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篇(一)
(一)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强壮 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 高大 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 ,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 :“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跟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小路走去。
1. 选文第①段交代的记叙要素有:事件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交代记叙时间的话在:( )
A. 文第②段 B. 选文第③段 C. 选文第④段 D. 选文第⑤段
3. 下面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放回去的话,根据情节内容,正确的位置是: ( )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A. 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④和⑤之间
4. 对选文第③段的主要写作方法,分析得最准确的是:( )
A. 动描写 B. 细节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心理描写
5. 下面是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在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
B. 儿子还小,看父亲是“高大”的。
C. 因为“我”身体强壮,身材高大,如实反映了“我”的体质、体形。
D.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来说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6.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分析错误的是:( )
A. 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
B.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
C. 对祖孙的分歧,处理好了,全家就高兴;处理不好,大家就别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
D. 母亲老了,听“我”的;妻子在外边,总是听“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我”的。
7. 下面两句话,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其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我们学过一篇类似的课文,但其感情基调是悲凉的、沉郁的。这篇课文是: ( )
A. 《小桔灯》 B. 《回忆我的母亲》 C. 《我的老师》 D. 《背影》
(二)
①天安门广场和着时代变化的节奏日新月异。
②“开放”,从人民大会堂开始。
③人民大会堂自从50 年代末期建成以后,一直是党和国家举行政治活动的最重要场所,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和贵宾。这里一道铁护栏横在东门外广场上长达 2O 余年,普通老百姓只能站在远处观望。
④1979 年 1 月 27 日晚,首都群众春节联欢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颖超代表党中央宣布:“人民大会堂将向各界群众开放。”两个星期后,东门外的铁栏杆全部被拆除;半年之后,人民大会堂的万人礼堂及部分厅室正式对外开放。消息一经传出,人们便潮水般涌来。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国内参观群众达 130 多万人次,华侨及港澳同胞 13000 多人次,外宾 3000 多人次。一位来自大别山的青年农民站在宏伟的会堂中感慨不已:“庄稼人能有今天,知足了!”
⑤1988 年元月 1 日,北京市旅游局宣布天安门城楼开放,作为“北京国际旅游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此,普通老百姓可以登上被视为“圣地”的天安门城楼,领略当年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豪情。
⑥天安门广场已经开放,古老的中国已由封闭走向开放。
1. 给这个文段第 1 句加点的词注音、解释,选择确切的一项:( )
A. hé和睦 B. hè相应 C. hé跟 D. huò搅拌
2. 分析本文段的段落结构,选出确切的一项: ( )
A. ① / ②③④⑤ / ⑥ B. ①② / ③④ / ⑤ / ⑥
C. ① / ②③④ / ⑤ / ⑥ D. ①② / ③④ / ⑤ / ⑥
3. 本文段选择哪些材料表现中心?详写哪个方面材料?选择确切的一项:( )
A.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人民大会堂的开放(详写)。
B. 人民大会堂的开放;天安门城楼的开放(详写)。
C. 天安门城楼的开放;人民大会堂的开放(详写)。
D. 天安门广场的开放;天安门城楼的开放(详写)。
4. 这个文段以记叙为主,也有说明和议论的段落。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说明部分,用曲线“ ~~~ ”画出议论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