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及防护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的突出特点是不可逆性和可预防性。据调查分析,由职业病造成经济损失
与预防职业病的资金投入之间的比例为7∶4∶1,即如果企业发生职业病和职业性损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7,那么在发生这些损害之前就对生产中的职业性危害进行治理,所需投资只有4;如果企业在新建时就将预防职业危害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考虑,其投资仅为1。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预防性卫生审核管理是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的根本措施。目前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先从职业危害预评价开始:在建设项目前期,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用卫生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进行预测性评价。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职业危害的种类及原因
通过对我处管铆工、冷做工、电工、电火焊工、机械手、司机、起重等7个工种和承建的项目进行职业危害分析,我处存在的职业危害有以下几种:
一、焊接烟尘及有害气体 焊接烟尘是由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蒸气经氧化和冷凝而形成的。因此电焊烟尘的化学成分,取决于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焊剂等)和被焊接材料成分及其蒸发的难易。不同成分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接材料,在施焊时将产生不同成分的焊接烟尘。
二、噪声
电焊机、等离子切割过程产生的噪声,它是由于高次谐磁场的相互作用,引起电磁振动而产生的。
推土机、打桩机、搅拌机等施工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机器的震动、摩擦、撞击以及空气扰动等产生的噪声。
管铆工、冷做工在生产中产生的的噪声
三、光辐射和高频电磁辐射
在各种焊接工艺中,特别是各种明弧焊、保护不好的隐弧焊以及处于造渣阶段的电渣焊,都要产生外露电弧,形成光辐射。
高频电磁辐射:当等离子焊和氩弧焊采用高频振荡器引弧时,振荡器要产生强烈的高频振荡,形成了高频电磁场,产生高频电磁辐射。
四、振动
管铆工、机械手及使用角磨机、电镐作业时产生的。
五、高温作业
夏季高温野外作业。
职业病危害防护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进行岗位职业危害辨识和职业危害风险告知,说明存在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强调采用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掌握控制方法和相关技术,以及个人的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对能够使用更为安全的工艺方法或者材料取代现有的工艺方法或材料,要优先考虑。对使用各项控制方法后,还不能充分地降低伤害的风险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对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进行岗前、岗中、离岗体检。
焊接烟尘及有害气体的防护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
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噪声的防护
1、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就是减小噪声源或者减小噪声源的强度,这是控制噪声最根本的办法,如采用皮带传动或液压传动代替机械传动;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锤打等。
2.用消声器来控制噪声。消声主要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机械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如通风机、鼓风机、压缩空气机等各类排气放空装置所发出的噪声。
3、对接触噪声的人,采取个人噪声防护是减少噪声对人体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光辐射和高频电磁辐射的防护
1、光辐射的控制:焊接工位应设置防护屏,防护屏多为灰色或黑色;车间墙体表面采用吸收材料装饰。以上2项措施均可起到减少弧光的反射、保护操作者眼睛健康的作用。
2、高频电磁辐射控制:施焊工作应当保证工件接地良好。同时加强通风降温,控制作业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3 个人防护: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如水下、高空中、罐中或船仓中进行焊接工作时,由于受到场所的限制,整体防护难以实现,这时,个人防护成为主要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各种危害因素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种类多,如面罩、头盔、防护眼镜、安全帽、耳罩、口罩等。
四、振动的防护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
2、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
3、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做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
五、高温作业的防护
1、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安排合适的工作时间,尽量设计在早上及近黄昏时才进行体力工作,避免在正午烈日下曝晒;利用轮换及分工制,避免高温作业过度疲劳
2、为员工提供阴凉的休息地方,设置隔热装置,及提供空调设备;经常留意员工的健康状况,若发觉员工有身体状况欠佳的征状,应立即调离高危环境。
3、提供足够清洁的饮用水、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要选用盐汽水、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作为高温饮料,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可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
4、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置各种有关的急救设施,经常派员巡察及指导;建立应急机制,
普及中暑急救知识,发现有中暑的人员及时将患者置于阴凉处,平卧,松开较紧衣物,用湿毛巾擦身,并用风扇等迅速降低环境温度。喝一些淡盐水;清醒者还可饮用少许人丹、绿豆汤等。昏迷者应急送医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