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

来源:知库网
·8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5月第18卷第9期 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NervousDiseasesAr.2015,Vol.18No.9      p现象、并发症多。究其原因在于:随着高血压病程的进展,血

使血管顺应性降低,当每管重构从阻力血管延伸到大血管,

搏输出量作用于大中动脉时,弹性势能降低,使收缩压极度增高,而舒张压降低,因此在桡动脉脉图中只能看到典型的

,由每搏输出量产生)缺乏第二高峰(由血管弹第一个高峰(

[6]

。性势能引起)

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1发28例中室性早搏74例,生率5发生率7.8%;74例室性早搏中有左心室肥大53例,

,,,无左心室肥大例发生率究其原因可能71.6%2128.4%

是:心脏损害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长时间高血压可致外周

左心室负荷增大致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在此血管阻力增加,

过程中心肌细胞本身发生了肥大和增殖,也有反应性间质纤维化和胶原增生,重构的心肌增加了心肌细胞之间电活动不

继之血供相对减少致心肌缺血性损伤以及神经体液因均性,

素使心电稳定状态恶化,从而易于电传导折返和异位兴奋灶

7]

。是室性早搏发生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基础[的形成,

室性早搏是指心室激动早于窦性激动提前发生,改变了正常的房室收缩顺序,使心室舒张期缩短,减少了静脉回心

8]

。室早发生影响心脏做功,使心脏排血量相应减少[血量,

的越早,对心室快速充盈期影响越大,心排血量下降也更为

。,明显心脏射血时每搏射血量约7对应的桡动脉图0mL,积分面积约7同一起源部位,室338.36±146.53。本研究中,

桡动脉图面积减小,与正常窦性心搏时相比,早提前率增加,

下降率分别为左心室起源:右33.7%VS61.2%VS98.2%,  心室起源:因此不同提前率的29.4%VS56.2%VS96.3%,  

室性早搏可导致心脏每搏输出量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小

。室早过早出现相当于无效心最大620.58mL,8.74mL)

严重影响患者心脏射血,因此临床上对于频发、联律间期搏,短、提前率大的室早应提高警惕、高度重视、及时治疗,降低

此类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表明,提前率相同室早,起源左心室早搏较右心室早搏桡动脉图面积小,即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大。室早发生在左室,主要影响动脉系统的射血,因此对桡动脉图形影响

而室早发生在右室主要影响静脉系统的射血,对桡动较大,

脉图形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对室早心电图定位及形态等方面研究具有临床意义。

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应只以降压达标为治疗终点,应了解室性早博的发生率,高度重视起源部位以及提前率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提高生存质量。4 参考文献

[],1aldDS.Bloodressureleftventricularhertrohandcar W     -pyppy 

[],():diovasculardiseaseJ.Heart2010,96131081.  

[]2annanA,JanardhananR.Hertensionasariskfactorfor K       yp

[],,():heartfailureJ.CurrHertensRe2014167447.  y pp

[3]halmersJ.The1999WHOISH GuidelinesfortheManae C  -   -g

].M,:mentofHertension[JedJAust1999,171(9)458    -yp

459.[]刑适颖,李世锋,等.室性早搏联律间期改变对桡动脉4 李中健,

]():图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J.2007,354363364.-[][]:,:郭继鸿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 .M.200943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华高血压杂志,6010[J. 刘力生.

():2011,198701743.-[]王礼春,李欣.高血压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7M]. 廖新学,

医出版社,2011:77.[]]室性早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8J.临床心电学杂志, 李中健.

,():20051418.

