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0839976 A(43)申请公布日 2020.02.28
(21)申请号 201810871507.2(22)申请日 2018.08.02
(71)申请人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 226009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新开南路58号(72)发明人 何彩霞 倪庆美 刘娟 (51)Int.Cl.
A41D 1/08(2018.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紧身裤(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身裤该紧身裤至少小腿部的周长方向上同时存在高束紧区域和低束紧区域,且在未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低束紧区域的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逐步增加。这样的设计使得紧身裤具有从下往上递减的梯度压(衣服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运动疲劳;同时具有良好的运动追随性,能有效抑制运动时的肌肉振动,提高运动效果,并且穿脱容易,适合日常穿着及运动时穿着
CN 110839976 ACN 110839976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紧身裤,其特征是:所述紧身裤至少小腿部的周长方向上同时存在高束紧区域和低束紧区域,且在未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低束紧区域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逐步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未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所述低束紧区域占紧身裤周长的比例由15%~35%逐步增加到2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所述高束紧区域所用面料和低束紧区域所用面料具有不同的的伸长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在穿着状态下,所述低束紧区域包覆腓肠肌和比目肌所组成的小腿三头肌,所述高束紧区域和低束紧区域的连接线沿着腓肠肌和比目肌所组成的小腿三头肌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在腿的周长方向上所述紧身裤30%伸长时,高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比低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大0.3~1.5N。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在腿的周长方向上所述紧身裤30%伸长时,所述高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为0.5~2.5N、所述低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为0.1~1.2N。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在穿着状态下,从脚踝到腿腹部,所述低束紧区域在周长方向上的穿着伸长率由15%~60%逐步降至5%~4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在穿着状态下,从脚踝到腿腹部,所述低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由0.5~3N逐步减至0.1~2N。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所述紧身裤的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是缝合连接的,且至少前侧所述缝合连接线位于膝盖髌骨下端,膝盖所对应的部位使用所述低束紧区域所用的面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身裤,其特征是:所述紧身裤的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是缝合连接的,且至少后侧所述缝合连接线位于膝窝的上端。
2
CN 110839976 A
说 明 书一种紧身裤
1/8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紧身裤,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提高运动效果的紧身裤。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运动健身的重视,对运动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式各样的运动装备也应运而生。而大部分运动都是涉及到腿部的运动,所以运动人群对腿的保护很重视,很多人会使用护腿、护膝、长腿袜、紧身裤等。这类商品通常具有如下性能:(1)对核心肌群起支撑作用,充分发挥肌肉的爆发力;(2)对容易受伤的膝、踝、肌肉进行支撑,减少受伤;(3)促进血液循环,以促进肌肉输送氧气和排出废物的速度,从而缩短肌肉产生能量的时间,降低乳酸堆积,加快身体恢复,减少疲劳。通常考虑在本体上加贴其他不同弹力的物质,如聚氨酯系弹性树脂膜、高弹网状针织物、高弹机织物等。[0003]其中,紧身裤便于运动,深受大家的欢迎,但多数设计较为繁琐,导致衣服压力太大,对身体过于束缚,存在穿脱困难的问题。如专利文献CN205267024U所公开的一种肌群定向压缩裤,它在腿肌群区及小腿肌群区采用高压力布,在垂直方向上对大腿肌群及小腿肌群施加一定的弹性压力,对关键肌群提供了更集中的包裹力和稳定性;并且弹性压力由脚踝至小腿循序递减至大腿,促进了血液循环,降低了剧烈运动中的乳酸堆积,它还在膝盖前后设置了高压力布,用来保护膝盖,但是由于运动时膝盖处及肌肉部位的皮肤伸长较大,而此类紧身裤在这些部位进行了高压设计,会出现穿脱困难、阻碍运动等问题,特别是运动后期,肌肉发生膨胀,产生不适的压力。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脱容易、舒适性佳,同时能抑制肌肉振动,提高运动性能的紧身裤。
