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宋诗话词话(一)

来源:知库网


两宋诗话词话(一)

引自孙立先生《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

《六一诗话》(原名《诗话》,另名《欧公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北宋欧阳修撰。有《全集》本、《百川学海》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萤雪轩丛书》本。

此书见著于多种书志,重要的有《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题《欧公诗话》,《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千顷堂书目》卷15、《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一卷,共28条,乃欧阳修晚年“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的著作,其内容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论诗艺,如“圣俞尝语余曰”条谈诗的意境,“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条析论梅尧臣、苏舜钦二家诗的特点,“诗人贪求好句”条解析“诗理不通”之句,“退之笔力”条论韩愈诗风等;二是记录诗本事,这类内容在《六一诗话》中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记及的著名诗人遗事有苏子瞻、郑谷、晏殊、杨亿、钱惟演等,另有其他一些不甚知名诗人的故事若干则。此书以轻松的笔调记录诗事,以漫谈的方式析论诗艺,此种形式在以往的批评家著作里并非完全没有,但象欧阳修这样有意识的而且是集中地以这种形式论诗,则创造了一种新的谈诗体裁,不愧为诗话类批评的开山之作。

《温公续诗话》(一名《司马温公诗话》,另名《续诗话》),北宋司马光撰。有《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一卷,主要见著于《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等。

此书乃司马光有意为《六一诗话》之续作,书前小引已明言之。也由此故,是书所记之事多与《六一诗话》内容有关,二书可相互参看。全书三十一条,在体例上也与《六一诗话》相近,除少数条目外,多采用以人为纲的形式,一人或较相近的二人为一则,分人记事,二书的体例,基本为后世诗话所沿用。

此书的内容与思想与《六一诗话》也相近,比如多记录唐及宋初人诗本事,在理论上重视诗的言外之意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所引证诗句进行的艺术品评,后出转精,堪称卓绝,《四库提要》评其论诗:“妙中理解,为他诗话所不及”,洵非谬誉。

《时贤本事曲子集》一卷(辑本),北宋杨绘撰。有《词话丛编》本。

是书于元代已佚,近人梁启超辑录其遗文五条,又有《记时贤本事曲子集》文,对此书考证颇详,谓此书体例于每条本事下具录原曲全文,“是实取古之宋词总集”(转引自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后赵万里又辑四条。今辑本内容分论李璟、林逋、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南蜀后主等数位词人。唐圭璋《词话丛编》所收为赵万里辑本。

《玉壶诗话》,北宋文莹撰。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本。

此书一卷,35条,系后人由文莹所著之《玉壶清话》若干论诗之语辑成,但辑成时间及辑者不详。现存《学海类编》约编成于清初,前此丛书中未见收录此书者,故此书之辑成最晚也当在清初以前。原书《玉壶清话》见著于《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及《四库全书总目》(作《玉壶野史》),均列入子部小说类。

作者文莹是位诗僧,长于诗歌,故《玉壶清话》虽不是专门的诗话之作,但书中多有论诗之语,由此辑成的《玉壶诗话》中收录了诸多文人诗友交往的情况及宋太宗、真宗时期君臣论诗之语,是珍贵的诗话文献。此书也是了解北宋初年诗人、诗僧文学活动与文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中山诗话》(一名《刘贡父诗话》),北宋刘攽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等。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此书《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作三卷,《宋四库阙书目》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通志》作一卷,今通行本亦多作一卷。故郭先生以为此书在传录时因繁简不同,而有不同的卷帙,文字也有出入。

此书一卷,共66条。内容以记诗事为主,亦多涉考证,杂以诙谐,如有名的讥讽西昆诸家窃义山诗句为“我为诸馆职撏撦至此”的笑话即出自此书。此书虽也有若干评诗之语,如第8条论以意为主,第7条析严维等人的诗“其含蓄深远,殆不可模效”,另有不少摘句评论的条目,但总体而言,此书所长并不在理论,而在记事的方面,其对唐宋间诗人遗事及诗作背景,均有不少的记录,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此书在北宋早期诗话中属分量最大的一部,条目约为《六一诗话》及《温公续诗话》的总和。

