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婆 脊”等8个字,会写“漏 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默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婆 脊”等8个字,会写“漏 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漏”是什么。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大家请看插图一,图上有些什么?
预设:图上有老爷爷、老奶奶和一头胖驴。 预设:老爷爷和老奶奶在一起讨论什么。 预设:我还看到驴子的屋顶和墙上都有一个大洞。 你们真会观察,观察得真仔细,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漏)。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什么是“漏”?为什么题目只有一个字? (2)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
老婆婆 脊背 一个贼 莫非 巅散架 粘胶 旋风 顺势一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平舌音“贼 纵”,翘舌音“粘”,前鼻音“巅 旋”。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漏 喂 胖 驴 狼 厉 抱 偏 粘 胶 莫 贼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边音“漏 驴 厉 狼”,前鼻音“偏”,后鼻音“胖 ”。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喂 狼 抱 偏 粘 胶 (2)熟字比较。如:伴一胖 户一驴 厉一历 (3)组词扩展:漏雨 莫非 山贼 贼寇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喂”:左窄右宽,右边的长横压住横中线,竖提压住竖中线,竖提的左侧没有一撇。
“偏”:左窄右宽,注意右下角同字框里面是一横两竖。 “贼”:左窄右宽,右边是个“戎”字,不是“戒”字。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
脊背: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
走南闯北: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粘胶:一种胶粘性的金棕色溶液。 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
不甘心:就是不服气,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2.思考:故事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虎和贼偷驴不成,反而被对方吓昏了过去。 第一部分(19~20自然段)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板书:说漏吓跑虎和小偷;偷驴不成,反被吓昏;了 再说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8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老虎和贼偷驴不成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27漏
说漏吓跑虎和小偷 偷驴不成,反被吓昏 再说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角色朗读文,说说你认为那些内容你觉得最有趣。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老婆婆 脊背 一个贼 莫非 巅散架 粘胶 旋风 顺势一纵 漏雨 喂着 小胖驴 一个贼 莫非 厉害 抱住 偏偏 2.检查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读。
3.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虎和贼偷驴的过程,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漏”是什么,(板书:“漏”?)到底多么厉害。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第一、三部分
(1)老爷爷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课件出示)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爷爷老婆婆所说的“漏”其实指的什么?(漏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板书:“漏”:“漏雨”)
“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但是,可笑的是,这个“漏”可把做贼心虚的老虎和贼吓惨了!他们两个听
到“漏”这个字,怎么想的?齐读:
“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他们认为“漏”是什么?(一个人、或者一只猛兽)(板书:漏:一个人、一只怪兽)
最有趣的是,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
“老虎听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在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此时此景,你会想到了中国一个成语——(做贼心虚)。 2.学习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偷驴不成,反被吓昏。
仔细读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意思,说来给大家听听。 (1)“虎驮着贼,贼骑着虎”这段最有趣。想一想,下那么大的雨,老虎驮着贼,在雨中惊慌失措地狂奔。吓破胆的贼像粘胶一样紧紧贴在老虎身上,抱住老虎的脖子不放,想甩都甩不掉。最可笑的是他们是被一个不知何物的“漏”给吓的!
(2)我认为:虎和贼又回去偷驴,被对方吓破胆,滚下山坡,这部分更为可笑。(课件出示)
“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势往下滚。”
(3)那些都不算什么,两个人摔下山坡,看到彼此,被对方吓昏才最有趣:(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及(课件出示)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他们为什么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 生1:人本来就很害怕老虎,老虎也非常害怕人的。 生2:他们一直惊魂未定,做贼心虚。
(4)让我们分角色,用幽默地语气读出这一部分内容,读生动,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三、指导朗读,写作训练。
1.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2.根据课后三题提示,复述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课后三题)
【板书设计】: 27 漏
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着 小胖驴 安然无恙
老虎 贼 “漏” 作贼心虚
【教学反思】
《漏》是一本非常有趣味性的故事书,在活动中孩子们边听边看边哈哈大笑,可见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充满这浓厚的兴趣。故事讲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心怀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来王老汉家,可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遇上了撞上“漏”。画面充满童趣角色而又细腻传神,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