[0005]本发明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的紧身裤至少小腿部的周长方向上同时存在高束紧区域和低束紧区域,且在未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低束紧区域的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逐步增加。
本发明的紧身裤从脚踝至腿腹部衣服压呈梯度下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运动疲劳,同时具有良好的运动追随性,能有效抑制运动时的肌肉振动,提高运动性能;并且没有过紧的束紧力,穿脱容易,适合日常穿着及运动时穿着。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紧身裤的正面示意图,其中1为高束紧区域、2为低束紧区域。
[000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紧身裤的侧面示意图,其中1为高束紧区域、2为低束紧区域。
[000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紧身裤的背面示意图,其中1为高束紧区域、2为低束紧区
3
CN 110839976 A
说 明 书
2/8页
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兼顾运动追随性和一定的束紧力,本发明的紧身裤,至少小腿部的周长方向上同时存在高束紧区域和低束紧区域,且在未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低束紧区域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逐步增加。
[0010]这里所说的高束紧区域具体是指回复应力相对大、伸长率相对低的区域。[0011]这里所说的低束紧区域具体是指回复应力相对小、伸长率相对高的区域。[0012]这里所说的脚踝具体是指外踝骨端往上约10厘米处。[0013]这里所说的腿腹部具体是指小腿后部隆起的最大围度处。[0014]如果小腿部的周长方向上仅存在低束紧区域,则会出现束紧力不足的问题,难以达到抑制肌肉振动的效果。而如果小腿部的周长方向上仅存在高束紧区域,虽然束紧力高,可以达到抑制肌肉振动的效果,但会出现穿脱困难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考虑在小腿部的周长方向上同时设置高束紧区域和低束紧区域。在未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低束紧区域的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逐步增加,束紧力可以达到从下往上递减的梯度压,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了穿着舒适性。[0015]优选,未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低束紧区域占紧身裤周长的比例由15%~35%逐步增加到20%~50%;更优选20%~30%逐步增加到25%~40%。
[0016]前记高束紧区域所用面料和低束紧区域所用面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没有特别限定。如选用相同面料时,利用经纬向不同的伸长特性进行设计,即伸长回复应力高的一侧沿腿周长方向设置作为高束紧区域,伸长回复应力低的一侧沿腿的周长方向设置作为低束紧区域。或者是将两块面料重叠作为高束紧区域,将单块面料作为低束紧区域。所用面料优选使用含有聚氨酯纤维的弹性针织物。组织可以是纬平、经平、经绒平或者其他复杂组织等。
[0017]优选,前记高束紧区域所用面料和低束紧区域具有不同的伸长特性。
优选,在穿着状态下,前记低束紧区域包覆腓肠肌和比目肌所组成的小腿三头肌,前记高束紧区域和前记低束紧区域的连接线沿着腓肠肌和比目肌所组成的小腿三头肌分布,这样的设计利于运动时腿部主要肌肉小幅自由振动,不会产生疲劳感。[0018]一般情况下,紧身裤的穿着横向伸长率在30%左右,而脱下时的横向伸长率可能会达到80%左右。优选,在腿的周长方向上,本发明的紧身裤30%伸长时,高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比低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大0.3~1.5N。在此范围内,两区域相邻部分虽然存在明显的衣服压差,但是又不会过于强弱分明引起不适。
[0019]考虑到穿着时的舒适度以及防止肌肉振动,优选,在腿的周长方向上,本发明的紧身裤30%伸长时,高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为0.5~2.5N,低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为0.1~1.2N。
[0020]优选,在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本发明的紧身裤的穿着伸长率由15%~60%逐步降至5%~45%。[0021]优选,在穿着状态下,从脚踝到腿腹部,前记低束紧区域的回复应力由0.5~3N逐步减至0.1~2N。在此范围内,穿着压力合适,又能抑制肌肉振动。
4
CN 110839976 A[0022]
说 明 书
3/8页
本发明的紧身裤,穿着状态下,从脚踝至腿腹部的穿着伸长率逐步减小,可以提供
