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 钳技大孽学褪 .壁垒受 簦: 建…………………….……………………………………….. 论哈耶克文化演进论 张世明,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哈耶克的文化演进论主要建立在他的自生自发秩序观基础之上。从他的自生自发秩序观出发,其文化 ; 演进论的要旨可以概括为:基于自生自发的秩序观,文化的演进在于社会成员的自发性互动而非精英 的理性建构,故反对文化上的理性建构主义;基于合作与竞争的自生自发秩序观,文化的演进在于与其 他文化的合作和竞争而非封闭和排外,故反对文化上的排外主义;基于一般正当行为规则的自生自发 秩序观,文化的演进在于有容乃大而非唯我独尊,故反对文化上的唯我主义;基于文化传统的自生自发 秩序观,文化的演进在于渐进性变革而非激进性革命,故反对文化上的激进主义。 关键词:自生自发秩序;一般正"3行为规则;理性建构主义 -作者简介:张世明(1973一),男,宁夏彭阳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哲学。 ; L・-………………………………………………………………………………………收稿日期:2010-06.24 ………………………'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23(2Ol1)03-0008-06 ; 自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尤其信息文明将 全球联为一体以来,各民族间的文化碰撞和交 融,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堪称空前。在 含义:一指秩序的自发性,即秩序是由无数个人 的互动形成的,而非某单一的力量自外强制建 构而成;二指秩序的非人格性和非目的性,即秩 此过程中,没有哪个民族甘愿丧失其文化,因为 唯有文化才能形成一个民族的“自我”,并藉此 与其他民族相区别,否则,名存实亡。因此在全 球化的压力下,文化民族主义风云四起。笔者 完全理解这种基于文化危机乃至民族存亡的文 化民族主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化的 序是由无数个人互动形成的未经设计的非自任 何单一意志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功能 的非人格机制(the impersonal mechanism)。 秩序的自生自发性意味着作为型构秩序的 主要力量——文化在其演进上,不能采取理性 建构主义 的态度和方法:一则文化不是理性 关键不在于是否需要“人为”,而在于“如何人 建构而是自生自发的产物,二则理性建构主义 必然导致精英主义和权力主义。 哈耶克认为,“文化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 为”。如果不能以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视界智 慧地面对这个问题,再大的努力都是枉然。对 此,我们需要从无数的先贤和哲人那里寻找灵 感。自由主义的一代巨擘哈耶克的文化演进 论,就对我们如何正确地把握文化的演进和对 待文化间的冲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哈耶 克的文化演进论主要建立在他的自生自发秩序 观基础之上,故本文对他的文化演进论的阐发 人为的,既不是通过遗传继承下来的,也不是经 由理性设计出来的0”… 即文化是“人之行动 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the result of human ac— tion but not of human design) 。简言之,文化 是人们不断实践、互动、试错和积累的结果,而 绝非初始即被理性彻底洞明,进而予以整体设 就以其自生自发秩序观为起始。 一计和建构的结果。我们的理性根本没有这个能 力 。然而,一些文化论者动辄疾呼“建构×× 文化体系”。这些文化论者之所以如此,除没 有深刻认识文化的自发性和理性的有限性之 、基于自生自发的秩序观, 反对文化上的理性建构主义 哈耶克所谓的秩序的自生自发性包含两层 8 星 外,还没有搞清文化理论之于文化的关系和位 置。文化是指人的生活形式,文化理论只是人 的生活形式之一——解释生活形式的生活形 … 卷第3 …………………… 什么历史上那些曾经很强势的文化,一旦失去权力的支撑,就顷刻一落千丈的根本原因。这并非说在文化的演进上,权力应无所作为。哈……. ……- ……・ 式。因此,那些沉迷和执着于“文化建构”的文 化论者,是建构不出什么文化体系的。文化即 生活,文化理论的正当使命是:理解和解释生 活,窥其堂奥和端倪,为人们的生活选择提供理 论参考;而不是越俎代庖,以一家之言“代行” 耶克认为,权力只能对社会中业已存在的一般正当规则予以支持和保护,而不能垄断和支配文化间的互动及其自发演进,“自由主义将强制性权力限制在实施公正行为之普遍规则的范 围之内” 。如果一种文化完全依附于权力, ……- ……一 ……- 天下文化——“设置”天下人的生活。 文化理性建构主义必然导致文化精英主 义。