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与芬兰教育“零距离”

来源:知库网
与芬兰教育“零距离”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47期

文│李春雷

(一)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日前组织全国部分民办学校创办人、校长赴北欧进行基础教育考察。我有幸与几位来自北京、上海、苏州、浙江、镇江等地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和资深的民办学校校长结组同行。

九天考察,有这样几组关键词不停在脑海中浮现:信任与尊重、平等与自由、快乐与洁净、秩序与生活。我感觉到信任、尊重、耐心、平等,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流淌在血液中的、近乎本能的反应。

我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学校没有围墙;没有听到一次汽车鸣笛,除了消防车;超车道上几乎是空的;行人先行;没有任何标语;学生自己上学,没有家长或校车接送;没有统一的校服;单车比汽车多;退房不需等待,交回房卡即可走人;环卫工人不少是漂亮的姑娘;早餐不需要出示房卡;卫生间洁具,无论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都是ido品牌……

在芬兰,教师职业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有极高的准入制度:教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必须具有认可的硕士学位。这是教师入职的基本门槛。老师很多是跨学科的,一位老师兼任两三门课程的情况非常普遍。一至六年级采取包班制,老师都是全科老师。芬兰教师每周工作35个小时,每周授课量平均为22到25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是45分钟,担任管理工作的兼职教师,每周授课17节,比如Kim老师是地理学科老师,兼管学生每天的晚间活动。芬兰教师的月薪为税前2800到3800欧元,加课与其他任务有补贴,收入处于芬兰社会的中等水平,而纳税则高达30%,但老师们的积极性却非常高。与芬兰教师交流,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教学是一件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他们非常喜欢这项工作。我认为,芬兰教师的这种职业快乐,很大程度缘于他们被赋予了极高的课程设计自主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科目的不同老师,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法。当然,这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芬兰有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由教育局提供培训,培训侧重于教学研究。芬兰学校硬件一流,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灯光设计,所有学习区的灯光都柔和而明亮,学生中几乎看不到戴眼镜的。窗户设计也是别具匠心,百叶窗镶嵌在玻璃夹层内,既便于开启又易于保持清洁。室内地面全部使用地胶,学生不穿鞋子—以人为本的设计处处体现。

(二)

第一天,我们访问了芬兰很有代表性的小学—Munkkiniemi comprehensive school lower level。校长办公室面积很小,与副校长合用。会议室也很小巧实用。校长室与教师休息室相连,课间20分钟时间,教师聚集在这里喝茶水咖啡,吃点心,互相交流。走进教室,实物投影、电子白版统一配置,且非常先进。课室内教学资源丰富,还有洗手盆、洗手液、收纳柜,布局合理巧妙。校长非常自豪地介绍孩子们的桌椅,椅子是从德国进口的。

走进设计教室、家政教室,孩子们在安静地做自己的编织、缝纫、切割、打磨,有的独立完成,有的小组合作,老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孩子进入学习场所,不穿鞋子,整个室内环境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问到为什么不穿鞋子,校长的解释给我们上了一课。芬兰法律规定,学前班在校不超过4小时,小学不超过5小时,中学不超过7小时,一直穿着鞋子不舒服,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走进餐厅,各类器皿放置有序。一律自助餐,孩子包括预备班的孩子都要自己拿托盘,自觉排队,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的食物,吃多少,拿多少,安静有序,吃完后自己送餐具到回收点,叉子放在叉子回收篮,盘子放回盘子回收筐。没有发现任何浪费,吃完的盘子像洗过一样干净。

运动场上,孩子们很放松。学校鼓励学生课间攀爬( 爬绳梯)等。有两种运动器械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看上去不安全,但校长说几乎没有出现过摔伤事故。其中一种器械是一把依靠学生自身动力不规则飞速旋转的座椅和一个把杆,可以两个孩子同时玩。

回到校长室,Eskola校长给我们做了详细介绍:Munkki创建于1939年,2015年全面改造,历经三任校长。现任校长Mr.Heikki Eskola在这里担任校长已经25年,他自豪地说:three leaders as a tradition.一至六年级共有342名普通学生和24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2名普通教师和3名特殊教育教师,2名助理,6名后勤雇员,1名秘书,心理医生、维修工人及护士均为兼职。

(三)

芬兰学校隶属教育局管辖,董事会由家长代表、教师代表、职工代表组成。董事会信任校长,校长信任教师,教师信任学生。学校从小培养孩子彼此之间的信任,孩子们从内到外透出自信、快乐、阳光、友好、大方。近乎完美的教育生态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毕蒲教育培训中心位于赫尔辛基教师培训学院内,该中心的主要业务是通过聘请芬兰及其他地方的顶级幼儿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担任顾问。为中国学校的教师提供交流与培训平台,组织学生夏令营、冬令营也是其重要业务。来自北京的赵翰先生担任中心主任,他十八岁就到芬兰求学,已经在芬兰生活二十多年。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第一手关于芬兰教育的材料。

芬兰学校一至九年级开设的学科有:语文( 芬兰语与文学)、外语、数学、环境科学、生物与地理、物理与化学、宗教与品德( 公民教育)、历史和社会学、音乐、视觉艺术、手工创造、体育、家庭经济学等。各年级有多样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但学校不会完全按照年级来设置选修课,也从不限制学生的选择。芬兰地方课程的自主性得到法律保障。家校协作与监护人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