从下往上递减的梯度压(衣服压),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了穿着舒适性。反之,如果从脚踝至腿腹部的穿着伸长率逐步增加或者是无变化,则只能提供从下往上增加的梯度压或者是没有变化的压力,这样则有可能会妨碍血液循环,加快疲劳。[0023]优选,穿着状态下,形成本发明的紧身裤的面料的紧绷指数为1.5以下,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5N以下。这里的紧绷指数是指衣服对人体的紧绷程度。紧绷指数超过1.5时,静止状态下是舒适的,但是运动状态下包覆感强,运动追随性有下降的趋势。而且当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超过5N时,有可能出现虽然对腿部有支撑作用但穿脱困难,或者虽然穿脱容易但对腿部没有支撑作用。[0024]优选本发明的紧身裤,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是缝合连接的,且至少前侧的缝合连接线位于膝盖髌骨下端,膝盖所对应的部位使用低束紧区域所用的面料。这样的设计便于膝盖运动,特别是屈膝运动,且可以减小紧身裤的滑移。[0025]优选本发明的紧身裤,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是缝合连接的,且至少后侧的缝合连接线位于膝窝的上端。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屈膝运动时膝后产生的褶皱的发生几率,确保了美观性;并且有利于由屈膝变为伸直时褶皱的回复。[0026]本发明的紧身裤,考虑到穿着时的舒适性,缝合时尽量采用接缝平整的拼缝、M缝等方式。
[0027]优选,本发明的紧身裤,腿的长度方向上的伸长率不低于80%。低于80%时,有可能会影响运动追随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28]本发明所涉及的物性等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
(1)伸长率(面料)使用JIS L 1096:2010伸长率D法,采用美特斯CMT6103型万能试验机,测试条件:夹距:76mm、速度:100mm/min、终止力:22.1N、样布尺寸:10cm×15cm(3块),伸长率=(终止力时的伸长距离/夹距-1)×100%,取平均值。[0029](2)伸长应力与回复应力
使用JIS L 1096:2010伸长回复率E法,采用美特斯CMT6103型万能试验机,测试条件:夹距:76mm、夹幅2.5cm、速度:100mm/min、终止力:22.1N、5回循环、样布尺寸:10cm×15cm(3块),采用第一次伸长和第5次回复时数据,绘制出伸长率与应力的曲线。伸长应力:在伸长曲线上读取对应伸长率时的应力,取平均值;回复应力:在回复曲线上读取对应伸长率时的应力,取平均值。[0030](3)穿着伸长率
首先在紧身裤需测量穿着伸长率的部位上做标记,并测量出未穿着时的周长,接着参照日本人间工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日本人的人体尺寸数据2004-2006》的腿部数据,选用相应型号的人体模型,并将该紧身裤穿到人体模型上,测量出穿着时周长,根据下式计算出相应的穿着伸长率,取3次的平均值:
穿着伸长率=(穿着时周长/未穿着时周长-1)×100%
低束紧区域穿着伸长率=(穿着时腿周长方向低束紧区域长度/未穿着时腿周长方向低束紧区域长度-1)×100%。
5
CN 110839976 A[0031]
说 明 书
4/8页
(4)紧绷指数
采用美特斯CMT6103型万能试验机,测试条件:样布尺寸:10cm×15cm(3块),夹距:76mm、夹幅2.5cm、速度:300mm/min、将测试样拉伸到110%,分别读取30%伸长的应力 使用日本AMI公司的接触压测定仪进行测定,选用的气囊袋为直径20mm。将紧身裤穿在相应型号的人体模型上,测量出脚踝至腿腹部的衣服压,测量5次取平均值。[0033](6)肌肉振动幅度 在10名受试者所穿着的紧身裤上,肌腹(腓肠肌)和骨头(膝-踝)所对应的位置贴好mark点。受试者从30cm高的跳台跳到离跳台45cm固定的地面。利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捕捉跳跃过程中的mark点的位移。通过mark点的位移计算出不同肌肉的振动幅度,取平均值。肌肉振动幅度越小,肌肉能量损耗越小,越能提高运动效果。同时收集10名受试者对束紧感和运动容易性的感官评价结果(平均值),等级值越大,表示效果越好。 (7)穿脱难易度 10名男性受试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分两步进行穿上和脱下的动作,穿:直接提到腰部再整理;脱:直接脱到脚踝再整理。在上述过程中让受试者自己穿脱紧身裤,并对穿脱难易性进行评价。1:难,2:不太容易,3:容易。等级越大,表示越容易穿脱。[0035]实施例1 低束紧区域选用由78重量%的44dtex-34f-涤纶FDY与22重量%的44dtex氨纶织成的经绒平织物,其克重为185g/m2、紧绷指数为0.8;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为5.6N,回复应力为2.2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3.4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2N。 [0036]高束紧区域选用由66重量%的44dtex-34f-涤纶FDY与34重量%的77dtex氨纶织成的经绒平织物,其克重为205g/m2、紧绷指数为1.3;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9.2N,回复应力为4.2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5.0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7N。[0037]根据图1、图2以及图3的设计将低束紧区域的面料与高束紧区域缝合,其中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通过M缝连接,前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盖髌骨下端,后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窝的上端。