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学⼆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标:
1、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运⽤造型元素进⾏时钟的具象或抽象造型设计与装饰。
2、在⽐较中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在想象中,抓住基本结构进⾏创新设计。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活的关系。 3、培养热爱⽣活、美化⽣活和珍惜时间的⼈⽂情感 教学要点:
1、重点:能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想象与设计制作。 2、难点:时钟造型与运⽤统⼀的设计构思⽅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准备教学⽤具。 ⼆、情境导⼊:
视频导⼊,我们⽤什么来看时间?(钟,闹钟,表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设计⼀个《漂亮的钟》 三、新课教学: 1、欣赏钟,寻找共同点 有数字,指针,外形
2、看起来好像很简单。是不是,那⽼师考考你们,你们觉得哪些钟好看漂亮。 对⽐下下⾯的图,你觉得哪个好看?为什么? 对⽐1:哪个钟的数字好看?为什么? (数字对齐,艺术数字造型好看) 对⽐2:哪个的指针搭配好看?为什么?
(指针要有粗细,越长的越细,与外形统⼀造型) 对⽐3:哪个钟的外形好看?为什么? (外形线条要流畅,画⾯⼯整) 对⽐4:哪个钟更加吸引你?为什么? (造型有趣,夸张,巧妙)
对⽐5:哪个钟的'颜⾊颜⾊好看?为什么? (颜⾊丰富鲜艳) 四、学⽣作业:
教师⽰范:⽼师准备了很多⼩卡纸,我们可以把这些⼩卡纸当成钟⾯,来设计⼀个造型漂亮的⼩闹钟。观看微课视频。 步骤:
1、先画刻度、指针
2、再画给钟⾯漂亮的装扮 3、上⾊调整 要求:
1、画⾯⼯整,线条流畅 2、⾊彩鲜艳丰富 3、装饰漂亮 教师指导 五、作业展评:
选取部分学⽣的作品进⾏指点评价。 六、教师⼩结:
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得很不错,基本上掌握了设计钟的⽅法,有⼀些⼩朋友设计的钟不仅造型很特别,⽽且⾊彩也搭配得很漂亮,装饰得也很美。 七、教学拓展: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篇⼆】⼩学⼆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画刺猬 教学⽬标:
1、通过训练使同学掌握概括基本形的⽅法。 2、运⽤学习的⽅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刺猬。 3、培养同学发明性思维,添加适当的背景。 教学重点:折线的节奏 教学难点:添加背景 教学过程: 谈话导⼊
有⼀种⼩动物,它长得很奇怪,浑⾝是刺,胆⼦却很⼩,你⼀靠近它,它就团成⼀团,⼈们确很喜欢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它就是可爱的⼩刺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刺猬(板书课题:画刺猬)。 步骤⽅法
刺猬的⾝体可以概括成半圆形。 它⾝上的刺可⽤折线来概括。 在图画纸上确定位置。 先画半原形。
然后画折线,注意折线的节奏。(可做单独的画线训练) 涂⾊并添加背静(注意与主体的和谐)。 实践操作
在同学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同学提供图⽚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同学的个性,多⿎励多褒扬,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题:折纸与剪贴-孔雀 教学⽬标:
1、通过训练使同学掌握概括基本形的⽅法。 2、学习折纸的基本⽅法并剪贴⽻⽑进⾏装饰。 3、培养同学动⼿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折纸的⽅法 教学难点:添加⽻⽑装饰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同学们!你们⼀定都见过美丽的孔雀吧。它有美丽的⽻⽑,尤其是它的尾巴,当孔雀开屏的时候,那五光⼗⾊的⽻⽑更是美丽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折纸的⽅法表⽰孔雀(板书课题:折纸与剪贴-孔雀) ⽅法技巧
将彩⾊⼿⼯纸裁成正⽅形,折成扇⼦形,然后将尖的⼀端向上翻折,这样头与尾就折出来了,然后⽤彩⾊纸剪贴⽻⽑。(演⽰⽅法、步骤) 折纸⽅法:
将正⽅形的对⾓重合对折。
将正⽅形相邻的'两条边与对称轴重合。 再⼀次重合。 翻折尖部。 再⼀次翻折尖部。 实践操作
在同学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同学提供范样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同学的个性,多⿎励多褒扬,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题:我爱动物 教学⽬标:
1、通过教学使同学发⽣热爱⾃然⽣态,维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2、综合运⽤学习的⽅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动物。 3、培养同学发明性思维,添加适当的背景。 教学重点:运⽤基本形进⾏概括 教学难点:动物特征 教学过程: 欣赏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组动物的图⽚,看你喜欢那些⼩动物,并请你们记住它们的特征,以便我们今天把它画下
来。
引导分析
为同学提供⼤量的图⽚和电视资料,挑选他们喜爱的⼩动物引导分析概括基本形,分析动物的特征。 实践操作
