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来源:知库网
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2019年第14期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袁丰

摘付仿仿

武汉430000)(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要院2018年5月19日,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协议正式在武汉签订,按照市政府关于“回望过去,传承百年文

化,追寻百年记忆;展望未来,规划百年目标,建设百年工程”的要求,武汉市正在组织规划建设武昌生态文化长廊[1]。作为靠近武九铁路北环线之一的四美塘公园,将被并入到规划建设中,面临进一步的更新与改造;将研究合并之后的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探讨城市铁路文化公园景观更新设计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院四美塘公园;武九铁路;铁路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1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武汉四美塘公园位于长江南岸的武昌区,80年代之前,几年客运功能转换至南环线,实地考察可看到北环线有2条已和老居民区融合在一起的长约1000m的窄轨,偶尔有运输煤炭的火车经过;周边次要干道交通比较拥挤,没有护栏,其次路面质量较差,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地方,甚至有些裂缝(如图3、4)。因此,2018年5月19日,武汉市政府正式签订北环线搬迁协议,准备在此建设武昌生态文化长廊,而靠近武九铁路北环线之一的四美塘公园将并入到规划建设中,进一步地更新与改造成带有铁路文化的公园。这里是一个椭圆形的整体,曾是高产鱼塘,据《武汉湖泊志》介绍,建设前的四美塘垃圾成堆,水质极差,臭气熏天。1995年,长江二桥建成,部分湖面被工程占用,主桥南段将四美塘均匀的分成东塘和西塘,湖泊面积达8.47万m2,武汉市园林局为整治后建立了小型游园;1996年,市政府在小型游园的基础上,建设四美塘公园,并于199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2]。公园内主要分成4个景区,分别是桥下文娱活动区、临街现如今,东塘有拱形大门,西塘有一汀州,两塘与周围绿游憩区、东游园以及西游园。地、长江二桥交相辉映。实地调查可发现,四美塘周边地段是城中村三角路村,除有中小学、住宅小区和综合的商业用地外,靠近沿江处有办公用地以及老居民区,空间结构形态杂乱无序,外界游客无法从此处通向四美塘,故来公园的多为附近居民,游客较少。如图1、2所示,规划建设前的四美塘公规划后,将直接打通四美塘以北路段。 园与外界的联系主要靠东塘的大门以及二桥底下的市政路,四美塘公园以北的路段是武九铁路北环线,武九铁路起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站,从前一直承担着客运功能,直到近图1(作者自绘———规划建

设前与外界的联系)

图2(作者自绘———规划建

设后与外界的联系)

作者简介:袁丰,女,汉族,湖北武汉市人,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职称:副教授。

付仿仿(1995-),女,汉族,湖北黄冈人,就读学校专业:湖北工业大学17级环境艺术设计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模仿自然景观,更多地应用地域性自然景观,景观的材料与技术应当选用更加简单、环保的材料,更多地采用可再生的资源与材料,减少能源的消耗。另外,可以针对地域性的气候条件开展设计工作,采用被动式的能源策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设计新的建筑形式以及景观形式。在建设与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高新环保技术,使得景观在生命周期内减少能源消耗,真正有效地实现生态环保[6]。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地域景观设计不仅是对城市的一种回忆,也是民族认同感的一种重要表现。参考文献

[1]倪妮,祝遵凌.宁夏回族地域性文化符号的景观构建与表达———以银川中阿之轴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1)

[2]王成.基于地域性特征的公园景观设计基础研究[J].绿色科技,2018(15)

[3]王梅,陈教斌.基于地域性的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策略探讨———以西安地区遗址公园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翁奕城.基于地域性景观理念的景观设计教学方法探讨———以东莞可园入口区改造设计为例[J].南方建筑,2017(4)

[5]王清,弓弼,王新,等.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的地域性表达探讨———以临汾市汾河滨水绿地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5)

[6]陶慧,刘家明.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与实践———以新疆温宿地质公园的标志碑设计为例[J].地理研究,2014(9)

3结语

综上所述,注重保护文化,避免地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而变得平庸毫无特色,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已经是目前景观设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地域景观设计的本质就是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如果一个城市在发展中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文化,也就相当于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地域性景观不仅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国人民继承和弘扬中(责任编辑禾初)-126-

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景观设计图3(现场拍摄-正

图4(现场拍摄-老居

在行驶的列车)

民区前的窄轨)