精英主义的实质是:它只相信少数个人的 理性和智慧,无视或否定其他人的理性和智慧, 尤其不相信人们可以通过自发性的互动演进出 非经理性设计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精英主 义意味着精英崇拜。当精英崇拜,尤其权力化 的文化精英崇拜出现时,其他的无数个体就基 本丧失了参与文化互动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服 从别人的教导,成为文化演进的“他者”。当文 化演进由少数权力化的精英宰制,即当整个社 会按照个别偶像的教条互动而非基于全社会的 自发互动时,文化演进就失去了活水之源。我 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所有的文化在其生命力 最强盛的阶段,几乎都是该社会的互动性和开 放性最强的阶段;所有的文化在其生命力走向 枯萎的阶段,几乎都是该文化处于文化垄断地 位而自身又被权力化的精英宰制的阶段。哈耶 克对此告诫,“完全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一 个民族因遵循被该民族视为最智慧、最杰出的 人士的信念而遭致摧毁,尽管那些‘圣人’本身 也有可能是不折不扣地受着最无私的理想的引 导。’’ 精英主义又必然导致权力主义。精英主义 是人们对普通民众的理性和智慧产生绝望和对 社会的自发性产生恐惧的结果;只相信少数个 人的理性和智慧,并认为只有经过理性设计的 东西,即便不是最好的,也是最令人放心的。然 而包括精英在内的任何个人或群体,不管其设 计的文化形态是否完美,它必然面临人们与生 俱来的自发性的挑战。此时,文化建构主义者 只能通过一个社会中通常最强大的力量——权 力,尽可能地控制和消除人们的自发性,以“打 造”和“巩固”他们所心仪的文化。当一种文化 必须委身于权力才能获得统治地位时,不管它 表现得如何强势,都是外强中千的。这就是为 失去其相对独立性,它就必然遭遇权力的扭曲、 腐蚀和桎梏,“文化智慧方面的错误更不容易 得到纠正,因为政府所拥有的权力会妨碍我们 纠正这些错误”…跏。“强大的政府对自发的改 进一再造成破坏,使文化的进化过程半途夭 折。” “一种文明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因 为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已被完全试尽,而 是因为人们根据其现有的知识成功地控制了其 所有的行动及其当下的境势,以致于完全扼杀 了促使新知识出现的机会。” 哈耶克认为秩序的另一特征是非人格性和 非目的性,“‘社会’不能思考、不能行动、不能 评价、亦不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待’任何一 个人”… 。哈耶克并非说社会中不存在任何 目的性活动,只是说不存在拟人化的社会(an— thropomorphic society)目的,存在的只是众多且 具有主观性的个体目的。“‘目的’指的是特定 行动所具有的具体且可预见的结果”[5l1",显然 作为抽象的非人格的“社会”不存在这样的目 的。 既然不存在“社会”目的,存在的仅仅是每 一个具体的个体目的,且在不同时空和情境中, 个体目的往往都是分殊的,那么,在文化演进 上,就不能奉行理性建构主义,按照某一统一的 目的对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和建构。文化建构主 义本质上是将少数人的欲求和理念当作全社会 的欲求和理念,将少数人的个性和意志当作全 社会的个性和意志。因此,文化建构主义必然 导致对人的个性和多样性的压制,最终造成人 的单一化和模式化。当人处于单一化和模式化 的境况时,文化会因人的同质化而渐趋退化,亦 即因人的自发性,尤其创造性衰竭而陷于停滞。……. 对此,哈耶克悲叹:“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 迅速的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个人天赋有着……. 罕见的多样性;因此,如果人类居然想用一种扼……. 杀个人天赋多样性的方式去终止其自身的进化……… 9 1;} 斜技大圣学.枢 .壁垒登鲎墼……………………………………………… 文化的存在,因以全人类的视角看,不同的文化 形态实际上是在展现着人类精神的不同维度, 正好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和缺失,此即文化合 作。文化的有限性和分立性并不表明一种文化 只能是地域性或民族性的,任何一种能够弥补 其他文化之不足或缺失的文化都是世界性文 进程,那真是开了一个大大的历史玩笑,而且还 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玩笑。”… 拍 总之,基于自生自发的秩序观,文化的演进 在于社会成员的自发性互动而非精英的理性建 构,故当反对文化上的理性建构主义,为文化的 演进争取自由空间。诚如哈耶克所言,“如果 缺乏自由进化的必要条件(即个人主动创新的 精神),那么不争的是,没有这种精神支援,就 化。