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来源:知库网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是矿山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为降低煤矿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煤层和岩体稳定性评价和预测,落实煤层气保护政策,进行煤田整治和综合治理,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应急处置等。本文将就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矿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作一定参考。

关键词:矿山开采;地质灾害;灾害治理;生态修复 一、引言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是保障矿山生产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面,要加强场地勘查和监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和治理等措施来降低灾害的发生。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包括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此外,也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行业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以保障矿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健全的招投标信用法体系

在法律上,目前我国缺乏建立信用权利和有针对性的信用权利的专门立法。签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合同是一种信誉行为,通过信用权立法,风险主体利益受法律保护。然而,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信用法体系。因此,在很多时候,在煤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招标中,都会有很多的漏洞,这就会引起纠纷,甚至是串通[1]。另外,因为项目的工期一般都较长,因此,风险的执行也较长,金额也比较大,如果没有一些法律上的参考依据,极易形成风险“盲点”,给风险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

(二)缺乏环保意识

在目前的矿山地质灾害领域中,施工单位在负责工程项目时所表现出的环保意识较弱,没有意识到环保在推动项目长期发展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没有加强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领导对这一概念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具体施工和建设的过程中,只注重工程进度,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工程处理环境的不规范,从而引发各种风险。而在建设方面,由于思想上的不够重视,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在具体实施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三、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有效措施

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但是,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往往会引起一些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2]。所以,就必须在采矿过程中,强化对采矿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控,同时,要关注已经形成的地质灾害问题,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切实保障矿山地质生态,推进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健全有关的法律和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需要进一步健全有关的法律和制度。应加强对矿业开发的立法工作,根据经验和技术进步及时修订已有立法,并建立相关的制度,推进政策衔接,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实施与执行。特别要明确相关企业和责任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对于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的责任,并建立惩罚和处罚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领域监管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全面保证矿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各种活动,有效防止矿山开采不达标。

(二)提高认识,强化环境监察工作

在环保目标的正确引导下,要从全局的角度,对具体的思想观念进行调整,要充分认识到在具体的矿山地质灾害建设中,强化环保工作的有效落实,对全社

会的生态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主动学习国家提出的生态理念,了解有关的战略性法规,对当前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并实行常态化的管理,强化环境督察的执法。利用有效的监控与调研,可以及时发现在工程建设中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对具体的诱因展开分析,比如:人为失误、技术工艺不规范等。

(三)采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

矿山地面减沉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可以在减少矿山地面沉降、平整地面、提升地面稳定性的同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大有裨益。在地质环境方面,地表沉降常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降雨将导致地表侵蚀,从而导致周边土体结构的破坏。矿山地面减沉技术是一项多学科、高技术投入的综合性修复技术,需要从地质、结构、材料等多个方面考虑,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确保治理和修复效果的可持续和长期效应。

(四)种植复垦

而在采矿过程中,由于地表沉降而造成的地表沉降,则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植被恢复等措施加以处理。这主要是指对塌陷的区域进行复垦,在需要复垦的区域内大面积种植植被,从而降低土壤侵蚀,降低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在特定的土地利用阶段,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必须对土地利用进行适当的压实,使土地利用变得更加紧密。同时,还要注意坡地的植被建设,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五)加强联合管理和监督

要想更好地将各方面的利益都协调起来,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须持续强化对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的监管和管理,将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对矿山开采的监控工作,积极组建专门的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小组,并将有关的职责落实到位,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确保矿山开采可以得到全方位有效的监管、监控和管控,持续提高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结论:总的来说,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践中,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伟.闭坑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000(007):178-180.

[2]安源.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2,000(001):51-53.

[3]石玲娣. 边坡支护工程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2022,(19):196-198.

[4]李燕.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 中国金属通报,2022,(09):162-1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