在PPT课间的播放下我与孩子们集体阅读,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被画面吸引着,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洋溢着中国民间特色的故事之中。“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孩子们迅速进入了故事情境之中。当孩子们看到那头大胖驴时,孩子们开心的笑着,慢慢的孩子们就顺利地理解了大胖驴和老虎、小偷的关系,因为驴子胖胖的,小偷和老虎才会要打它的鬼主意,而小偷和老虎的出现,孩子们显得更加兴奋起来,从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神情与动作间体味着他们所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孩子们更是兴致勃勃地揣摩着故事角色的心理,紧张而又兴奋地期待着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上演的一出好戏,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悉悉索索……”当我用不同声音模仿王老汉和老奶奶的对话时,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孩子们有的捂着嘴巴笑,然而却笑的茫然。
我故意又卖了个关子,重复了一遍,随即用老奶奶的声调放慢语速又讲述了一遍,这时一个孩子们反应过来了,“啊,漏是漏雨吧。”“是呀,小朋友真聪
明,一下就反应过来了,可是小偷和老虎明白了吗?”于是我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动作,抓耳挠腮,翻着白眼,看到他们模仿着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动作的有趣样子,不觉莞尔一笑。“那小偷和老虎心里想的‘漏’是什么呢?”孩子又高举着小手畅所欲言,
经过一番思考,他们很快的就明白小偷和老虎所想的“漏”是个怪物。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孩子们理解了,是老奶奶的一句话引出了一场误会,并演变成后面那富有喜剧性的故事画面。了解了“漏”是什么的孩子们,嘴里说着“小偷和老虎好笨啊!”看着故事中傻傻的老虎和小偷,他们不觉的哈哈大笑,越发感到有趣,也隐约能理解小偷和老虎他们的作为是因为他们理解的“漏”并非是老奶奶嘴里所说的“漏”,而这也是这个诙谐的故事的趣味性所在。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了故事内容,舒展了故事的发展脉络,理顺了故事情节,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活跃而又积极,从中体会了阅读的快乐,直到现在还在津津乐道。
《27.漏》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lòu yǔ wèi yǎnɡ pànɡ lǘ mò fēi shān zéi ( )(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 ) (2)螺旋状运动的风。 ( ) (3)不服气,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 ) 3.仿写词语
黑乎乎: 又湿又滑:
安安稳稳:
参考答案
1.lòu yǔ wèi yǎnɡ pànɡ lǘ mò fēi shān zéi 漏 雨 喂 养 胖 驴 莫 非 山 贼 2.(1)走南闯北(2)旋风(3)不甘心 3. 黑乎乎:黄灿灿 绿茵茵 金灿灿 笑眯眯 又湿又滑:又白又胖 又大又圆 又高又大 安安稳稳:平平安安 高高兴兴 孤孤单单
第二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lì hɑi bào zhù sǎn jià zhān jiāo piān pánɡ ( )( ) ( )( ) ( ) 2.把下列量词补充完整
一( )人家 一( )驴 一( )贼 一( )老婆婆 一( )晚上 一( )倒栽葱 3.连一连。
滚下 泥水 吃着 树上 沾满 驴圈 窜到 窟窿 钻进 山坡 挖 干草
4.老婆婆说的“漏”是指
参考答案
1. 厉害 抱住 散架 粘胶 偏旁 2.一(户)人家 一(头)驴 一(个)贼 一(个)老婆婆 一(天)晚上 一(个)倒栽葱
3.连一连。
滚下 泥水 吃着 树上 沾满 驴圈 窜到 窟窿 钻进 山坡 挖 干草 4.漏雨。
类文阅读-27漏
一 枚 金 币
一位有钱人出门,从他的衣袋里掉下一枚金币。
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它决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找一个称心的新主人。
前方走来一个牧童。金币想,牧童固然天真,但他什么都不知道,要把我当成瓦片随手扔进池塘,那我不就惨了。所以,它赶紧滚进草丛中。迎面又走来一个学者。金币想,如果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会长很多见识。但这种人自视清高,甚至会傻得“视金钱如粪土”,如果他把我扔了,岂不是自讨苦吃?所以,他第二次躲进了草丛中。
这时,富翁匆匆赶回来,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噢,主人在找我!”于是,金币不假思索地又回到了富翁的衣袋里。
富翁把金币带到一个奴隶市场,放在一个孩子手上。金币一看,这孩子不是那个牧童吗?牧童接过金币,递给了学者,然后牵着水牛给了富翁。学者接过金币,走到一个贫苦老婆婆面前,把钱给她了。老婆婆看着金币,泪水流了下来。
金币终于明白:富翁把它给别人是为了自己,他买下了牧童的水牛;牧童和学者把它给别人,则是为了救人。
1.金币从主人的衣袋里掉出来后心情怎样?为什么?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刚掉出来的金币看见了 ,但它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 。金币又看见 ,它又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 。金币接着看见了 ,这一次它选择 。
3.短文中的金币最后明白了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了吗?请你用金币的口吻来回答。
答案
1.画: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2.牧童 牧童太天真 学者 学者太清高 富翁(主人) 回到富翁的衣袋
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一串快乐的音符
有一串快乐的音符。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连自己也搞不(清晰 清楚)。 也许是一位音乐家用小提琴奏出了它们;也许是一个初学钢琴的女孩子在键盘上弹出了它们;也许是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短笛吹出了它们;也许是走在田埂上的小男孩儿用(轻快 轻松)的口哨吹出了它们……
小音符们不愿意停留下来,它们到处飞旋,多么高兴。
在城市的一幢小楼上,有一扇小窗开着,对着星星闪烁的夜空。小音符们感到很好奇,就钻了进去。
哦,里面有个孤独的白头发的老奶奶。她的老伴去世了,她在思念老爷爷。
突然,她听到了从窗外飞进来的小音符们的歌。啊,多么熟悉的歌,这是老爷爷在年轻时就爱哼唱的歌。在老爷爷和老奶奶初次相识时,老爷爷就为老奶奶哼过这支快乐的歌。后来这歌(伴侣 陪伴)老爷爷和老奶奶生活了很长的岁月……
如今歌声又飞进来了,就像当年老爷爷在轻柔的月光下,轻轻地哼唱着。 老奶奶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花,终于笑了。
不知为什么,小音符们再也不想跑了。它们手拉手地钻进了老奶奶的心里,它们愿意留在那里。
1.用“\\”画去短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下面各题。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另外再续写一句:也许是 。
3.不愿停留的小音符们,最终留在了孤独的老奶奶身边的原因是( )。 A.老奶奶喜欢听它们的歌 B.老奶奶懂得欣赏它们
C.它们能给老奶奶带来安慰和快乐
4.读了小音符的故事,你有哪些话想对这些小音符说呢?
答案
1.画去:清晰 轻松 伴侣 2.例:林间的小鸟唱出了它们 3.C
4.我想对小音符们说:“你们真是好样的!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我要向你们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