()收稿20141012--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

徐慧玲

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 新乡 453000

【摘要】01202-2014 目的 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于我院接受颅脑术后的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例组病0260302

。其中肠内营养组采用肠内营养制剂供给营养,人均于术后2等热量营养治疗7d肠外营养组采用完全4h内开始实施等氮、

静脉营养,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血乳酸、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营养支持7d后,肠内营养组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而血

。结论 重型颅乳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有显著性差异(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

脑损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肠外营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临床观察 肠内营养;

【】【】()中图分类号 R文章编号】651.11  文献标识码 B  【6735110201509008602 1---患者常合并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疾病之一,

[1]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

。但有研究提示,患者的有效方案[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由于

3]

。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紊乱、

加之创伤后患者出现脑水肿反应,机体呈高分解代谢状况,营养素需要量增多,而摄入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4]

。采取早期营因此对患者手术预后及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可纠正患者机体营养失衡状况,对改善患者的养支持方案,

治疗效果及预后水平有积极意义。但临床上对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尚且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观点认为采取早期肠外

5]

,营养支持疗效显著[也有研究表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

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器官功能康复。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的有效营养支持方案,我院将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了随

现整理报告如下。机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02-201402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均经影像学及临床确诊,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

),()均值为(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为6.4±0.324.6±0.4分。

排除妊娠期妇女,排除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年龄>75岁、合并多器官复合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肠内

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3男1女10例,8例,2

;,();例年龄18~71岁平均41.9±2.3岁创伤后GCS评分3

,();,分平均分其中重度昏迷例中轻度昏迷96.3±0.314~

男1女1年龄116例。肠外营养组30例,9例,1例;7~71

);,(岁,平均(岁创伤后评分分平均41.2±2.6GCS3~86.1

)分;其中重度昏迷1中轻度昏迷1±0.23例,7例。2组年

,龄、性别、昏迷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GCS评分、P>0.05)

有可比性。

纠正水电解质紊1.2 方法 2组手术治疗前均给予脱水、

乱、对症治疗等,未给予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于颅脑损伤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肠内营养组于手术后放置鼻胃管,置入后迅速建立肠内营养支持,采用推注本院营养科配制的

,高蛋白全营养素营养液高蛋白全营养素100g提供能量

,,,,其中蛋白质2脂肪1碳水化合物6热429kcal1g1g1.5g

,,能供给比为蛋白质19.6%脂肪23.1%碳水化合物

/(·d)。第一57.3%。按中国DRis标准供给热能25kcalkg

//,天1高蛋白全营养素72浓度、12能量密度600mL(5g)

/,。,次缓慢推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若未产生腹200mL

泻、反流、腹胀等消化道反应,则逐步增加浓度和能量密度,

/m直至浓度为全浓度,能量密度为1k用量为1aclL,500~ 

/。在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逐渐减少静脉输液1800mLd 

,增加营养液的供给量。喂养时要将患者床头抬高3推量,0°

注后用1以防食物在胃管中腐败0~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

,发酵或堵塞还要注意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40℃左右。肠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5月第18卷第9期 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NervousDiseasesAr.2015,Vol.18No.9      p·87·

营养组则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术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注

即葡萄糖、脂肪乳、复方氨基酸、微量元全合一肠外营养液(,素和电解质等混合液)与肠内营养组等氮、等热量供给。2

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1周。

监测患者血清前白1.3 观察指标 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

蛋白水平、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血乳酸、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统计2组患者治疗2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xs珚±

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2.1 2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营养治疗1周后,

清前白蛋白平、胆碱酯酶水平、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肠

,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乳酸、P<0.05)C反应

。蛋白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实验室常规指标比较 (xs珚±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血乳酸C反应蛋白组别n9

(/L)(/L)/L)(/L)(mgUmmolmg×10/L)(肠内组3044.3±54.9321.4±1563.17±0.60±0.44.2±41.3 2 5 2. 1. 5肠外组3086.3±52.1195.1±1165.24±0.7 1 3 2. --4.197 05<0.5.973 05<0.0.594 05<0.1.6±1.1 2.807 05<0.97.2±77.12.69205<0.]1011-。善患者的预后水平[

重型颅脑创伤后,患者消化道血液灌注量持续降低,消化功能失调;且由于摄食障碍及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增加,易

12]

。建立早期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导致营养不良[

的关键。本文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完全符合机体的生理需求,可维持患者消化道黏膜功能的正常与完整,也能使肠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长,防止细菌移位,强化消化道屏障的抵抗能力,促进肝