因此从文化合作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真正 为人们所需的文化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任 何群体都没有必要搞文化上的排外主义。《全 绝不可能生成发展出任何有生命的文明……如 果一个社会真的缺失个人主动创新的精神,那 么首要的任务则当在催醒或开启这种精神;然 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自由政权能够有所作为, 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得好:“任何 地方所取得的任何创造性成就都可能成为大家 共同的知识财富,人们加以讨论、学习、采用或 予以抛弃。最终结果将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交融。生物学领域中杂交优势的法则在 文化领域中也会起作用。” 哈耶克认为,文化竞争是文化演进的主要 动力,“复杂的文化结构的形成恰恰是这样一 种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的结果” 。;行为规则 而实非那种严酷统制体制所能及。”心】导鄙 二、基于合作与竞争的自生自发秩序观: 反对文化上的排外主义 在哈耶克那里,从主体间性角度讲,合作与 竞争是自生自发秩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亦是 文化的最佳演进之道。 哈耶克所谓的合作是指人们对存在于彼此 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人生成于其问的文化传 统,乃是由一系列惯例或行为规则之复合体构 成的” ” 。因此文化竞争主要通过规则竞争展 开,凡有助于一个群体“取得较大成功”的规则 间的分散的个人知识的相互利用。人们之所以 需要合作,根本原因是人的“理性不及”①和“知 识分立”②。假如一个人全知全能,他就不需要 任何合作。因此,从知识论角度讲,合作是理性 不及和知识分立的结果。这一理论洞见给我们 的启示是:“文化分殊”也是理性不及和知识分 会在竞争中胜出,并最终形成一个群体的文化 传统。 文化竞争之于文化演进的价值在于三方 立的结果。任何民族,受制于特定时空和情境, 不可能对人类所有价值予以均等重视和全面发 面。其一,“竞争就像科学实验一样,首先是一 种发现过程(a discovery procedure)”… ,“只要 挥,只能根据至今难以溯明的原因演化出特定 的文化传统。一种文化一旦成为“传统”,在缺 乏足够挑战和压力的情况下,惯性、惰性和封闭 性就难以避免。这意味着一个群体一旦进入一 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谁会做得最好,那么竞争便 是我们所能运用的一种极为切合实际的过 程” 。文化是否存在优劣是一个有待讨论 的问题,但相对于一个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而言, 文化一定有是否更为适宜的问题。只有通过文 化竞争,才能在业已存在的众多规则中发现更 为适宜的规则。其二,可以发现文化的不足和 种文化结构,便“作茧自缚”,很难对其他文化 形态做出贡献。这就是为什么各大文化间一方 面形态殊异,另一方面却彼此“古已有之”的缘 故。因此从知识论角度讲,文化分殊并非天然 之别,都是理性不及和知识分立的结果,人们没 有必要先人为主地以“人一我”之见对待不同形 态的文化,当以朝向更为美好的生活为准。 缺失。以华夏文化为例,如果不同西方文化深 度接触,对它的不足和缺失,我们就很难有清醒 的认识,更谈不上去弥补,如梁漱溟所言,“我 们可以断言假使西方文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 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 进而言之,人们应该庆幸和感谢不同形态 ①“理性不及”(non—rationa1),哈耶克术语,指理性能力有限,会遭遇“不可避免的无知”(inevitableignorance),即理性无法凭靠自 身推测和预知一切,在未切入特定的时空和情境之前,它只能把握一些抽象的原理和规则(abstract principles/rules)。 ②“知识分立”(the division of knowledge),哈耶克术语,指“有关特定时空之情势的那种知识”(the knowledge of the particular cir- cumstances oftime and space),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特定的个体身上,任何人都无法单靠理性和推理获得他人在特定时空下的经验性知 识。 10 星姒L… 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 卷第。期....…………………… 在从相对分散和封闭的小社会向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大社会过渡,这必须以形成人们可以共享……- ……- 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 来” 】7 。