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附图解)。 领域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改革内容
文化教育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史实进行佐证。
原因 依据 佐证
幕府制下中央统治较薄弱
原因1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较薄弱
倒幕派势力强大,有自己的武装,
原因2
得到西南四藩和天皇支持
武装倒幕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原因3 国际环境相对较宽松 处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 政治、经济等措施有充分准备和应对举措
原因4 改革措施得当,行之有效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发展
背景
国,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 缓慢
力量 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维新力量弱小,不 对比 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
同 途径
前提下进行的
点
国际 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
环境 段,国际环境较为宽松
顽固派阻挠改革
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
结果 相同
义道路
建社会
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
点 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日本人最终认识到,锁国政策并不可行,遂开始研究西方的方式,并加以改变……取得了非凡的成功。”首先打破日本“锁国政策”的是( ) ”首先打破日本“锁国政策”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在历史学习中,要学会区别“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的不同,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历史解释”的是( A.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 .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
B.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俄国沙皇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俄国沙皇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D.倒幕运动是推翻幕府统治的革命运动 .倒幕运动是推翻幕府统治的革命运动 3.日本倒幕力量的领导力量是( ) .日本倒幕力量的领导力量是(
A.人资产阶级 B.天皇 C.大名 D.中下级武士 .人资产阶级 B.天皇 C.大名 D.中下级武士
4.(2018•山东济南历下区一模)《纪念明治维新150周年》2018•山东济南历下区一模)2018•山东济南历下区一模)2018年6月2日,
一书亮相座谈会在越南河内举行。在这本书里,您可以了解到的内容是( ) 一书亮相座谈会在越南河内举行。在这本书里,您可以了解到的内容是( A.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B.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C.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转换职业
5.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是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上层人士崇尚的行头,这种情景最符合哪一项政策( ) 情景最符合哪一项政策( A.废藩置县 .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 D.求知识于世界 .求知识于世界
6.(2018•江苏射阳一模)“这边厢,大清国一只脚迈向了现代化,脑袋却还是清2018•江苏射阳一模)朝皇帝的家天下。那边厢,在东邻的岛国日本,一场巨变却正在发生。”这场“巨变”( )
A.使日本走上了封建主义的道路 .使日本走上了封建主义的道路 B.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使日本走上了政治大国的道路 .使日本走上了政治大国的道路 D.使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使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