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真题一:........................................................................................................................ 2 题目名称:《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 2 真题二:........................................................................................................................ 5 题目名称:《牛顿第三定律》.................................................................................... 5 真题三:........................................................................................................................ 9 题目名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9 真题四:...................................................................................................................... 13 题目名称:《重力势能》.......................................................................................... 13 真题五:...................................................................................................................... 16 题目名称:《变压器》.............................................................................................. 16 真题六:...................................................................................................................... 19 题目名称:《加速度》.............................................................................................. 19 真题七:...................................................................................................................... 22 题目名称:《物重与物体下落快慢》...................................................................... 22 真题八:...................................................................................................................... 25 题目名称:《静摩擦力》.......................................................................................... 25
1
(2016年下半年)
真题一: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物理
题目名称:《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 详情:
1、题目: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如果试讲内容给你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2
(3)要有适当板书; (4)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解析:
高中物理《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安培力概念引入
多媒体播放介绍电动机的小短片,引入安培力。短片内容:动画展示电动机的内部构造,以及实验探究直流电电动机中转子的转动方向受到电流方向的影响。
老师总结:电流方向改变之后,转子转动方向也会改变,这说明电流方向会影响磁场力的方向。那么,这个力到底怎样产生并且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力——安培力。
环节二:安培力概念探究 1.实验探究安培力的产生条件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了解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2)各组学生分别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①U型磁铁平放,磁感线为上下方向,将导体棒水平放到磁场中与磁感线垂直,闭合开关,观察受力情况(受力摆动)。
②U型磁铁平放,磁感线为上下方向,将导体棒倾斜放入磁场中,闭合开关,观察受力情况(受力摆动)。
③U型磁铁倒着放,磁场为水平方向,将导体棒水平放在磁场中,方向与磁感线共向,观察受力情况(不摆动)。
(4)小组代表讲述实验过程,描述实验现象,得出探究结论:安培力的产生条件是通电导体与磁场不平行。
2.安培力的方向确定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实验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记录安培力的方向呢?列表格归纳出不同情况下力的方向。
3
教师汇总并展示大家记录的方向,引导学生在其中找到规律。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规律,阅读教材,明确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并尝试向大家讲解。
老师总结左手定则:拇指与四指垂直,磁感线指向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为受力方向。
3.安培力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论,阅读教材,明确安培力大小计算公式。
学生总结:电流、磁感应强度、导体的有效长度,他们都影响安培力。在导体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垂直时,他们三个量的乘积,就是安培力的大小。
公式:F安 =BIL
环节三:安培力概念应用
教师介绍地磁场情况,并假设在南北极附近有一根电线,求电线所受地磁场安培力大小。 电磁场大小:B=6×10 (T) 电线长度:2km 电流大小:400A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今天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教师点评后留下作业:这节课我们计算安培力时,导体棒与磁感线垂直,我们直接使用了F
安
-5
=BIL这个公式,如果不垂直呢?还能直接使用吗?大家回去之后可以通过画三维模
式图找角度,利用矢量分解法则进行探究,下节课请同学讲解。
板书设计
4
安培力 产生条件 (一)实验探究: 1. 导体棒与磁感线垂直 2. 导体棒与磁感线有一定角度 3. 导体棒与磁感线平行 (二)条件明确
【答辩题目及解析】
请简要说明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区别和联系。【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区别:首先,洛伦兹力是一个运动电荷受到的磁场力,而安培力是一段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其次,计算公式不相同,洛伦兹力为F=qvB,安培力为F=BIL。最后,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安培力可能会做功,做功大小等于产生的电能。
联系:首先,这两种力的本质相同,电流就是导线中电荷定向移动产生的,所以安培力可以看做是大量电荷受到洛伦兹力的综合表现。其次,具有相同的判断方向方法——左手定则。
方向 左手定则: 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与四指垂直,拇指为受力方向。 大小影响因素 (一)实验探究 1. 更换电源 2. 更换磁铁 3. 更换导线 (二)因素明确 电流、磁场、导线长度 计算公式 F安 =BIL
(2016年下半年)
真题二: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物理
题目名称:《牛顿第三定律》 详情:
1、题目:牛顿第三定律
5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2)教学过程中要求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 (3)要有适当板书。 (4)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解析: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疑问,作用力与反作用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 环节二:规律的建立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作用点
老师利用三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得出结论。
6
问题1:手指压手掌,手掌对手指的力的作用在手指上,手指对手掌呢? 问题2:A、B互相排斥,A对B的力作用在?B对A的力作用在? 问题3:空气对螺旋桨的推力作用在?螺旋桨对空气的推力呢? 老师补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就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方向
问题1:如何准确描述手掌和手指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 学生回答:方向相反。
老师引导提问:如果作用力的方向改变了,反作用力的方向应该如何变化? 老师演示实验:改变实验二中一个磁极的方向,AB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均改变。 老师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关系总是相反,其中的一个力方向改变,另一个力同时也跟着变。
