度ꎮ

发挥区位优势ꎬ大力发展都市林业、城郊林业ꎮ

应期ꎮ形成兼用和鲜食品种并举ꎬ早、中、晚熟品种3.2.2 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合理搭配的格局ꎮ

对现有枣园进行改造ꎬ以满足采摘、观光、旅游需求ꎮ参考文献:

[1] 樊保国.山西枣果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中[2] 赵雨明.山西省枣树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西林[3] 张忠仁ꎬ周长东ꎬ梁 燕.山西省红枣产业现状和发展

前景[J].山西果树ꎬ2003(2):32 ̄33.业科技ꎬ2006(3):47 ̄48.

国农学通报ꎬ2007ꎬ23(2):336 ̄339.

发挥省、市、县林业科技示范的引导和带动作

用ꎬ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枣树栽培科技示范园ꎬ强化品种改优、集约经营的科技示范ꎮ在临猗等地推广示范早实、密植、矮化、丰产、优质枣树栽培技术ꎬ在黄河沿岸研究推广枣粮(枣药材、枣蔬菜)间3.2.3 加强科技支撑

作技术和枣树林下经济经营技术ꎮ

加大良种选育、品种改优、病虫害防治、综合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