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军事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构想

来源:知库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关于军事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构想 李从友 张玉柱 焦敬义 (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 石家庄050003) 摘要从军事装备保障综舍信息数据库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构建军事装备保障综合信息库存在的问题,分别对 数据库建设 作战或保障装备,对相同名称的零部件的定义、编码缺乏标准 信息来源、构建策略以厦查询过程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提出了建设军事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军事装备保障 综合信息数据库根据我军装备保障实际,以及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海量信息 需求的大幅攀升,使得军事装备保障对保障信息的依赖性更 强,因此,建立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最大程度地实现装备 和规范。由于受认知能力和语义标准的限制,难以以信息使用 者共同的认知能力,消除数据元素定义的差异,对信息的交流 系统在网络环境中对保障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确保各保障单位 和环节所提供和接收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实现装备保障在 和共享存在着严重的障碍。 1.4信息采集处理程序不规范装备保障信息的采集处理 对信息质量要求、质量构成元素、程序过程方法等缺乏规范化 全寿命周期内拥有标准、畅通、高质量的信息数据流,均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军事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是由音频信息、视频信息、 的定性和约束。由于信息采集的目的、技术标准、规范、采用软 件的成熟度(如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等 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图形信息等多种类型的信息形态共同组 成,用计算机网络把相关的数据及实用模型结合起来,确保武 器装备在研制、生产、采办和使用、保障过程得到充分而有效的 利用,以满足武器装备全寿命不同阶段、不同部门间对本阶段、 方面的差异,都会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误差。因此,定 义和规范数据信息采集处理程序和标准,提高信息质量和共享 能力,对于提高装备保障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构建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的方法对策 本部门,以及其他阶段、其他部门间信息需求的信息集合体。 2.1信息来源 装备保障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现场调 1存在的问题 查和观测数据、传感器数据、卫星影像、航空图片、调查统计数 据等(如图1所示)。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信息的采集是 由地面信息和空间信息采集设备、设施共同完成,旨在获取多 目前,在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中,保障信息标准化整合 程度还不高,共享能力低下,数据库系统的信息和功能需进一 步集成等问题依然存在。 1.1 系统总体设计整体化水平低装备保障信息开发利用 种语音、数据、传真、图像等数字化信息,满足装备保障过程中 各渠道、各方面的信息需求。 空问侦测 登 统|十 和共享水平低,是目前各军兵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装备保障信 息共享标准、规范发展滞后,全军性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制度不 太完善,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依然存在,信息资源浪费严重,信 息系统开发整体性差,特别是三军信息互联、互通问题在短期 内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卫星遥感 传感探测 通信网络 1.2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缺乏整合各军兵种保障部门间的 数据标准、信息交换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着我军装备保障综 合信息数据库建设质量和应用水平。目前不同军兵种、不同的 数据源采用的数据格式、标准不同,特别是不同的系统软件采 集信息时,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和不同的数据格式,在系统转 换过程中,很难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使得信息共享难 以实现。 圈1 装备保障信息来潭示意圈 1.3信息数据语义定叉标准不统一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过 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按空间位置来划分,分为地面信 程中,所供应、使用的许多零部件名称相同,但属于不同类型的 息数据源和空间信息数据源。地面信息数据源是基于地面信 作者简介:李从友,男,1972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事装备建设与发展理论研究;张玉柱。男,194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焦敬义,男 1974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事装备建设与发展理论研究。 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嚣 囊 模式约束等形式,在人工智能领域又习惯称其为数据库中知 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f 1Database)。数据挖掘主要是 息资源采集途径而获取的有关装备保障的数据信息。空间信 息数据源是基于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诸如通过卫星、飞机等航 空、航天飞行器等,而获取的多方位、多信息源、多信息形态的 数据信息。按信息存在形态来划分,分为静态信息数据库和动 针对数据总结、分类、聚类、关联规则而开发的数据库知识获取 手段。