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扶不扶老人”读后感
姓 名: 梁秋和 学 号: 200930014164 系 别: 09汽车工程 班 级: 车辆2班 指导老师: 李根生 完成时间: 2011-10-7
摘要:通过“彭宇事件”后引发的争论“到底要不要扶跌倒的老人”,彭宇事件后社会上引起什么不良的影响,我们到底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怎么预防这种事情再发生。
关键词:扶不扶老人 社会道德 责任
一名七旬老太在回家途中,不慎滚下台阶受伤,瘫坐在地上动弹不得,附近居民看见了无一人伸出援手。40分钟后,直到120急救医生赶到,老太才从地上被扶起,并送往附近医院救治。2006年轰动一时的“彭宇案件”到现在已经5年了,当时彭宇因为扶一位跌倒的老人以致于被罚款4万多块钱。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彭宇有没有撞到那位老人,这个已经无法去查了,但是这个案件后,发生了许许多多类似的案件,引起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到底要不要扶跌倒的老人。在这个事件之后,很多老人跌倒了没有人敢去扶,以至于有很多老人因此而离世。这另这个话题就更加热门了,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到底我们应不应该去扶跌倒的老人。
自古以来帮助弱势群众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老人跌倒了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但是自从“彭宇案件”后,这种本应的事情一下子就可怕起来,个个人都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彭宇。然而人们又害怕自己家里的老人跌倒了没有人扶而导致杯具的发生。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值得我们去探究。而我觉得在扶老人前我们应该把道德先扶起来。
其实,该不该扶老人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道德的一个投射,这反映了我们社会道德水准的普遍低下。
如果肇事者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受一切责任,老人也不要为了找人负责任而随便找一个人来顶替,这样就不会发生像“彭宇案件”这样不愉快事情发生。而这些都是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才能做到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先把道德浮起来。
再者,自从“彭宇案件”后,人们做好事怕自己被连累,又害怕没有人再做好事,搞得非常矛盾。
其实想解决这样的事情就要把人们的道德先提起来,而且要政府的大力配合。当做好事者受到委屈和伤害时,公权部门应该及时主动介入,以最快的速度给做好事者一个清白,同时要大张旗鼓宣传这种好事,如此,才能卸掉见义勇为者的思想包袱;其次,需要榜样的引领。如不断涌现的“洋雷锋”;还有如“最美医生”丁欣等等。这样的榜样多了,救人的焦虑就降低了;再次,应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提高社会福利。在误伤做好事者的背后,往往是由被救者对未来的恐惧所引发的;最后,是社会诚信的提升。社会成为诚信的社会,恐怕也不会有不敢扶摔倒老人的困难。
希望通过这样的事情之后,我们能得到提高,因为,我们的社会是要从问题中寻找解决办法从而得到提高。希望人们以后能积极做好事,而不再发生像“彭宇事件”这样的事情发生。
参考文献:百度
“扶不扶老人成双重焦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