《临汉隐居诗话》,北宋魏泰撰。足本有《知不足斋》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古今说部》,节本有《说郛》本、《古今诗话》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一卷,七十条。论述的范围大多在唐宋诗人,内容亦以记事析辞为主,间或有一

些理论阐述,虽不无价值,但创新的意见不多,多是沿袭前人论诗之语,如“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对诗体的特性辨析得较准确。此外,书中对苏、黄诗、妇女诗及前此的宋人诗话著作也有一定的分析,可供参考。

《龟山先生语录》,北宋杨时撰。四部丛刊续编本。

此书四卷,四部丛刊续编本并附有《后录》二卷。是书《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儒家类,《郡斋读书志》卷五下集部语录类、《四库全书》收于集部别集类。

此书并非专门的诗话类著作,但多有论诗之语,并广为蔡正孙《诗林广记》、魏庆之《诗人玉屑》及阮阅《诗话总龟》所称引,故而影响还是很大的。杨时是一名理学家,其论诗虽不无迂腐成分,但也有不少足资借鉴者。如重视“情”在诗中的作用和地位,与一般道学家更多地注意文字义理不同。又论诗的格调,主张传统儒家的“温柔敦厚”之说,尚谲谏,重收敛,反对怒骂,与其后黄庭坚论诗有相合处。在诗法方面,不主张文辞的雕琢,而强调诗的“气味”,并由此对陶诗做出较高评价,资助了宋人对陶诗的理解和传播。总之,此书作为一个理学家的论诗著作,在宋人诗话中是较有特色之一种。

《后山诗话》,北宋陈师道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见著于《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宋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15卷、《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

此书一卷,七十余条。关于其内容及地位,郭绍虞《宋诗话考》评价极高:“此书虽仍是随笔体裁,但与以前诸家诗话有所不同。一、所论不限于诗,兼及古文、四六,扩大

文学批评之范围,为此后《诚斋诗话》诸书之所祖。二、即其言诗不偏于论事,而论辞又不限于摘句,则又为《沧浪诗话》、《对床夜语》诸书之所出,使诗话之作由说部而进入理论批评,则其关系甚巨,正不必以依托病之矣。”

陈氏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故其论诗尊杜甫及黄庭坚,主张学诗者由黄入杜,对黄氏诗法也深信不疑,提出“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字僻毋俗”之说,进一步充实了江西诗论。此书对诗学的贡献还表现在他从本色论出发,主张诗文各自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又以为苏轼以诗为辞,也非本色。此外,书中对诸家诗文的评析也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许彦周诗话》(一名《彦周诗话》),北宋许顗撰。《百川学海》本、《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千顷堂书目》15卷、《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现存本及诸书志均著录为一卷,焦竑《国史经籍志》作二卷,不知所据为何种版本。全书现存137条,内容大致有评论、考释及记事。许氏自序云:“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这是在欧阳修“集以资闲谈”之后更明确地论述诗话的特性及路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许氏此书“宗元祐之学者,所引述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语,其宗旨可想见也。”又说许“议论多有根柢,品题亦具有别裁,……论其大致,瑕少瑜多,在宋人诗话之中,犹善本也。”