数据挖掘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 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 态信息数据库。静态信息数据库是各军种各层次所需的关于 各种装备物资、器材信息的数据库,其内容包括各种装备物资 的种类、型号、性能、数量、重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分布情 2.2.4统一集成标准。信息集成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方便 各应用软件的集成和维护,改善互操作性。耍实现装备系统与 外部环境的信息自动化交换,实现数据集成与共享,必须建立 其相互的转换关系,特别是远程异地的信息自动化交换标准 化、规范化的协调和设计。 况、体积和储存及运输条件等各军种各层次物资信息数据。动 态信息数据库是对动态的装备物资进行定位,即引用条形码识 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实时获得保障资源 的位鼍信息,并对保障资源的当前性能状态、维修、储存、部署、 数量、运送方式等内容获取的近实时的动态信息。 2.2构建方法 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必须制定相应的信息格 式标准、信息编码标准和各项技术标准。组织装备信息的采集、 存储,并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相关技术研究,研制信息资源综合 2.2.1建立基本框架。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对原有的 信息库进行标准化、空阃化改造,使之能够在异构平台、异构环 境、异构网络中实现数据交换和业务自动处理_2 J,达成各类信 息系统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数据、信息流处理体系。首 先要建立一个基于不同机构间实现访问、管理、操作、表达信息 处理平台,提供装备信息查询检索、综合汇总、共享共用和网上 调阅等功能,为装备保障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装备保障信息 系统是复杂的大型分布式应用系统,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系统的软件。在软件系统建设中,应优先发展软件系统,软件 系统应采用层次化、构件化、具有标准接口的软件体系结构,坚 持统一标准、统一语言。提高软件系统的兼容性、互换性和联通 性,从而达成统一的集成标准。 共享的统一模型;其次建立一个三军一体的信息服务框架模 犁,规定信息内容、质量、特征,获取数据的途径、方法,使用范 围和数据跟踪标准;最后同步构建信息标准体系、信息管理和 2.2.5规范防护措施。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库的安全 防护要明确操作安全标准、数据库安全防护、军用信息条码和 防窃听与侦听、防病毒与黑客、防电磁辐射以及信息加密、检 共享分类体系,使各类保障信息进一步融合。达成集成与共享。 2.2.2确立核心内容。装备保障信息是动态的、不断变 化的,主要是利用电子、红外、微光、视频等技术,对库存、在运 以及付诸于维修实施的装备、物资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精确监 测、防火墙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建立相应的装备保障信息防 护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突出安全防护手 段。具体的方法是根据参数没定的报警方式提供运行监控和 在线监控,如以文字提示和声音提示的方式进行报警,并在数 据报警状态栏予以对话框指示和报警灯提示,通过对指示灯的 操作可以查看详细的报警信息。声音报警可为不同类型的入 侵设定不同的报警声音。根据不同的报警类别采取相应的防护 措施,确保装备保障信息的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查询过程模型 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是信息查询的基 础。也是信息利用最快、最便捷的重要保证。人机交互界面方 式有语音查询和手动查询两种。数据检索包括数据实时查询、 加密数据实时查询、历史资料查询、加密历史资料查询、各要素 极值查询等多种数据、图像、图形曲线查询方式 此外,要重点 研究视频数据库技术中的数据插入技术、索引和检索技术等。 控、探测提炼而成的有效的数据信息。装备保障综合信息数据 库的建立,应以动态的多媒体数据库与数据可视化信息为主要 内容,以适应智能预测、远程支援等装备保障维修手段。多媒 体数据库MDB(Multimedia Data Base)是以数字化和数据压缩 为基础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是研究并实 现对多媒体数据的综合管理,即对多媒体对象的建模,以及对 各种媒体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和查洵 j。数据信息可视化 是指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图形或图像的方式形象地向用户显示 各种数据,使各保障单位、保障环节容易理解、利用的较为直观 的数据信息,以提高人类大脑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能力。从理论 上讲。可以把数据可视化方法视为一个从数据库的多维数据空 间到计算机屏幕二维或三维空间的映射。要确保装备保障精 确化、即时化,就必须及时掌握保障资源存储、在运,在用等全 可视化信息查询和对可视化信息的理解,主要依赖于人对 景象的感知力(其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景象所包含的诸多 象素以及人的感知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可视化信息解释的多 义性,从可视化信息中提取视频数据库有用信息。对存储空间 和传输信道都有较强的依赖性,其过程相当复杂。 3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面信息。适时更新数据库,不断完善信息资源管理,为装备保障 提供实时、准确的可视化信息资源。 2.2.3 明确技术手段。装备保障综合数据库是集装备保 障基础资料数据库、装备保障基础地理数据库、装备零部件库 及相应元数据库的综合,是集数据操作处理和分析运算于一体 的、具有空间集团关系的海量数据库系统。除基本的查询手段 外。从数据库中挖掘知识已成为当今计算机基予知识的智能型 的知识获取技术手段。数据挖掘 又称数据开采(Data Min. 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 3.1合理把握结构特征,明确信息获取思路 目前,图像数 据库和视频数据库是数据库发展的新热点。也是信息化发展对 可视化信息的必然要求。可视化信息是指一切反映客观世界 的可视信息媒体.包括图片、动画、影像、视频等,其技术途径主 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 和知识的过程,知识表现为概念(Concepts)、规则(Rules)、规律 要来源于图像解释、分析和模式识别领域。