其三,一种文化通常只有通过与外部 的普世性价值和规则即全球性秩序为前提,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放弃文化上的唯我主义。 文化唯我主义的哲学根据是极端相对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所有有关正义的问题,都只是一……一 ……- ……- ……- 竞争,即与其他形态文化的竞争,才能逼迫其淘 汰掉内部的滞重因素,焕发新的生机,否则会因 缺乏挑战而走向衰朽。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 在竞争中很难被彻底淘汰,除非人性和人的生 存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因此,没有必要一见到 文化竞争便惶惶然,应该把它看作文化演进的 动力才对。另外,文化是为人而存在,不是人为 文化而存在,否则人就成了文化的奴隶。因此 面对任何一种文化,我们主要地不应问它来自 个意志的问题、一个利益的问题或一个情绪 。哈耶克对此深恶痛绝,因为对普 的问题” 适性正义根据和价值理想的否定意味着基于合 作与开放的“扩展秩序”(the extended 0rder)成 为不可能,成为可能的要么是小群体的部落社 会,要么是大一统的帝国社会。后两者的共同 特点都是单一、封闭和奴役,方式都是强制,根 据都是“我”。 今天,文化唯我主义恰巧不是以文化一元 何方,而应问它:在普遍意义上,它是否具有内 在的善的价值;在特殊意义上,它是否有益于个 人或群体 ]聊。总之,基于合作与竞争的自生 自发秩序观,文化的演进在于与其他文化的合 作和竞争而非封闭和排外,故当反对文化上的 排外主义。 论而是以文化多元论的面貌出现,因为前者容 易识别,一望即知,后者却极具迷惑性,实乃伪 文化多元论。真文化多元论是在承认不同形态 的文化间存在或可形成一些基本的共同价值的 前提下,认为各自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表现形式 三、基于一般正当行为规则的自生自发秩序观: 反对文化上的唯我主义 哈耶克阐发的自生自发秩序并非指任意的 有所不同,但作为同一种价值彼此间并无本质 性区别,否则徒共其名。伪文化多元论却更进 一步,不但认为不同形态的文化在价值导向和 无任何约束的秩序,而是有行为规则约束的。 他强烈反对唯我主义的丛林法则,特别强调一 般正当行为规则(universal rules of just individu— 表现形式上不同,而且在价值本体上无任何共 性或共通之处,即否定人类存在或可形成一些 基本的普适性价值。这种以完全的异质性为基 础的文化多元论,意味着文化间的交融与共处 是不可能的,要么以邻为壑,要么你死我活。同 时意味着不同文化塑造的人,本质上都是异质 al conduct)在型构秩序中的作用。 “遵循规则或信奉共同价值,可以确使某 种具有某些抽象特性的行动模式或行动秩序得 到型构。”… “所谓价值,依据我们的理解,则 意指那些根据某些属性而得到界定并被普遍认 为是可欲的事件的一般性类型……比如,法律 的,尽管共同使用着“人”这一名称,但却是完 全不同的动物。 伪文化多元论包装之下的文化唯我主义, 或正当行为规则并不服务于(具体的或特定 的)目的,而服务于(抽象的和一般的)价值,亦 即对某种类型的秩序加以维护。”… 显然就一 般化层面而言,基本的共同价值和共同规则是 型构人们可以共享的基本秩序的前提,否则人 最终将助长以强力为后盾的文化霸权主义。当 人们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普适性正义标 准、价值理想和行为规则时,人们除了按照自己 的欲望、意志和拳头行事外,还能依据什么呢? 在此情况下,伪文化多元论究竟有利于弱势文 化还是强势文化呢?因此那种以刻意扭曲文化 多元论的方式,以达到拒斥强势文化的目的,不 们会随时面临冲突和随之而来的混乱,小群体 (小社会)如此,大群体(大社会)亦如此。“人 们之所以能够从小群体过渡到定居的生活共同 体并最终过渡到开放社会和步向文明,实是因 为人们学会了遵循某些同样的抽象规则,而不 是因为他们受着那些追求即时性共同目的的先 天本能的指导。”…趼全球化就是人类的交往正 但无助于弱势文化,相反只能助长以强力为后盾的文化霸权主义,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了防止冲突,人们必须在他们之间达……. …………. . ……. 成某种协议或共识。但是,随着有待在彼此间………. 1 1 擘 钳技大季学柱 .: 垒: : 釜 …~……....……………………………………………….. 达成协议或共识的人数范围的扩大,他们也就 必定越来越难就应予实现的特定目的达成共 识;因此,他们只能越来越就他们愿意生活于其 间的那种社会的某些抽象因素达成共识。” ” 假定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不同形态的文化之 间就必须且只能就基本的价值和规则达成共 识。惠特曼(D.G.Whitman)指出:“(哈耶克) 首要的洞见是抽象程度应当居问的观点。规则 既不能不够抽象,又不能太抽象,否则都会让行 为人无所适从。” 