此书在理论上如《四库提要》所云乃宗苏、黄,其论苏轼诗如长江大河,飘沙卷沫,无一点尘滓,颇能体会苏诗特点;论黄诗出人意表,精妙明密,也为有根之论。他评前人

诗,也多以苏、黄之语为根据,显示其论诗宗向。许氏在对前代诗的分析方面有一些过人之处,如将元微之《李娃行》、韩退之《华山女》、东坡《芙蓉城》等诗的女性描写做比较分析,指出各诗所写人物风神面目,不可相互移易,说明人物的描写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是为有得之见。另将小说品评之法用之于诗歌鉴赏,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又如书中对一些诗句句法的分析,也时见精微。另外,此书在论诗的范围上较宽,虽仍以唐宋诗为主,但也兼及《诗经》及汉魏六朝诗。但此书也有一些弱项,罗根泽先生谓此书并不能如其自序所说兼具众长,“较重要的不过描写与用事两种”。其考证也多附会,如《四库提要》指出其论李商隐《锦瑟》诗为无稽之谈,而评杜牧《赤壁》亦过于拘泥,不能从诗体特征方面对咏史诗作出正确判断。

《藏海诗话》,北宋吴可撰。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函海》本、《七子诗话》本、《萤雪轩》本、《历代诗话续编》本等。

此书一卷。据郭绍虞氏《宋诗话考》,原书久佚,今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后被收入多种丛书得存。通行本乃《历代诗话续编》本。

此书论诗多宗苏、黄,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在创作理论方面,讲求以意为主,重视气格,对用字、用韵也颇为重视,持论大致不出江西诗论范围。苏轼论诗曾说过“每逢佳处辄参禅”,吴可在这方面的论述更鲜明,也更集中一些,如说:“凡作诗如参禅,须有悟门”,又曾作《学诗诗》,集中阐述“学诗浑似学参禅”,此说虽不出宋人一般习气,但却是其中较多关注诗与禅关系的一个,对其后严羽以禅喻诗有一定的影响。又吴可虽主苏、黄,但认为仍要学诸家之诗,“与诸体俱化,若只守一家,则无变态。”这些看法,虽没有太多的创新意义,但在宋代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中,仍是重要的一环。

《石林诗话》,北宋叶梦得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本、《萤雪轩丛书》本。

此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文献通考?经籍考》文史类、《千顷堂书目》卷15、《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约完成于靖康(1126-1127)年间,传本有一卷本、三卷本两种,据郭绍虞《宋诗话考》,《直斋书录解题》文史类作一卷,至《百川学海》始分作三卷,是南宋时已有一卷、三卷两种刊本。又《文献通考?经籍考》及《浙江通志?经籍志》作二卷,郭绍虞先生觉得不好判别。现通行本《历代诗话》本分上、中、下三卷,90条,另附《拾遗》三则。

叶氏曾依附于蔡京,故前人多指其论诗有党派习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盖梦得出蔡京之门,而其婿章冲则章惇之孙,本为绍述余党,故于公论大明之后,尚阴抑元祐诸人。”所谓抑元祐诸人,即方回《瀛奎律髓》所说(叶氏):“专主半山,而阴抑苏、黄,非正论也。”但叶论诗并非完全一党之私,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云:“至其对元祐诸人,谓为竭力推尊,固不尽合事实,但谓其蓄意阴抑,似亦未然。平心而论,书中论议尚属公允,正不必从党争角度视之。”是为持平之论。

此书内容有评论,有记闻,但以记闻记事为主。其涉及到理论的部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气格与用意,代表了宋代主流派诗论的观点,如书中对欧阳修、杜甫及王安石等人的论述即是如此。二是强调悟入,重视自然造化,如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句为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会,所以高妙,他反对苦思,这种思想与晚明王船山非常接近。三是讨论诗法如用事、练字、属对等内容。《石林诗话》是宋代诗话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郭绍虞先生以为此书与严羽《沧浪诗话》的宗旨颇为相合,如以禅喻诗为严沧

浪所自出,又论欧阳修“专以气格为主”一段乃严沧浪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相一致等,郭著对此书与《沧浪诗话》之间之关系还有其他一些论述,可参看。叶氏除《石林诗话》外,尚有题为《避暑录话》(一题《避暑录》)二卷,此书成书约在《石林诗话》之后,内容也较驳杂,但其中也有一些考述诗事的片断,其中论到前代诗作,思想与《石林诗话》相近。可相互参看。