3.大小
猜想: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实验方案: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着同一条直线沿相反方向拉动。
实验原理:A受到的力的大小,应该反映在自身的示数上,同时B受到的力反映在B的示数上。拉力越大,形变量越大,示数越大。
实验结果:大小相同。
老师利用传感器实时验证两个力在任意时刻的小关系。记录实验数据,绘出曲线。 得出结论:两个力的大小在任意时刻都相等。 (二)牛顿第三定律
由学生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环节三:规律的深化
学生思考总结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式:
教师提问:鸡蛋撞石头,鸡蛋碎了是因为石头给鸡蛋的作用力大吗?。 环节四:小结作业
如何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7
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 内容: 2. 表达式: 3. 理解:等大、反向、作用于同一直线 【答辩题目及解析】: 1.牛顿第三定律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2.牛顿第三定律有没有适用范围。【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牛顿第三定律是动量守恒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表现形式,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必须有两个前提,即:“直接性”和“瞬时性”。“直接性”指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瞬时性”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某一时刻分别受到对方施加的力。实际上,只有满足“直接性”和“瞬时性”,牛顿第三定律才成立。例如,对于以电磁场为媒介传递的近距作用,总存在这时间推迟,对于存在推迟效应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显然是不适用的。而动量守恒定律却是普适的守恒定律。
8
(2016年下半年)
真题三: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物理
题目名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详情:
1、题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要有适当板书。
9
解析: 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1】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中,由于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指针发生了偏转,想一想,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程度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磁通量Φ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E,产生感应电流I;另外,由I= ER+r 可知,总电阻(R+r)一定时,感应电动势E越大,感应电流I越大,指针偏转越大。 明确这一问题后可以知道指针偏转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环节二:新课教学 【问题2】结合刚才的实验大家来思考一下,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后来做一个猜想。 首先,制定实验方案,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由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小组制定的结果找最接近完美方案的小组进行回答并进行补充完善,制定一个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后进行分析 实验方案: 次数 1 2 3 磁通量 一根 一根 两根 时间 慢 快 快 偏转 对比分析后,可得出感应电动势与△t成反比、与△Φ成正比,即
△Φ
。 △t
10
从上述实验验结果来看,感应电动势大小跟磁通量的变化快慢
△Φ
有关。 △t
老师总结: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k
△Φ△Φ
。在国际里位制中,比例系数K=1,上式为E = △t△t
如果闭合电路由n匝线圈串联组成,整个线圈总的感应电动势是单个线圈的n倍,即 △ΦE = n
△t
结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E = n
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感应电动势一定为0,这句话是否正确?
通过题目,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
△Φ
。 △t
11
【答辩题目及解析】
1.如何判断电路中相当于电源部分导体正负极。【学科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回答这个题目首先要确定电路中的感应电源。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相当于感应电源。
确定电路中的感应电源后,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源的正负极。楞次定律具体内容是“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来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例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运动的导体引起闭合电路内部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导体相当于感应电源。根据楞次定律内容,当导体的运动使得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方向和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当导体运动使得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方向和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以此进一步判断感应电源的方向。
2.你认为一堂好的物理课是怎么样的。【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一堂好的物理课标准有很多,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
第一,目标明确。每一堂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另外,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第二,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也是老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体现。 第三,方法得当。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得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四,结构合理。整个课堂体现出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除了这几个方面,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也是一堂好课的重要因素。
12
(2017年上半年)
真题四: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物理 题目名称:《重力势能》 详情:
1、题目:重力势能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要求适当板书。 (3)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4)要求从做功的角度去分析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解析: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13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2.2002年,俄罗斯某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教师引导: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有些可以为我们利用,也有些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加主动的改造自然。从而引入新课——重力势能。
环节二:概念建立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回忆功与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势能发生变化,很明显示重力在做功。由此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
提出问题: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相关? 给出如下三种情况: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1)物体竖直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2)物体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3)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让学生分别求出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对于第三种曲线运动的情况给出提示可以将曲线进行无限等分,每一份近似看成直线)。 选地面为零势面