一至二年级重点是阅读、书写、基础数学、环境科学、自然、手工、家政与体育。芬兰三年级才开始有外语课程,英语和瑞典语为必修,选修包括中文、法语、俄语等,很多学生到了八年级已经学习甚至学会了三到四门外语。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北欧人可以讲几个国家的语言,实际上这些语种也不是同属一个语系。

把家政和家庭经济纳入课程,这是我对芬兰教育印象很深的一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由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来决定。家务、收入支出、理财等是每个家庭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把这些纳入从小就开始的教育,将会避免多少因家庭而产生的问题。家庭稳定,社会才会稳定。

芬兰的每节课也是45分钟,一天在校4小时到7小时,根据年级不同而有所区别。芬兰的周课时,无论小学、初中、高中,都比中国的要少很多,而瑞典和丹麦几乎与我们持平。芬兰学校下午活动是免费的,有的从三点开始,有的从五点开始,学生可以参加各种俱乐部活动,如合唱、艺术、体育,也有特教补课。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很强,很多学生多才多艺。

芬兰教育特别强调平等,高度重视每一个孩子均等的机会与发展权利。芬兰的高中教育全部免费,甚至包括牙医、午餐等。家长需为学习材料买单,政府为困难家庭提供专门的救助。学生使用的数码终端,包括手提电脑和iPad,也由政府提供,损坏了家长要赔。芬兰教育的平等,集中体现在个体关注体系的建设上。芬兰强调每一个孩子都有得到帮助的权利,辅导与主流课程同步。辅导除了课业辅导,还包括语言辅助与文化差异辅助。

几天考察,我感觉芬兰学校对学习后进生的重视程度比优等生要大得多。芬兰学生如有严重的学习困难,学校甚至可以为他设计单独的课程。芬兰规定,学生不能分层走班,认为这有悖于教育公平。教师把很大的精力都花费在后进生辅导上。对此,赵翰先生谈了他的一个观点,他认为,芬兰只有540万人口,必须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如果问题学生多了,整个社会就会不稳定。同时,芬兰学校的班额自始至终控制在二十几个人,教师有时间和精力真正去关注每个学生。芬兰学生的人生规划与升学指导,完全做到一对一。三年高中课程可以两年完成,也可以四年完成,升入大学和理工学院的渠道也是多样化的。

Munkkiniemi comprehensive school lowerlevel学校校长Mr.Heikki Eskola先生为我们总结了芬兰教育体系五大优势:一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教师队伍;二是人人均等的发展机会;三是小组辅导,他们叫做特殊教育;四是国家统一课程标准;五是坚决反对和杜绝校园欺凌现象。

(四)

在芬兰,我们还参观考察了位于波罗的海岸边的美湾中学。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就是华人学生多,当地人和移民选择学习汉语的也多,是典型的双语学校。校长Ritta女士首先陪同我们参观校园、教室。

孩子们看到一群外国人走进他们的课室,非常兴奋,一起起立用中文向我们问好。我们还听了一节九年级的数学课。教室都是圆形课桌,每桌有三个或四个学生,班上总共十几个孩子。老师走到每一个课桌跟前,查看、问询,丝毫没有被我们打扰,也没有任何异样的举动。我问她,是不是分层的?她悄悄给我说,这十几个孩子属于中下水平,另一部分高水平的就在楼下的图书馆课室。她客气地说,你想看,我带你去。于是我们跟随她进入另一部分学生的课室。我们走进去,这些学生同样没有被打扰,有的独立作业,有的小组合作,没有人看管,他们自己很投入地在学习。是的,问题来了。一个人看管两个层次的学生,他们学习内容一样吗?进度一样吗?终结考核如何处理?一课时备几个教案?这位女老师从容道来,他们同是一个班级,26个学生,学习内容没有实质变化,要求不同,深度不同,但考核是一样的,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后进生。

这所学校的又一特色是视觉艺术课程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这样的课程充分体现了IB艺术教育的四个维度:认识、理解、欣赏和创造。与老师交流得知,IB也在学习借鉴芬兰的教育。

外籍学生如何融入主流课程?来自上海和浙江的两位华裔小同学只用两年就顺利融入,课堂上看到他们与芬兰籍数学老师交流融洽,与同学沟通毫无障碍,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校长介绍,学校外籍生以及接收的难民儿童很多,一是学校要提供语言专门课程,学校的语言特教每天必须有两个课时;二是要家长( 难民除外)自费到语言中心受训。

(五)

距离赫尔辛基市一百多公里的小城Koulu Hamina市的Vehkalahden学校,是一所从幼儿园到九年级的学校。虽远离大都市,地处郊区,但学校的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极高,看不到与大都市学校有什么差距。副校长Cristal先生非常热情淳朴,遗憾地告诉我们校长不在学校,转

达了校长的要求—一定要接待好来自远方的中国客人。这个学校我们考察时间最长,也最深入。副校长和担任讲解的两位老师从来没有来过中国,学校也没有和中国开展任何交流活动。

参观完,我对芬兰学校的评估体系印象深刻。芬兰的评估体系强调互动与支持,倡导的价值观是信任与互信。评估体系基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评估的目的包括支持和引导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客观报告家长孩子的学业水准。基础教育阶段国家不提供统一的标准化考试,但有样题,国家出台关于良好学习的评估标准。此外,学生自我评估是整个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评估结果不是用于横向比较,而是自我提升。评估办法丰富多样,有课堂观察、学习档案、大作业、报告、文稿、考试等。

教育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倡导学校做“ 有效率、负责任、受人尊敬的社会组织”。芬兰九天的考察,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们该怎么做?作为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应该是行动,行动,行动!

(作者单位:广东碧桂园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