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宝石的英文名为Aquamarine,源自拉丁文aqua marina。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两个单词,相信略懂任何一门欧洲语言的朋友都能明白它们的意思。但把“水”和“海”这两个单词放在一起,总能让人隐约感受到一种独有的魅力。
海蓝宝石没有辜负它的名字——这种淡蓝色至海蓝色的宝石无疑是最美的宝石之一。实际上,海蓝宝石与宝石“四巨头”之一的祖母绿(Emerald)一样,同是绿柱石(Beryl)的变种。从词源上深究的话,绿柱石的名称也来自海蓝宝石:Beryl来自希腊语βήρυλλος (beryllos),指的正是一种“具有海水一般蓝绿色调的宝石”。继续深究可以追溯到印度的达罗毗荼语,从而和印度小镇贝鲁尔联系起来——只是那时更可能是“苍白”之类的意思——嗯,大概些出来是这样的:वैडर्य
某个希腊人挑出印度商人筐子里的一块宝石用问:“这是虾米玩意儿啊?” 印度商人端详一下,嘟囔道:“这玩意儿好白呀。”于是,这种宝石就被逻辑严密的希腊人命名为“好白呀”——就如澳大利亚满地蹦的“不知道”一样——好吧,其实袋鼠名叫“不知道”这个笑话是个谣言。
。
印有海蓝宝石刻面的前东德邮票,啥时候我能画出那么漂亮的宝石啊„„ > <
除了被二价亚铁离子染成了海蓝色的海蓝宝石、被三价铬离子染成了绿色的祖母绿外,绿柱石还有很多变种。包括被三价铁离子染成金黄色的金绿柱石(Heliodor)、被二价锰离子染成粉色的摩根石(Morganite)、被三价锰离子染成玫红色的红绿柱石(Red Beryl)以及木有被离子染色的无色绿柱石(Goshenite)。所有的绿柱石们都是颇受欢迎的宝石原料,只是红绿柱石太过稀少而
无色绿柱石太过廉价,所以更难在珠宝市场上找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金绿柱石和金绿宝石区分清楚,前者是金黄色的绿柱石,而后者虽然名字叫做ChrysoBERYL,但其实和绿柱石并无关系。)
因为产量较大,而且往往干净无暇,所以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宝石的颜色。艳丽的可以登上俄国Princess of Paley的后冠,而苍白一些的则逃脱不了几十块钱一克的命运(完全就是切割师傅们的手工钱啊!!有木有!!!),更白的是Goshenite,虽然因为廉价,现在被用作无色宝石会有一定市场,不过之前都是用来磨眼镜做镜头之类,更有不少命苦的直接被拉去工厂提炼金属铍(Beryllium,一看就是从绿柱石里提炼出来的)。为了突出色彩的优势,掩盖色散不足的弱点,海蓝宝石往往采取各种阶梯式切割或者混合式切割,而不会像翠榴石那样采取明亮式切割。
Princess of Paley, Olga Karnovich, Countess von Hohenfelsen的后冠,和她老公Grand Duke Paul Alexandrovich of Russia一同为爱被流放到巴黎时,在Cartier定制的。谁把我流放到巴黎去吧„„ > <
海蓝宝石的主要产地包括巴西、尼日利亚、赞比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中国新疆也有高品质海蓝宝石出
产,而且颜色往往比我们的邻居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浓艳很多。只是新疆海蓝宝石——不论是晶体、还是宝石——往往只存在于传言中,市场上难得一见。当年很碰巧遇到一颗,决定先斩后奏未经老婆大人批准就私自买下(其实也不贵,呃),嗯,最后没跪搓衣板,还被表扬了。左边的六棱柱的晶体来自尼日利亚,虽然没有巴基斯坦出产的海蓝宝石干净,但也有着漂亮的天蓝色。脚下长着的小黑点儿是黑电气石(Schorl)晶体,那个矿上产出的另外一种重要矿物。
好吧,我承认我见过实物的新疆海蓝宝仅此一块,还被老婆大人抢走做戒指了„„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