换言之,型构秩序的因素太 抽象和太具体都无法形成可供分享的大秩序, 太抽象会导致混乱,太具体会导致奴役。因此, 在全球化的今天,弱势文化的出路决不在于奉 行文化上的唯我主义,否定普适性价值和一般 性规则,恰恰在于要能为全球性秩序的型构,贡 献出发轫或光大于自己又能为别人分享的价值 和规则。只有如此,一种文化才能为更多的文 化群体提供价值和规则支撑。当一种文化能为 更多的文化群体提供价值和规则支撑时,它还 是弱势文化吗? 四、基于文化传统的自生自发秩序观: 反对文化上的激进主义 哈耶克认为文化传统是自生自发秩序的基 础,因为型构秩序的规则大都隐含或来源于文 化传统,“人生成于其间的文化传统,乃是由一 系列惯例或行为规则之复合体构成的” ”。, “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 统”… 。因此,哈耶克阐发的自生自发秩序也 是基于文化传统的自生自发秩序。正如埃里 克・昂纳尔(Erik Angner)所指出,“哈耶克的 文化演进论——与其自发秩序观紧密勾连—— 同为其思想体系的中枢”[10]聊。在哈耶克那里, 文化演进(cultural evolution)与自发秩序(spon— taneous order)是一种相互重叠、支撑与证成的 关系。据此,哈耶克坚持渐进的文化演进观,极 力反对文化激进主义。 首先,文化激进主义不可能,即它不可能按 照自己的预期和预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其一, “社会秩序乃是以一种我们只在部分上理解的 规则传统为基础的,所以一切进步也都必定是 以传统为基础的”|l】5”。空中楼阁是建不起来 的,“变”总要以部分“不变”为基础,拆掉所有 .的楼梯并不能爬得更高。其二,“行为规则肯 12 定有改进的余地,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它们进行 重新设计”……,因为我们的理性没有那个能 力。其三,传统的深根固蒂和巨大惯性,也使文 化激进主义成为不可能。 其次,文化激进主义的最大恶果是为极权 主义提供了绝佳的“空场”。“如果一个群体有 着共同的惯例和传统,那么该群体中的成员就 可以在甚少组织和强制的情况下顺利展开有效 的合作……惟有在传统和惯例使得人们的行为 具有了很高程度的可预见性的那种社会里,人 们才有可能把强制减小到最低的限度。” u 秩 序的正常运转无非依靠权力和传统的力量,我 们之所以在很多时候能免于权力的强制,是因 为我们遵循了传统,传统使我们的行为合于秩 序。反之,如果传统遭到了彻底或极大破坏,对 人的行为失去了约束力,那为了维护秩序的正 常运转,人们只能接受权力单方面的约束和控 制。当秩序完全或主要依靠权力的控制运作 时,意味着极权主义降临。同样是维护秩序,哈 耶克为什么极力推崇文化传统却对权力保持高 度警惕呢?因为文化传统较之于权力对人的约 束和压制更具柔性和更少任意性,它是人们在 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受到大多数人公认的 且以人们自觉遵守为前提的伦理规范,而失去 制约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刚好与此相反。因此 在文化上奉行激进主义,对文化传统进行彻底 颠覆,只能给极权主义提供绝佳的“空场”,使 我们徒然失去免遭极权主义奴役和凌虐的可贵 屏障。 再次,文化激进主义会引起民族主义的反 弹。自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历史开始从地 域性向世界性转变,全球化成了不可遏止的趋 势,各民族都被卷入其中,彼此间不得不发生深 度接触和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形成 和拥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价值和共同规则,否则 和平共处与交往就无从谈起。然而以文化激进 主义为人类历史的世界化鸣锣开道,会适得其 反。“当这个问题关涉到‘应当把同样的规则 适用于所有的人’这个构成开放社会之基础的 理想时,它的重要性尤为显见。我个人真诚地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以渐进的方式趋近这个理 想,因为在我看来,它实是一种普遍的和平秩序 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令我深感 忧虑的是,人们在今天所采取的种种过于急切 量姒 … 25卷第3期....…………………… 的措施,却只会延误而不会加速这个理想的实 现过程,因为一如我们所知,欲速则不达:如果 这种急切的努力把一项原则推进到了大众情感 尚未准备好给它以支持的地步,那么这种努力 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胡晋华译,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等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就极容易产生一种反作用,进而使得我们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实现那些较为缓进的努力 原本有可能达致的成就……在我们现在所能够 [6](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 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 考虑到的任何一个时段内,任何试图实现这种 理想的努力只会导致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复 活,而且也只会使我们从已然达致的成就上倒 退回去。”