1. WG=mgh=mgh1-mgh2 2. WG=mglcoθ=mgh=mgh1-mgh2
3. WG=mg△h1+mg△h2+mg△h3+…=mgh=mgh1-mgh2
4. 进行总结:重力做功只与它的起点与终点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即,重力做功:WG=mg△h=mgh1-mgh2
(三)重力势能
14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mgh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理量,这就是重力势能。上式中h1,h2指的是物体离某个平面的距离,这个平面,称之为“零势面”,零势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也不同。 EP=mgh 环节三:概念的深化 明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WG=Ep1-EP2 进行说明,Ep1表示物体初位置的重力势能,EP2表示物体末位置的重力势能。提出问题:重力势能是标量还是矢量(标量),WG的正负表示什么意思? WG>0表示物体由高出向低处运动,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WG<0表示物体由低处向高出运动,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环节四:巩固练习 比较下列重力势能的大小:-3J、2J 环节五: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总结势能的其他种类。 板书设计 重力势能 一、重力的功 WG=mg△h=mgh1-mgh2 二、重力势能 1. 定义:EP=mgh 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EP1-EP2 【答辩题目及解析】 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什么含义?【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15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面选取有关。通常情况下,物体的位置高于零势能面,我们说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值,物体的位置低于零势能面,我们说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
(2016年下半年)
真题五: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物理 题目名称:《变压器》 详情:
1、题目:变压器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结合互感现象说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要有适当板书; (3)要有师生提问互动环节。
16
解析:
高中物理《变压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一些电压器的图片和远距离输电的工程)。 提问:变压器在生活中常见,为什么用变压器呢,用途是什么?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但都不够准确,教师总结,本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变压器以及工作原理,引出课题——变压器(板书)。
环节二:新课探究 (一)变压器的主要组成
1.教师拿出变压器模型,学生通过观察。
变压器组成:变压器是由一个闭合的铁芯和两个线圈组成的。并且与交流电源相连的线圈叫做原线圈也叫作初级线圈。另一个线圈与负载相连,叫副线圈也叫次级线圈。(板书变压器的组成:闭合的铁芯、原副线圈)
2.电路中变压器的符号:如下图的下半部分图片。
(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在研究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之前先带领学生回顾互感现象,并提问:什么是互感现象? 回答:互感现象是由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使其它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17
教师演示上述实验,铁芯上的两个导线没有直接相连,一个线圈与学生交流电源相连,另一个线圈与灯泡相连,让学生猜想:小灯泡会亮吗?
学生猜想:小灯泡会亮。(连上电源后小灯泡确实亮了)
提问:小灯泡没有直接与电源相连,为什么能亮呢?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
教师总结: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在原线圈中加交变电压,原线圈中就会有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就会产生交变磁通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要产生感应电动势。如副线圈是闭合的,在副线圈中就会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在原副线圈中同样引起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两个线圈并没有直接相连,通过互感现象,副线圈也能输出电流,所以灯泡亮了。
环节三:巩固练习
学习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之后,请大家思考一下远距离输电中变压器的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电压器的组成以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课下思考:在输入电压一定时,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副线圈输出的电压不同,从而得名为变压器,变压器两端的电压与匝数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谈谈对互感现象的理解?【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18
互感现象是由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使其它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叫互感现象。它的基本原理就是磁的耦合。无论在何处,只要存在两个电流回路,就会有互感现象存在即一个回路的电流产生一个磁场,而该磁场会影响第二个回路。
2.变压器在远距离输电中起什么作用?【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当远距离输送电能时,一部分电能不可避免地会以热的形式损失掉,这种热是因为电流使输电线导线的发热而消耗了。当然,应该尽量把这些损失减少到最小值。因此这种在导线中以比较小的损失作远距离的电能输送,是完全可以利用电压器来做到的。
在原输出总功率(P总)一定时,由P总=I2R+P出知,要使输电线上的损耗功率I2R减小,须使输电线上的电流I减小。由P总=UI知,要使输电线上的电流I减小,在原输出总功率P总一定的情况下,应使原输出电压U增大,此时需要变压器来进行高压输电。
(2017年上半年)
真题六: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物理 题目名称:《加速度》 详情:
1、题目:加速度 2、内容:
19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要有适当板书; (3)突出概念的物理意义。 解析:
高中物理《加速度》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三个表格 表格一:
时间相同时,速度变化量大的速度变化快。 表格二:
速度变化量相同,谁的时间短,速度变化就快。 表格三:
当时间、速度变化量都不同时,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建立加速度概念
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20
学生:既然时间、速度变化量都不同,那么我们用一种数学上的方法,就是看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可以得出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下列判断题,大家进行判断,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1.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错) 2.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化的大小(错) 3.物体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错) 4.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错) 5.速度改变得越快,加速度越大(对)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作业:老师给出一幅v-t图像,大家回去思考,怎么能根据图像的形状,描述物体在这段时间里的运动情况呢?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加速度的方向由谁决定?【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21
(2017年下半年)
真题七: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物理
题目名称:《物重与物体下落快慢》 详情:
1、题目:物重与物体下落快慢 2、内容:
22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要求适当板书。 (3)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解析:
高中物理《物重与物体下落快慢》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一张纸和一块硬币谁下落的快?学生猜测硬币,教师将摊平 的纸和硬币同时同一高度扔下,发现硬币落地较快。教师将同一张纸揉成团和硬币再次实验, 学生观察到石头和纸几乎同时落地。与学生以往的认知形成矛盾,进而提问:我们总是觉得 比较重的物体下落快,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引入一《自由落体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