2国内外铁路文化公园相关案例分析

铁路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重点在于如何保留铁路历史,创新与改造旧的铁路元素,融合到新的景观中,同时符合生态理念。国内外在对有大面积湖泊的铁路文化公园的建造上,目前还没有案例研究,有的是单纯建造铁路文化公园,其中最典型的要属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和中国厦门的铁路文化公园。美国高线公园: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属于线型空中花园,由9.144m高的废弃高架桥改造而成,因此被称为高线[3]。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了创新的方法将植被与铁路完美结合,展现了历史文化遗风的同时,给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成为了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值得借鉴。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厦门铁路文化公园,该处铁路原名为鹰厦铁路,其项目设计就是改造鹰厦铁路的延长线,由于这段铁路对于厦门本地人来说代表着最早的记忆,因此,它很好地将旧的改、留”4种不同的方式充分地应用到现 铁路元素以“增、删、有的景观设计中,它的整体布局和专项设计都遵循了简洁、有序、规律的原则,这些都对其他城市如何利用铁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有借鉴意义[4]。通过以上最典型的2个案例可以总结出,铁路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在考虑如何将铁路这一元素更好地应用到现有景观中的同时,也要注重景观对周边环境以及不同人群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的景观更新设计中,则应该以现有湖泊景观与铁路的历史文化更好的融合后,如何应用于新的景观中为设计初期应考虑的重点,既要尊重传承文化,又要尊重保护生态,坚持人性化设计。3

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

3.1SWOT分析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的发展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四美塘位于地铁7、8号线徐家棚站,距离市中心仅7km,驾车17min,同时靠近江边,交通便利使得客源市场更加广阔;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规划后将被融合到串联整个武昌的文化长廊中,形成城市中连贯的观光游览线。2)铁路文化价值的存在:武九铁路北环线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其前身是1981年通车的粤汉铁路,铁路运输功能虽日益减弱,却承载着武昌最早期铁路的记忆。建设后的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将不仅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更将以铁路文化价值的存在而闻名,是武汉市目前第一个铁路文化公园。(3)湖泊充足的水源条件为城市人们的生活以及城市生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推动了湖泊周边土地的集约利用,同时也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打下了有利的基础[5]。图5(现场拍摄-居民区

图6(现场拍摄-铁

前栏断道路的窄轨)

轨上的植被)

劣势: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景观空间现存问题归纳为以下4点:(1)景观单元较分散:当前周边基础设施落后,同时铁路的线路往往会导致城市建设中路段的拆除与分散,四美塘以北的城中村路段目前面临道路中间栏断的问题,破坏了公园的完整性,造成景观单元分散(如图5)。因此,在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景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如何综合铁路元素设计公园道路,以保证景观的整体性。(2)水质污染较严重:充足的水源条件使人们过度的利用导致湖泊的污染和难以治理,尽管近些年在政府的管制和治理下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3)公园设施利用手法单一:四美塘公园对原有设施的设计比较大众化,缺失了文化情感;在后期的设计中可充分考虑到在保留原设施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将铁路文化融入到公共设施中,以唤起人们对铁路历史文化的记忆。(4)植被的管理与维护较大:由于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湖泊面积大,周边分布了铁路,经常涉及跨区域,植被的维护和管理都十分困难,空间景观以植物为主,植物修剪与管理已成为后期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如图6)。因此,武汉市期望通过规划引导,将武九线地上综合绿道打造为世界级的城市公共空间,将四美塘与武九路段结合在一起,改变当前面貌,为市民打造共享开放空间的同时,保留铁路文化与历史印记。3.2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3.2.1设计理念。本次规划将武昌市机务段的宽阔场地和原四美塘公园全部并入,从四美塘直到江边,规划总面积约25.1万m2,其中水域面积9.15万m2,以“追溯过去,展望未来”为主题,缅怀武九铁路历史,尊重现代铁路的发展水平。因此,武九铁路北环线的搬迁使得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更新应该注意保护铁路特有的文化价值,同时要考虑如何将湖泊景观与铁路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结合当下城市建设,在尊重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改变铁路原有的交通功能以适应城市发展。3.2.2设计原则。从生态保护层面来看,铁路属于重金属,在建造过程中周边的土壤必定会受到污染,因此,在造景时要-127-

(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2019年第14期考虑使用耐污染的植物,对铁路的景观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应坚持使用符合当地气候生长的低维护成本的本土植物,对景现区域原有的生物应该持保留多于重塑的原则[6]。总结起来,应遵循2种生态理念:(1)对当前场地的生态修复性和完善性设计。(2)在减少对环境干扰性的生态补偿设计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从文化传承的层面来看,既要坚持场所保护原则,又要坚持空间的舒适原则。四美塘在建造之初就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武九铁路也承载着武昌本土居民最早的回忆;因此,在武九铁路北环线融合后更应注重保护原场所构筑物,避免大幅度地改造而丢失它原本的场所精神[7]。同时,由于原本的景观尺度受到铁路的影响都是建立在快速移动的视觉感受上,而若要作为铁路文化公园,则应该考虑保留这种视觉上的快速移动,降低周边景观单元的重复面积,使慢行人群也能体会到同样的感受,在表达铁路文化的同时达到对空间的舒适性原则[8]。4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策略

