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故事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
1
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如我在教学《恐龙灭绝之谜》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恐龙的一段动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在那时统治地球的是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龙。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近一万五千年之久,最后却神奇地灭绝了。今天我们所知有关恐龙的一切,都是由恐龙化石得来。”“刚才很多同学提出来,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通过浏览internet,来获取新的知识。”
又如在教学“画图”中图片的缩放时,播放动画故事片《西游记》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师: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生:孙悟空。
师:喜欢他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大大的定海神针,小小的孙悟空,让学生读图。
师:图上孙悟空正在发愁,为什么呢?
生:把定海神针缩小。
2
生:把孙悟空放大。
师:我们一起帮孙悟空把定海神针拿到手,怎样才能在画图中把图片放大缩小呢?
此时,心急的同学已经开始在下面说了:“老师,我们快点开始吧!”,其他同学连忙附和。看着他们急不可耐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可以反映出现在他们的学习兴趣盎然,创作热情高涨。通过“故事”出示任务,把同学们带入了最佳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任务小故事,难点巧突破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是谈的最多,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贯穿起来,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于是,我也有针对性的编排了一些小故事,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一一化解于故事之中。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第9课《花香满园》时,把一朵花当作种子,复制出很多花,变成花香满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情境,“一只蜜蜂飞来了,在一朵花上尽情地采蜜,它的样子引来了一群蜜蜂,可是只有一朵花,只好在一边嗡嗡乱窜,不知如何是好?小蜜蜂在求助。这时,走来一个魔术师,它挥舞着魔棒,可是,还是没有效果。小蜜蜂(生气了):看来你也是个冒牌货,还是请同学们帮忙吗,谁愿意当小魔术师!”。同学们纷纷举手回应,课堂气氛已达到了高潮。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交流了复制、旋转和翻转等功能的操作方法,帮蜜蜂解决了难题,最后蜜蜂在一片花丛中翩翩起舞,向同学们致谢。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还当起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体验了一把助人为乐的快乐。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第2课《装扮桌面》时,如果老师直截了当的说出在桌面的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然后选择一幅漂亮的图片作为背景,学生的兴趣肯定不会高,也只会依样画葫芦。
3
我采用动画故事的形式,这天是小熊过生日,她邀请了一大帮好朋友来家里过生日,生日结束后,可发觉桌子上面一片狼籍,乱七八糟的,这时,可怎么办呢?小熊发愁了……,亲爱的同学们,谁能帮帮小熊,应该怎么做?同学们立刻说开了,整理桌面,把东西归归类,然后,再铺上一层美丽的桌布。于是,引入了电脑桌面的属性设置的学习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创编新故事,想象插翅膀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而富有想象力的,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空间,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电子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相应的“故事”中完成任务后,教师也可根据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让同学们创作故事,利用学习结果来创编故事。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13课《动物联谊会》时,学习内容非常适合故事情境的营造,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在故事中完成任务,还可以鼓励同学们利用自己的作品创作一个个童话故事。在学生学会了贴图的方法后,请同学们自己来编一个故事:他们在哪儿开的呢?怎样开的呢?都有哪些小动物来,他们又是怎么来的,他们又都表演了什么节目……。比比看,谁创作的作品最美,谁编的故事最有创意。通过编故事的方法,不仅让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情完成了任务,还延伸了任务,对于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创编故事”使孩子们的思维更加跳跃、更加有活力。他们的作品多种多样,有关于海底世界的、有关鸟类的,有的还画成漫画。我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他们带给我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