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电子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一场深入的产业革命。目前电子技术的相关应用已经是“无处不在”。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显现了它的卓越作用。近年来,常州、苏州和上海地区凭借原来雄厚的经济基础实力与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在本土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其中不乏有许多知名的电子公司,比如摩托罗拉(中国)电子公司,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等等。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猛增。每年要新增电子公司上百家,这些新增的电子公司对电子技术应用专门技术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量。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社会机构、信息产业链中的企业,也会对电子技术专业人才提出更多需求。对于中、小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要求综合性人才,一专多能。另外在大型企业中,对电子技术应用岗位工种分工明确,对毕业生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并偏重某种专业技能。为此,机电工程系拟开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一、 社会需求分析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同时由于常州及周边企业面对国际竞争,技术升级,并加速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因此,要求我们专业设置灵活,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应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
其次,在机电系电子技术教研室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校内外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因此,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既能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简单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维护、维修,了解最新技术、工艺的发展动态,并会使用最新技术和工艺。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能适应大、中、小企业的电子仪器、仪表设备的检查、检测、安装调试;家用电器的维护维修;电子产品制造业;电子监测、检测;简单的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车间、班组及其它基层的管理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等。
综上所述,我系开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设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多年来,机电系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灰领人才。目前,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与工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大类专业的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机电系的发展,机电系正积极实行专业设置改革,带动专业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灰领人才的培养质量。
专业的设置是社会需求和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接口与纽带,是学校教育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机电系经过多年的专业改造和建设,现开设以培养机电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骨干专业4个,共有9个专业方向。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多,效果好,师生的设计及制作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大赛中屡屡获奖。由于专业技术及其培养的独特优势,学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以专业建设的现代化带动学院建设的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的高职办学经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开拓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专业设置要面向社会、服务区域、办出特色,以适应上海、苏州、常州地区对灰领人才的紧迫需求。 l、专业设置思路与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
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高职教育开办《应用电子技术技术》专业,立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立足机电,服务社会,立足苏南,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品牌特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发展之路,着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机电、服装、艺术专业为特色,其他专业相互支撑的区域性、高水平、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决定建立稳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群,其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课有:制图基础与CAD、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CAD、单片机技术与应用。智能控制方向专业课有:EDA应用技术、电机控制与可编程技术。家用电子产品方向专业课有:音响设备检测技术,电视机检测技术,家用数字产品技术。经过努力,做到课目不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形式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多练,陆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专业课设置体现电子技术应用与实践的方向,围绕各种电子技术课程,形成相应的专业课群。通过学习,达到具有理论、实验、测试以及电子技术系统的分析能力。根据我系的具体情况,结合多年来我系开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人才,服务于社会。我们要选好方向,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往往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业务重点要求不同。另外,就是同一热门专业会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同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拥挤和竞争程度,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突出“高职”特色,要做到: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来构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开设本专业所具备的条件
—-专业的设置,从专业论证定名、确立培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训等一整套总体设计方案,我们都要经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2006-1,定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代码为590202)。
从目前来看,在我院开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1)、教学设施:机电系设有国家级示范电气智能平台实验室,单片机、可变程控制器等现代控制技术实验室,自动流水线、染整联合控制系统、机床电气控制等工程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及其装配实训室,以及机械、电气现代设计机房3个。可同时提供800多个工位的机、电类技术的实验实训。另外,还建有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1个;国家和省级数控车削编程工艺员、计算机绘图员、钳工、电工培训及其鉴定点;国外Autodesk、UG、PTC、Cimatron等著名公司的三维设计培训及其鉴定授权点;以及国内有关著名企业的相关技术培训及鉴定点。而常州市高职教育园区现代工业中心强大的电子信息实训区更可作为坚强的后盾。
(2)、师资力量:机电系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系里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选拔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出国培训、读研深造、技师培训等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且职称比例合理、有不少的研究生或在读研究生,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训课基本上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特别是我系已有11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常州市高职教育园区现代工业中心强大的电子信息实训指导教师的资格。仅电子技术教研室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就占50%,另引进的两名硕士研究方向也均为电子技术。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主力军,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方能保证专业教学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在筹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过程中,己配备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3)、机电系电子技术教研室在电类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探索,积累高职电类专业教育的一些办学经验。这几年,我们采用“知识够用、技术过硬、证书多样”模式,狠抓职业教育特色,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原则,强化教学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科研争先。近三年累计承担了31门课程、376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有三门专业课和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群)被列为省、院级精品课程,7个项目获得学院立项资助,发表论文18篇,主编、参编教材及校本教材6部,2007年被系推荐为院优秀教研室,这为开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筹建措施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电子行业的经济发展要求。为此,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综合分析了一些电子公司和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我们先后对上海、苏州、无锡、镇江、常州的一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开设专业提供了参考条件。
3、近年来为开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充实了师资力量,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他们将成为教学科研上的骨干力量。
4、在系分管教学主任的亲自带领下,有多人参加了大型出版社的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编写研讨会,进一步了解了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信息。 以上筹建措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挖掘教学潜力,促进教研教改,踏踏实实地做好专业的各项基础建设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开设新专业,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开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机电系已具备开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附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讨论稿) 附2:专业师资一览表
机电系电子技术教研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