同时在刺激消化道激素分泌方面效脏蛋白质的代谢与合成,

果显著,可较好地维持患者血清内蛋白质浓度水平,改善其

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验室健康状况。本文结果提示,

指标明显优于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实验室指标选择观察血清前白蛋白是因

,仅约1所以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其半衰期很短,.9d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比之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

更能直观地反映患者体内的蛋白质水平。敏感性,

由此可见,早期积极、合理、正规的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肠内营养支持对技术、设备要求低,操作方便、费用低,风险小,且安全有效,在恢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优于

,。肠外营养供给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t值P值2.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肺炎菌血症脓毒症n肠内组肠外组

30 30 --

()2()310.06.7

()9()1653.330.013.0167.4545  5  .05<0

.05<0

()13.3

()620.04.0431 .05<0

t值P值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在急性创伤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紊乱、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且患者在接受脱水及手术治疗后,体内大量营养物质消耗,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急速下7]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补充患者体内营养物质、恢降[

[8]

复患者的免疫功能,对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有重要价值。但当前临床上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与时机的确定尚且存在一

9]

。研究发现,早期强化营养支持不仅可改善患者代定争议[

谢紊乱,提高患者体内蛋白质含量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改

[]刘泽飞,保红平,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1 马福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伤手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2007,7

():6536539.-[]张春阳,侯晓峰,等.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2 韩建国,

[]():中国医刊,J.2013,4857273.-[],张锋孟兆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3. 

],,():床观察[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J.2014144350352.-[],,,大黄联合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伤4 蔡金芳王志华王静恩等.

].疑难病杂志,: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观察[J2009,8(10)

584586.-[]陈汉民,张义王,等.鼻空肠管营养加鼻胃管减压在重5 廖圣芳,

]型颅脑损伤并胃瘫中的应用研究[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J.

),,():子版2014933943.-[]]生态营养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6J. 秦德广.

():志,2011,271119761978. - 

[]中华医学会创伤7 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学分会神经创伤专业学组.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肠内营养

]():专家共识[中华创伤杂志,J.2010,261210571059. - 

[]段虎斌,孙建林,等.不同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8 葛立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2014,11

():910951096. - []尹华华,朱京慈,等.生态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大鼠胃黏9 唐静,

]():护理研究,膜氧化亚氮的影响[J.2011,255396397.-[]]重型颅脑创伤1海南医学,1018例救治体会[J.2009, 刘玉明.

():207238239.-[]陈汉民,吴国鑫,等.亚甲蓝排泄试验在重型颅脑损11 廖圣芳,

]伤早期合理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综合临床,J.2013,

():299956960.-[]张赛,杨树源,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重型12 屈阳,

]颅脑创伤后颅内压增高的治疗作用[新乡医学院学报,J.

,():2009266596599.-()收稿20140912--椎管内麻醉后产妇神经损伤的调查及相关原因分析

巩彦丰

安徽池州市人民医院 池州 247000

【摘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1202-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后产妇神经损伤的相关原因分析,-调查产妇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析神经损伤相关因201401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手术产妇308例,-素。结果 3出现神经损伤4占1其中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蛛网膜下腔08例参与调查的产妇,2例,3.64%,.48%,

;麻醉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椎管内麻醉后出现神经损伤4短暂神经综合征占6.75%,P<0.05)2例,

,,,;52.38%脊神经损伤占26.19%马尾综合征占14.29%硬膜外血肿占7.14%异感组和无异感组神经损伤发生优势比为相对危险度为4相对安全度为0异感组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异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321,.259,.853,P<);)。结论 严格执行产妇椎管异感和水肿程度O0.05R值分别为14.256和0.362,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麻醉,降低异感发生率可有效避免神经损伤,轻度水肿对产妇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妇;神经损伤 椎管内麻醉;【】【()中图分类号 R文章编号】614.3  文献标识码】6735110201509008702 B  【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