未穿着时,小腿部低束紧区域的周长相对于相同高度紧身裤的周长比率,脚踝为 [0034] 6 CN 110839976 A 说 明 书 5/8页 25%,腿腹部为32%,从脚踝至腿腹部低束紧区域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逐步增加,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38]实施例2 高束紧区域选用由60重量%的44dtex-34f-涤纶FDY与40重量%的77dtex氨纶织成的经绒平织物,其克重为220g/m2、紧绷指数为1.5;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12.0N,回复应力为6.1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5.9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2.9N。[0039]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40]实施例3 未穿着时,小腿部低束紧区域的周长相对于相同高度紧身裤的周长比率,脚踝为30%、腿腹部为32%,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41]实施例4 未穿着时,小腿部低束紧区域的周长相对于相同高度紧身裤的周长比率,脚踝为38%、腿腹部为60%,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42]实施例5 高束紧区域选用由70重量%的44dtex-34f-涤纶FDY与30重量%的77dtex氨纶织成的经绒平织物,其克重为250g/m2、紧绷指数为1.3;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11.4N,回复应力为8.0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3.4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1.7N,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43]实施例6 低束紧区域选用由66重量%的44dtex-34f-涤纶FDY与34重量%的77dtex氨纶织成的经绒平织物,其克重为205g/m2、紧绷指数为1.3;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9.2N,回复应力为4.2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5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7N,其余同实施例5,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44]实施例7 低束紧区域、高束紧区域都选用由66重量%的44dtex-34f-涤纶FDY与34重量%的77dtex氨纶织成的经绒平织物,其克重为205g/m2、紧绷指数为1.3;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9.2N,回复应力为4.2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5.0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7N。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45]实施例8 低束紧区域选用由78重量%的44dtex-34f-涤纶FDY与22重量%的44dtex氨纶织成的纬编平针织物,其克重为155g/m2、紧绷指数为0.7;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为4.6N,回复应力为1.6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3.0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3N。 [0046]高束紧区域由两层上述低束紧区域选用的布构成,紧绷指数为1.4;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9.2N,回复应力为4.1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5.1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8N。[0047]根据图1、图2以及图3的设计将低束紧区域的面料与高束紧区域缝合,其中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通过M缝连接,前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盖髌骨下端,后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窝 7 CN 110839976 A 说 明 书 6/8页 的上端。未穿着时,小腿部低束紧区域的周长相对于相同高度紧身裤的周长比率,脚踝为26%,腿腹部为32%,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48]实施例9 低束紧区域选用由75重量%的66dtex-96f-涤纶DTY、56dtex-36f-涤纶DTY与25重量%的33dtex氨纶织成的纬编毛圈组织织物,其克重为185g/m2、紧绷指数为1.0;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为6.4N,回复应力为2.3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4.1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3N。 [0049]高束紧区域由两层上述低束紧区域选用的布构成,紧绷指数为2.1、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12.6N,回复应力为6.1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6.5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7N。