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化趋势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

来源:知库网
・科教政法・ 网络化趋势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 刘丽晶 (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网络化趋势是必然的客观进程,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剖析网络特征及网络化趋势的基础 上,阐述了网络对校园文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从校园文化的精神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等几个方面初步分析了网络 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网络化趋势;校园文化 互联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 际关系疏离的迹象:另一方面,由于长期 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网络 沉溺于网络世界.心游万仞.“逐万物而 浪潮。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思潮,网络化 不返”,使得学生乐衷于对个人心理的休 趋势不仅深刻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戚,情感的宣泄。享受优劣的计较和关 观念,也使得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样式 切,淡化了对群体和个人生命意义的关 等诸方面发生了变化.对校园文化产生 怀,身心游离于校园文化活动之外,减少 了深刻的影响.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 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关注。长此以往,部 新的课题。 分学生会出现心理自锁、自我至上、群体 一、关于网络化趋势对大学校园文 意识淡薄的情况 化的冲击 3.校园文化的物质层与制度层变得 从文化传播学角度来看.文化接触 模糊。在物质层上,随着三维技术与多媒 是影响固有文化模式的重要诱因.其表 体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网络在不 现为“人员的接触,货物的接触和信息的 断地刻画出引人人胜的虚拟现实,对这 交流”三种形式。网络化趋势下,这种接 种虚拟现实的过度迷恋必然会在一定程 触变得深刻具体,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 度上削弱学生对校园环境文化意义上的 及对物的接触(尽管是虚拟的)更为容 关怀。在制度层上,网络的信息架构及创 易.因此网络化趋势势必要对校园文化 新对现存的制度规范或制度存量的渗透 的各个层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 将日益深入.既存的制度必然要有所变 度上冲击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动去适应网络化趋势和信息化管理的时 1.大学道德精神的永恒性遇到挑 代要求。制度的规定性仅是制度文化的 战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校园 一个表层体现,其深层次的含义是人与 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永恒的道德精神” 制度的结合情况,即制度的运作状况。虽 是大学精神的要义所在.是校园文化区 然网络也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和所谓的 别于其他亚文化,独树一帜的一个重要 “游戏规则”,但是在开放共享、时空超越 方面。这种德性以社会道德为底蕴,与大 的网络空间里以及虚拟交互的运作方式 学理性相凝结,无声无息地滋养着校园 下,网络的制度又是无秩序的、不确定 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发展。大学 的.对大学生的规范效力是微不足道的 正是在道德“永恒”的文化氛围下.才造 二、关于面对网络冲击的对策初探 就了至高至远的大学精神。愈是时代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校园文 迁这种道德精神就愈发清晰可见。网络 化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益处。 “无中心”的设计思想与其虚拟性和平等 我们要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结合校 性的运作方式为后现代主义的道德相对 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网络浪潮 主义(“你想怎样就怎样”)提供了最适宜 对校园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好充分 的土壤。大学的道德永恒性对学生群体 而具体的工作,建设好网络化趋势下的 行为选择的规范效力和促进效力,以及 大学校园文化。 其所起到的精神支撑与解释依据正日趋 1.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和教育.维护 式微。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大学道德精神的永恒性。道德一向都是 道德相对主义已成了诸多上网大学生默 评定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重要尺度 认的道德准则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学术道德、生活 2.校园行为文化发生异化。网络浪 道德的规范和教育.不仅符合优秀传统 潮下,大学生的行为样式有了深刻的变 道德的民族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积 化,“三点一线”的生活规律受到了触动. 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和大学道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休憩方式发生了改 德精神先导性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大学 变。一方面,网络的跨地域性、即时性在 要根据本校学生的素质状况,网络普及 为学生交往提供有效途径的同时.也在 情况以及周边网络环境的影响情况.制 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隔阂人与人之间最基 定出与学生德育评定相挂钩,切实可行 本情感交流的屏障。出现了人情淡薄.人 且具有较高约束效力的网络规范.在硬 性规定及学生监督等层面加强对上网学 生的他律: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和老师教 育、学生互助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深 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明确现 实社会道德规范在虚拟世界中的价值和 意义。 2.网上网下联动.营造校园文化新 氛围。网络化趋势下,我们可以通过开展 网络文化活动与丰富现实校园文化相结 合.来消除校园行为文化异化的不良倾 向。其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以 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以网页制作、 网上创意大赛、网络班级创建、网上社团 建设、网上学术论坛等形式铺展开一个 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样不仅可以 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科学创 新能力.也拉近了学生在物理上和心灵 上的距离,强化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其 二,学校有关部门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的把关工作,应统揽全局,合理规划.既 要创造出定位在高品味、高档次的“名 牌”活动,又要注意到参与者的层次性, 适宜地举办一些联谊活动,文艺汇演等。 以人文与科技相结合的理念建设校园文 化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文化传 递”陶冶人格和灵魂的育人目的 3.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 设,清晰虚拟与现实的分野。从校园文化 的物质层上来看,网络中不仅没有伸手 可及的客观具体而且更为缺乏的是大学 精神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因此,不管网络 技术与网络教育发展到何等程度,作为 外显文化的大学物质文化建设是不可或 缺且不能中断的。具体来讲,一方面要重 视对校园整体规划、标志性建筑、运动场 所、学生宿舍、校园环境等诸多大方面的 建设;另一方面,又要从对校徽、校标、校 旗、邮政卡片等标志的设计和制作的小 处着眼。对于违规学生要根据相应规定 严厉处罚,使制度文化的规定性与虚拟 世界的“游戏规则”相比更具有可见性、 可感性、强有力的约束性,进而消除他们 在虚拟世界所形成的散漫、随便的心理 惯性,清晰虚拟与现实的分界,营造良好 的校园制度文化氛围。口 (编辑/穆杨) 活力2010・11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