[1】8卜昭现代性遭遇传统的反弹,全球化 遭遇民族主义的反弹,不正应验了斯人之深忧 远虑吗? [7]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 [8]James Johnson.“ y Respect Culture”.American Joum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1.44,No.3(Ju1., 2000). [9]D.G.Whitman.“The Rules of Abstraction”,Rev Aus. trian Econ,22(2oo9). 参考文献: [10]Erik Angner.“The History of Hayek’s heTory of Cul— tural Evolution”.Stud.Hist.Phil.Bio1.&Biomed. [1](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 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2]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册),邓正来译,北京:三 联书店1997年版。 [3]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冯 Sci.,33(2002). [11]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北京:三 联书店2003年版。 On the Maj0r Ideas of Hayek S Cultural Evolutionism ZHANG Shi—ming 、 (Department ofPh ̄o#r,Nanif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Hayek S cultural evolutionism is based principally Oil his views of spontaneous order,whose major idea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on the basis of the spontaneous order,cultural evolution lies in peo— pie’S spontaneous interaction rather than the elites’rationalistic construction,80 we should oppose cultural ra— tionalistic construetivism;on the basis of he cooperattive and competitive spontaneous order,cultural evolution lies in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wih otther cultures rather hatn isolationism and exclusionism,SO we should oppose cultural exclusionism;on the basis of he sponttaneous order constituted by the universal rules of just in— dividual conduct,culturl evolutaion lies in tolerance rather than egoism,SO we should oppose cultural egoism; on the basis of he sponttaneous order rooted in cultural tradiiton,cultural evolution lies in gradual reform rath— er than radical revolution,80 we should oppose cultural radicalism. ・ Key words:spontaneous order;universal rules of just individual conduct;rationalistic constuetrivism; exclusionism;egoism;radicalism 责任编辑吴兰丽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