《紫微诗话》(一名《东莱诗话》、《东莱吕紫微诗话》),南宋吕本中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萤雪轩》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著录于《郡斋读书志》子部杂说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多寡不一,以《百川学海》及《萤雪轩》本为最足本。书分一卷,凡98条。

此书内容兼具诗论、记闻及叙录宋代诗人轶事,而尤以江西诗人为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此书之旨“大致以论诗为主,其学出于黄庭坚”,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则云其“其学源出豫章,而所论不主一家,亦不主一格。”郭绍虞氏《宋诗话考》则从其既主黄庭坚,又推李义山,“西昆西江,其渊源所自与流变所极,正须于此处辨之,是则是书论诗虽谓其专于一家,主于一格可也。”

《童蒙诗训》,南宋吕本中撰。有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

是书系出《童蒙训》,《童蒙训》乃吕氏家塾训课之本。吕氏论学祖苏、黄,后苏氏之说不行,吕氏《童蒙训》中论诗之语亦全遭删削,至明代始有人专将被删部分辑起,名《童蒙诗训》,但此书后又亡佚,见著于《箓竹堂书目》及《文渊阁书目》。今人郭绍虞据多种诗话及诗话丛书辑出75条,收在《宋诗话辑佚》一书中。

此书与《紫微诗话》较多记事叙闻相比,多谈诗艺,其论诗祖述黄庭坚,重视熟读与悟入,又在学古的基础上主张出新。由于此书系家塾教本,为发蒙之书,故所论不甚艰深,又较切实,故历来为多种诗话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竹庄诗话》等所称引。如郭辑本中郭先生所拟的一些条目:“学者先读古诗及曹诗”、“李白诗气盖一世”、“前人文章句法”,均可见出此书的特点。

《碧鸡漫志》五卷,南宋王灼撰,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词话丛编》本、《四库全书》本(一卷)。

是书著录于《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内容大抵详述曲调源流,尤其是综论上古至唐宋声歌的递变发展,历评宋代诸家词风,对许多曲调的缘起沿革予以考订,被称为“宋代第一部有系统的论词专著”(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语)。其书卷一为总论,卷二论唐五代及宋代诸家词作,卷三至卷五大体论词曲之缘起变迁。

《竹坡诗话》(一名《周少隐诗话》、《竹坡老人诗话》),南宋周紫芝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萤雪轩》本。

此书见著于《遂初堂诗话》(作《周少隐诗话》)集部文史类、《宋史?艺文志》集部诗文评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有一卷本、三卷本,但均为80余条。郭绍虞先生以为其不过是卷数分合之异,与内容之完缺无关。

此书内容兼具记事、评论与考证,而以评论的分量为多。其论诗主江西,讲求诗法及煅炼,对黄庭坚所说学古及点化深为护惜,但时有争一字之奇的毛病。其次,周氏论诗也

主自然平淡,以绚烂归于平淡为贵,其与宋人普遍喜欢陶诗之平淡、谢灵运诗之自然有一定关系,因与黄庭坚刻意出奇制胜有所不同。但《竹坡诗话》对古今诗人的品评则遭人贬责,郭氏《宋诗话考》指王楙《野客丛谈》、《历代诗话考索》、《秋窗随笔》、《石遗室诗话》等均批评其去取失当,郭更云其“人品既污,识亦随之,固其品评之鲜当矣”。其考证部分也为人诟訾。

《艺苑雌黄》,南宋严有翼撰。有《说郛》本(节本)、《宋诗话辑佚》本。

此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子部杂家类、《宋史?艺文志》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存目。

此书原有二十卷,久佚,《说郛》仅录八条,《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作十卷,但内中颇多舛误,《四库总目提要》辨之甚详,郭绍虞先生以为十卷本乃伪作,系明人杂纂而成。郭氏《宋诗话辑佚》从宋人诗话中辑得84条,罗根泽辑得81条。