在同学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同学提供范样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同学的个性,多⿎励多褒扬,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篇三】⼩学⼆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蜻蜓飞飞》是⼀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发现蜻蜓的美,⽤形式多样的⼯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热爱⼤⾃然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学⼆年级的学⽣处于美术学习的第⼆学段,他们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教学⽬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标: 认知⽬标:观察蜻蜓,感受蜻蜓对称的美。 技能⽬标:抓住特点,⽤各种绘画⼯具表现蜻蜓。
情感⽬标:培养学⽣良好的观察习惯,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热爱⼤⾃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确⽴了本课的教学⽬标,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显⽽易见了。教学重点是观察蜻蜓,感知蜻蜓的美,难点即是⽤多种⼯具材料抓住特征表现蜻蜓的美。 【学法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在学法上重点突出观察法、体验法,让学⽣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在教法上着重体现引导发现法、情感激励法,让学⽣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过程:
⼀、出⽰谜语,激趣导⼊
好的课堂导⼊是⼀节课成功的开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针对⼩学⼆年级学⽣的特点,我采⽤谜语激趣法导⼊新课。在课的开始,我将⽤激趣的语⾔出⽰⼀则有关蜻蜓的谜语:“⼩飞机,纱翅膀,⽃⼤眼睛照前⽅,飞来飞去灭⾍忙;低飞⾬,⾼飞晴,⽓象预报它最棒。”学⽣很快就会猜出是蜻蜓,学习的兴奋点⼀下⼦就被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有关蜻蜓的知识,注重学⽣⾃主学习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起⾛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蜻蜓飞飞) ⼆、观察发现,感受蜻蜓之美
美术是视觉艺术。在本环节⼀开始,我将⽤课件配以优美的⾳乐,浏览播放⼀组蜻蜓的图⽚,让学⽣带着两个问题“蜻蜓有哪⼏部分组成?蜻蜓美在哪⾥?”,认真观察图⽚,注重对学⽣视觉的冲击,初步感受蜻蜓的美,为下⼀步分析蜻蜓之美奠定基础。
观察图⽚过后,紧接着学⽣带着观察的积极体验,转⼊两个问题的分析交流上:
(1)蜻蜓有哪⼏部分组成?通过⼏个学⽣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的答案,并⽤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蜻蜓的⼤体形态,⽬的是给学⽣⼀个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点击课件中蜻蜓结构图,以直观的形象分析进⼀步明确学⽣刚才的答案,给学⽣⼀个
完整的认知。本环节的设计学⽣由最初的感知,到教师的板画演⽰,再到课件的点击认识,层层铺垫,完成了对蜻蜓的认知过程。
(2)第⼆个问题的分析“你认为蜻蜓美在哪⾥?”这是本课的重点。在环节设计上,我⾸先出⽰⼀组不同美感的蜻蜓图⽚,引导学⽣观察,学⽣会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彩美、纹理美,接下来介⼊蜻蜓之美的第三个重点即“对称美”,我利⽤课件的演⽰引导学⽣观察蜻蜓左右对称的特点,学⽣通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由蜻蜓的美发散思维想到蝴蝶、蜜蜂、飞机等其他对称的形象,注重知识的类⽐迁移,通过这⼀过程,完成对蜻蜓之美的认知。 三、赏析作品,启发构思,激励创作
⾸先我会激趣提问“这么美的蜻蜓,你该怎样表现它们呢?”学⽣带着问题思考,交流各⾃的构思,在此基础上,学⽣汇报⾃⼰的想法,教师对于学⽣的回答给以积极的肯定。然后让学⽣欣赏课本中的'范作,在⼩组内分析作品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彩⽅⾯的特点,带着这种分析的感受进⼀步欣赏课件中提供的范作,重点突出作品中蜻蜓的动态、⽤⾊、构图、材料⽅⾯的特点,为学⽣的创作打开思路,提供借鉴。最后学⽣带着这种积极的体验转⼊作品的创作,配以优美的⾳乐,课件浏览播放蜻蜓的图⽚,给学⽣以美的感染。教师巡回辅导,尊重学⽣的构思,充分起到引导的作⽤。 四、展⽰评价,鉴赏学习,体验成功
学⽣经过⼀段时间的创作,作品会⼤体成型。这时我会让学⽣以⼩组为单位⾃评作品,在此基础上每组推荐三幅作品参与集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的⾃评、互评,让每个学⽣都能体验到成功。施以激励性评价策略,充分保护学⽣的创作个性,对于学⽣需要改进之处⽤委婉的语⾔指出,让学⽣体验成功的同时⼜明确⾃⼰下⼀步努⼒的⽅向,真正起到评价促进步的作⽤。
五、课堂⼩结,以美育⼈,拓展延伸
学⽣通过以上环节发现蜻蜓之美、表现蜻蜓之美,到最后的评价美,蜻蜓的美已经深⼊学⽣⼼中。这时我利⽤课件展⽰捕捉蜻蜓的画⾯,以美育⼈,激发学⽣保护蜻蜓、热爱⼤⾃然的美好情感。在肯定学⽣这节课的表现之后,展⽰⽤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材料,⽐如剪纸、泥⼯、籽粒拼贴等表现蜻蜓的作品,进⼀步拓宽作品的表现形式,激励学⽣再创造。⼀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体验各种⼯具材料的造型体验远没有结束,通过这样的拓展就会调动起学⽣进⼀步再创作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教师⽤激励的语⾔结束本课的课堂教学:“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勇于放飞⾃⼰的想象,⼤胆地去尝试、去表现,也⼀定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总之,本课的流程设计注重学⽣学习兴趣的调动,从学⽣的发现、分析再⾄表现、评价,体现了“学为主体、视为引导”的教学思想,让学⽣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完成整节课的学习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