图像数据库所包含 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信息有图标型数据(图像本身)、图像相关数据(分辨率、格式 计算机系统 库的建立重要的是按照统一的定义、统一的标准和组织结构, 从保障训练和战场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 和终端传输设备作为软件载体,把装备数据、人员信息和作战 资料高度融合,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和维修供给的即时保 描述)、从图像中提取的信息(数值、结构特征)以及其它程序型 数据等。把原始的操作数据和来自外部的数据汇集和整理成 一个数据库,提供完整、及时、准确和明了的决策信息,并使终 端用户可以直接从数据库提取数据,用于各种分析,这种可视 化信息获取方式已成为今后数据库发展的主流趋势 j。 障。信息内容上,应包含战时武器装备保障指挥和日常业务工 作所需的各类基础数据和保障指挥信息,如武器装备基础数 据、武器装备数质量、库存、维修、供应、调拨、人员、主要战例、 外军装备、相关标准和条例,以及作战文书、态势信息和实时信 息等,充分把握数据库的合理成分,进一步丰富其内容构成。 3.3科学规范集成标准,完善信息处理程序 保障过程中 人: ll主 俸 :籽 。西 的数字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费 用,提高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以科学规范的标准,对全 寿命周期过程中生成的保障信息进行集成,从构建装备保障全 域数据模型的角度出发,实现文档管理、文电处理、图形图像处 理、声音处理、视频处理、地理信息处理、全球定位信息处理、战 场态势处理、情报搜集与分析处理等多种处理方式的标准化、 系列化。在支撑环境和功能上,应提供网络环境、信息标准、技 保 术标准、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等基础支撑,提供数据采集、数据 障 支 持 审核、数据挖掘、数据库管理等数据支持,提供数据传输、数据 处理、查询检索、辅助决策等信息分析与处理支持,提供共性应 用软件和专用应用软件等。 圈2装备保障综台信息数据库董询过程攮型 ’考文献 3.2突出寿命周期过程,丰富信息内容构成 装备保障过 程中,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统计和分析制度,在全寿命周期内收 1李晓娟.数字化装备保障韧探.装备.2002;(2) 2何广顺。李四海.构建“数字海洋 空间信息数据库海洋信息技术。2004:(1) 3熊曾刚,张学敏,陈建新.关于数据库技术研究及发展现状的探讨工矿自动 化,2004;(1) 集与积累装备及装备保障的相关数据。注重在新装备研制过 程中建立数据收集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在退役报废过程中挖 掘数据,对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生成的保障信息进行集成,构建 装备保障全域数据模型,发现并分析装备保障规律。综合数据 (上接第120页l有统一的行动纲领,扭转无序和混乱状态,这是网络 顺利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其约束机制主要包括数据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运行规范和违规处罚机制。 4.3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在数据信息资源共建共 4张炯.可视化信息组织与视频数据库.情报科学。2004;(2) (壹一:楫钧阳l 数据信息资源建设从传统的文献信息源发展到网络信息源,各成 员部门不仅要建设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还要利用现代化手段为用 户开发网上信息源,这些都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部 门必须强化教育培训I,吸收、培养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工 享方面的协调作用 积极筹建。数据信息资源交流平台 。实现更 高、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除力争国家投资外,还应想 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为数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的建设、使用 和发展配备合格的人力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此事 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方设法建立专门基金,吸收社会资金,积极开展社会集资、个人募 捐等工作.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在数据信息资源共建 共享方面的协凋作用。核心组织者自身也要利用优势积极创收, 弥补经费不足。 4.4设立专项责金,保证数据信息责源共建共事长期顺利地 1蔡莉静等.1M(卜2000;(3)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模式.河北科技图苑, 进行 经费是数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数据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机制运行的许多方面,如设备的购置、新型保障体系的 2吴建中主编.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屉十太热门话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02 3吴润珍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障碍及对策图书馆建设, 2002;(3) 建立、数据库的开发、网络建设、队伍建设等,都需要经费的支持 为基础。因此,为了保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长期顺利进行,就应 该设立专项资金。鉴于信恩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公益性,应由财 政提供基础性资金保障。 4.5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数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丰提 4陈华明.Web资源的保存及相关问题探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6) 5张惠君等.CALL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十五”建设思考.大学图书馆 学报.2004:(2) 6张 平.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供人力资源 数据信息资源的高速共享,意味着电子化、网络化, 【壹蠕:阳) 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