4.1整体空间结构设计结合四美塘原本特征、交通状况及与周边的关系,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的主题设定和景观表现,在总体空间上,笔直的主干道好似到站后的中途停靠,等待乘客上车的火车,一动不动,庄严肃穆;蜿蜒曲折的湖水在两片平静的池塘中储蓄力量,慢慢向外延伸,好似正在行驶的火车,盘绕在笔直的主干道周边,随时准备出发,涌向长江;整体动静结合,完美地阐释了铁路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与作用。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湖、两轴、七分区”;一湖是指由原先的四美塘向江边延伸出来的环湖路,串联大半个公园,象征铁路的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涌入大江,走向未来;两轴是指由过去演变到未来的时间轴和以原造贯穿园区中心的横竖2条主道路,其中 有的道路为基础,打包括由废弃铁轨打造的休闲健康步道,行道树多为能营造庄严感的法国梧桐;七分区是指入口景观区、窄轨风景区、铁路历史文化展示区、铁路现代文化体验区、创意活动区、滨水休闲区以及其他商业区。武九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重点在于铁路文化的体现上,以及如何将现有四美塘公园景观与武九铁路文化相结合。整个园区的设计以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娱乐的方式贯穿全园;在景观节点的设计上,遵循轴线、顺序和对景的布局手法,根据游客在游览中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将各个功能区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空间序列并将游客引入不同区域。4.2空间路线设计在空间路线的规划上,则需要保留其原本的引导功能,在加固原来铁路的枕木,重新铺设防腐木和砂石的同时,增加步行的舒适度,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一方面遵循舒适度原则和原场所保护原则,保留部分原铁轨,展现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给景观增添效果并给予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达到对武九铁路历史文化记忆的融糅再现。4.3铁路功能设施设计铁路功能设施的设计主要包含在铁路交通设备和附属设施的利用上。实地调研发现,现有场地中除部分废弃铁轨-128-

改造成窄轨步道外,遗留着原有的火车头、交通灯、拦车干、废弃钢轨等设施,在更新设计中可引入科学技术将火车头重新开动,并在铁路历史文化博物馆中进行展示,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看,形成动态景观;保留原本的交通灯、拦车干、车轮等铁路交通设施,保留原有隧道,改造成情景再现的效果;保留窄轨中的废弃枕木,可用作休闲座椅、景观效果的打造,同时可引入进原四美塘公园,作为服务设施和景观小品等。4.4植物的设计在植物种植上,整体绿地率保持在70%以上,在保留原四美塘已有植物的基础上,多选用本土植物,易于成活且容易造景,在种植形式上,广场、道路两侧公园入口以及建筑物周边采用对植、行植的规则式种植,达到整体和谐统一;在滨水休闲区和密林处则采用丛植、片植的自然式种植,同时也可以利用人工手段烘托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的主题内涵,比如,将植物打造成火车造型、铁轨造型等。4.5水体布局水体作为一种景观要素,既可以做到分割空间,还可以丰富景观空间层次,给予景观亲和力[9];在四美塘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中,可将原四美塘湖泊朝着北环线方向曲折延伸出来,打破空间规整的局面与主道路形成鲜明对比,打造成像火车一样的流畅、灵动感;利用河道与道路间的预留场地,建设环湖步道;同时在水面上铺设各式各样的火车外形的船只,增加商业功能,建设火车外形的船舶餐厅,真正将铁路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现未来,让公园成为集游乐为一体的铁路文化公园。5总结

现如今,铁路文化公园的发展更多的是在于表达文化本身的内涵[9];随着人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景观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不同文化景观的欣赏都有不同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相对落后,因此,需要设计师用更加专业的表达方式,实现对铁路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同时在这方面理论体系也尚未完善,早年优秀的铁路文化主题公园案例更是屈指可数,但随着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以及大量的实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铁路文化景观的发展理论体系将会更加完善,铁路文化公园的发展前景也会更加广阔。参考文献

[1]王泽羽.论铁路精神[D].北京交通大学,2005[2]《武汉湖泊志》,武汉城市建设档案馆[J].2018(8)

[3]吴博.城市废弃铁路再利用模式研究———以鹰厘铁路延伸段改造为例[D].中南大学,2013

[4]李莹.登封铁路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5]姜越.江南园林设计中的“海绵智慧”[J].设计,2018(7)

[6]周梦,王秀琴,王文亮.从宁波联盛广场看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J].设计,2017(19)

[7]肖华英.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实验研究———以新干火车站为例[J].设计,2019(19)

[8]张国忠.公园改造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手法[J].林业与生态,2008(8)[9]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王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