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 商不变的规律

来源:知库网


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规律 教材 与 学情 教 学 目 标 重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活动是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重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1 、使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习惯。 1、 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 培养审题习惯以及灵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法学法 探索法 情境教学法 数学思想 教学课件 情境图 准备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动画:《猴王分桃》 2、启发提问: (1)同学们,小猴皮皮自作聪明,为什么猴王和其它 小猴子听完它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 我们来看看猴王是怎样给它分桃的? 课件出示: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猴, 16个桃,平均分给4个小猴, 32个桃,平均分给8个小猴, 学 64个桃,平均分给16个小猴。 (2)你能列式计算每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桃吗? 生答师板书:8÷2=4(个) 第4页 共5页

过 程 16÷4=4(个) 32÷8=4(个) 64÷16=4(个) (3)通过计算,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 (1)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教育这个自作聪明的小猴皮皮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2)如果以第一个算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揭示规律 1、填写表格 被除数 24 48 120 240 480 除数 4 8 20 40 80 商 2、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比较,出示思考题: (1)从左往右看,第2、3、4、5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2)从右往左看,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第4页 共5页

3、讨论交流 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间互相讨论交流,归纳出两种变化规律。 4、概括规律 (1)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引导学生把这两种变化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阅读课本,加深理解,强调关键词语:“同时”、“相同的倍数”。 5、质疑、释疑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或者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不相同,那么这个规律还存在吗? 6、小结、评价 三、应用规律,深化理解 做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口算,有时可以应用这个规律。 课件出示: 8000÷400=20 9500÷500=19 800÷40= 950÷50= 80÷4= 95÷5= 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1、在书上一组一组地完成。 2、提问:从上往下观察比较,商为什么相同?从下往第4页 共5页

上观察比较,商为什么相同? 3、感悟方法: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只要同时划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样个数的0。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口算变得十分简便。 四、多层练习,发展思维 1、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30÷15= 300÷150= 60÷30= (30×4)÷(15×4)= (30÷3)÷(15÷3)= 算完后,让学生说说商为什么都是2? 2、根据“200÷50=4”分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00÷5)÷(50○□)=4 (2)(200○□)÷(50×2)=4 填写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2题的题意。 3、编题游戏:你能编出几道算式,使被除数和除数变化了,而商不变吗? (1)学生编题 (2)汇报交流 五、回顾全课,归纳总结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前看的《猴王分桃》的动画片,想想猴王是运用什么规律来教育帮助小猴皮皮的? 2、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4页 共5页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第4页 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