[0050]根据图1、图2以及图3的设计将低束紧区域的面料与高束紧区域缝合,其中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通过M缝连接,前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盖髌骨下端,后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窝的上端。未穿着时,小腿部低束紧区域的周长相对于相同高度紧身裤的周长比率,脚踝为26%,腿腹部为32%,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51]实施例10 低束紧区域选用经绒平织物,其紧绷指数为1.4;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为10.5N,回复应力为4.9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5.6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5N。 [0052]高束紧区域选用经绒平织物,其紧绷指数为1.9;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12.1N,回复应力为5.9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6.3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6N。[0053]根据图1、图2以及图3的设计将低束紧区域的面料与高束紧区域缝合,其中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通过M缝连接,前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盖髌骨下端,后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窝的上端。未穿着时,小腿部低束紧区域的周长相对于相同高度紧身裤的周长比率,脚踝为25%,腿腹部为33%,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54]实施例11 低束紧区域选用经绒平织物,其紧绷指数为1.6;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为10.5N,回复应力为4.6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5.9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5N。 [0055]高束紧区域选用由经绒平织物,其紧绷指数为2.7;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16.0N,回复应力为7.4N,80%伸长时的伸长应力与8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的差为8.6N,腿的周长方向上30%伸长时的回复应力为0.5N。[0056]根据图1、图2以及图3的设计将低束紧区域的面料与高束紧区域缝合,其中小腿部与膝盖至腰的部分通过M缝连接,前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盖髌骨下端,后面的缝合线位于膝窝的上端。未穿着时,小腿部低束紧区域的周长相对于相同高度紧身裤的周长比率,脚踝为26%,腿腹部为31%,得到本发明的紧身裤。具体见表2。[0057]比较例1 未穿着时,小腿部低束紧区域的周长相对于相同高度紧身裤的周长比率,脚踝为32%、腿腹部为25%,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紧身裤。具体见表2。 8 CN 110839976 A[0058] 说 明 书 7/8页 表2 根据表2,(1)从实施例2和实施例5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30%伸长时高束紧区的回复应力为2.9N的紧身裤与30%伸长时高束紧区的回复应力为1.7N的紧身裤相比,两者低束紧区域的衣服压相当,前者在周长方向上的穿着身伸长率以及穿着状态下的回复应力略高于后者,因此两者的肌肉振动幅度相当,前者的束缚感、运动容易性以及穿脱容易性略小于后者,综 9 CN 110839976 A 说 明 书 8/8页 合评价两者效果相当。[0059](2)从实施例3和实施例4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未穿着状态下小腿部低束紧区域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脚踝30%、腿腹部32%的紧身裤与脚踝38%、腿腹部60%的紧身裤相比,前者低束紧区域的衣服压、在周长方向上的穿着身伸长率、穿着状态下的回复应力均高于后者,因此前者的肌肉振动幅度小、束缚感小、运动容易且穿脱容易,综合评价前者优于后者。[0060](3)由实施例6和实施例7可知,同等条件下,30%伸长时高束紧区与低束紧区的回复应力差为1.0N的紧身裤与30%伸长时高束紧区与低束紧区的回复应力差为0N的紧身裤相比,前者的肌肉振动幅度小、束缚感小、运动容易,但穿脱性稍逊一些,综合评价两者效果相当。 [0061](4)由比较例1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未穿着状态下低束紧区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逐步增加的紧身裤与低束紧区在周长方向上的比率逐步减少的紧身裤相比,前者的肌肉振动幅度大、束缚感大、运动性以及穿脱性不及后者,综合评价前者的效果远不及后者。 10 CN 110839976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11 CN 110839976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12 图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