此书内容如《直斋书录解题》所云:“大抵辨证伪谬,其目子史、传经、诗词、时序、名数、声画、器用、地理、动植、神怪、杂事,卷为二十,条凡四百”,可见此书原本为一部杂家笔记类著作,评诗仅是其中一项内容。今郭氏辑佚本的内容多记诗事,间有评诗析艺及考证一类的条目。从其论诗倾向看,大致仍属江西诗论一派。

《岁寒堂诗话》,南宋张戒撰。有《学海类编》本、《武英殿聚珍版》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今人有陈应鸾《岁寒堂诗话笺注》本,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此书南宋及元诸史志书目均未见著录,自明清始见大量著录,如《澹生堂书目》、

《文渊阁书目》、《千顷堂书目》、《读书敏求记》、《孙氏祠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均予著录。

据陈氏《笺注》,是书版本有两大类,一为一卷本,如《学海类编》本,二为二卷本,如《武英殿聚珍版》本、《四库全书》本等。而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是现存本中最全的,《历代诗话续编》本即本此分为上、下两卷。

此书是南宋初一部较重要的诗话,与宋代一般诗话多叙诗及诗人故实或记轶闻不同,此书评论的文字较多,因而是宋诗话中理论性较强的一种。通行本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多涉理论,兼评历代诗人诗作;下卷则集中论杜诗。张氏论诗,主言志为本,重风雅之婉约含蓄之旨,不喜苏、黄豪劲奇崛的诗风,他说:“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张氏诗说,表现出南宋诗学由初年的多宗江西诗派到追随陆、杨之变体的前奏。此外,书的上卷还将历代诗人分为五等,这一做法,既是钟嵘《诗品》的后续,也对严羽以下迄至明清分等论人及诗源辨体的做法有影响。关于是书的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通论古今诗人,由宋苏轼、黄庭坚上溯汉、魏、《风》、《骚》,分为五等。大旨遵李、杜而推陶、阮,始明言志之意,而终之以无邪之旨,可谓不诡乎正者。”又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吾于宋人诗话,严羽之外,只服张戒《岁寒堂诗话》为中的。”。张宗泰《鲁岩所学集》卷十四《跋张戒岁寒堂诗话》认为此书之“持论,“远出诸家评诗者之上”。林昌彝《海天琴思录》亦云:“宋人诗话以《岁寒堂》为较胜”(转引自郭绍虞《宋诗话考》)。

《唐诗纪事》,南宋计有功撰。有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王仲镛校笺本(巴蜀书社1989)、上海古籍(1987)、中华书局(1965)排印本。

是书始刻于南宋初年,见著于多种地方文献及私家书志(见郭绍虞《宋诗话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集部诗文评类。

是书收录唐初至唐末1150位诗人部分诗作,依时代先后编次,又自撰诗本事及评语,兼及诗人谱系,故此书内容丰富,既是唐诗选本,又兼具文学批评,并为后世纪事一类著作开山。此书初刻本王禧序云:“世之君子欲观唐三百年文章人物风俗之隆污邪正,则是书不为无助。”(转引自郭绍虞《宋诗话考》)又孔天胤序称:“夫谓诗为事,以史为诗,其义怃哉!然自性情之说拘,而狂简或遂略于事,则犹不穷水木,而徒迷骛乎津涉,蔽亏乎林丛,其于流鬯盖已疏矣。故孔父言知,在乎格物;孟子诵诗,必论其世。”郭绍虞先生谓“由其采撷之富,搜辑之勤,网罗散佚,足资研究,正如《提要》所谓‘张为《主客图》独籍此编以见梗概’,则其功亦不可没也。上引三则指出此书之史料价值,除此之外,此书在理论方面也有贡献,如书中多摘前人评诗之语,虽仅只言片语,但一可作校勘之用,二来自身也是批评史料,足资借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