23
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牛顿管实验,逐渐抽取管中空气,让纸片、硬币下落,引导学生观察。 (1)不抽去管中空气,将破璃管倒置,观察下落情况。 (2) 抽去管中部分空气,将破璃管倒置,观察。 (3) 抽空管中空气,将破璃管倒置,观察下落情况。 请学生回答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得出,纸片下落慢是由于空气阻力,若没有空气阻力,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 所以,物体若只在重力作用下,下落速虔是一样快的。教师总结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 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导入时我们看到摊平的纸下落较慢, 是由于他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不能忽略,而当将纸揉成团,空气阻力减小,二者几乎 同时下落。
2.自由落体运动条件:
提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结合定义,回忆刚才纸片下落的过程, 你认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过程,比较空气中纸片和真空中的纸片下落情况,自主总结自由 落体运动的条件,①仅受重力作用,②从静止下落。
教师介绍:如果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物体从静止下落看 作是自由落体运动。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说一说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重的物体先落地的感觉?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查阅伽利略斜塔实验 板书设计
物重与物体下落快慢 一、自由落体运动 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二、自由落体运动特点 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答辩题目及解析】
24
1. 动力加速度为什么随纬度升高而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对于第一个问题,地球上的物体不仅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还要随着地球自传做圆周运动, 所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重力,在赤道上的物体,轨道半径最大,所需要的向心力也最大, 重力最小,所以,重力加速度最小,在极点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向心力为零,所 以重力最大,重力加速虔也最大。故重力加速度随维度升高而减小。
第二个问题可以根据黄金代换定律,GM=gR,当R増大,GM不变,则g减小。 2.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重的物体下落快”这个思维定势的?【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高中的学生虽然已经能够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大部分现象,但是对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这 个思想,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所以简单的讲授法很难让学生信服。所以在此时我会采用演示 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以空气中的羽毛和金属片下落情况,与真空中二者的下落 情况做对比,让学生意识到空气中的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确实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当阻 力消失,轻、重物体的下落速度是一样快的。
2
(2017年下半年)
真题八:
考试目标:高中 面试科目:物理 题目名称:《静摩擦力》 详情:
25
1、题目:静摩擦力 2、内容:
静摩擦力 如图3.3-1甲,小孩轻推箱子,箱子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他没有推动, 箱子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根据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一定有一个力与推力平衡。这个力与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个力就是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由于这时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以这时的摩擦力叫做做静摩擦力(static frictional force)。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小孩用更大的力推,箱子还是不动(图3.3-1乙)。同样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箱子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还跟推力大小相等。只要箱子与地面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 的大小就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推力保持大小相等。
演示: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拉力F增大到一定值之前,木块不会运动。
在弹簧测力计的栺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记(图3.3-2)。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
①
26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
F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
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及0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要求适当板书。 (3)试讲过程要注意引导。 解析: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两个小实验:1.向压实的米杯中插进一支筷子,用筷子将米杯提起;2.在烧杯中放入一个气球,向气球吹气,用气球提起烧杯,提问:将米杯和烧杯提起的神奇力量是什么?引出今天的课题——静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静摩擦力 给学生播放一段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一一推箱子,1:小朋友推箱子却推不动,2:小朋友使劲的推,终于推动了。(经过了以下三个过程) 27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箱子没动就没受摩擦力作用。 2:箱子没动也受到摩擦力作用。 3:无论箱子动或没动都会受到摩擦力作用。 师生共同总结出无论箱子动或没动都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在箱子没动的时候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在此时让学生归纳总结静摩擦力的概念以及静摩擦力的方向并板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二)静摩擦力的大小 在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上图教材中的实验,按 要求进行试验后根据数据结果讨论得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讨论之后能够给出答案并板书: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 Fmax之间。Fma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x 三、巩固练习 在大屏幕中出示一系列关于静摩擦力存在与否的判断题以及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题目,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来叙述本节课的知识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要加强记忆。 作业为:给学生布罝开放性作业:回去捜集一些其他生活中存在静摩擦力的事例。 板书设计 静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28 1. 概念 2. 方向 二、静摩擦力的大小 0≤F≤Fmax 【答辩题目及解析】 1.静摩擦力做不做功?【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静摩擦力可以做功也可以不做功,例如:①倾斜传送带加速,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前, 静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②倾斜传送带减速,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后,静摩擦力对物体做 负功;③再比如手水平推桌子,没有推动,桌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做功。 2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静摩擦力不一定都是阻力,有时充当动力,比如一辆板车上的一个木块与板车相对静止, 加速向前运动,板车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对木块做正功,是动力。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