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本课是从明朝的建立与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等展开。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意义。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及特有的观点;但是,刚刚迈入初中的他们,知识结构还很零散,分析、整理、概括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设问的角度和深度,要注意引导其分析,帮助其整理,鼓励其概括,以期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虽然他们对历史学习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上容易僵化学习内容。如何搭建一个图文结合的平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挖掘和锻炼他们的观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就成为了教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通过明朝与隋唐科举的对比,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第二单元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价值目标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 点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其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以及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学习方法 阅读观察、分组探究、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 教具准备 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靖难之役”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师 生 互 动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 1 页 共 4 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约4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这一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明朝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2)设立由皇帝直接的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3)实行八股取士。 (在学习“八股取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脑筋”思考题,力争使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 2 页 共 4 页
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4)实行削藩政策。 三、明成祖迁都北京,以燕王的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四、教师可展示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请学生思考:“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然后讲述明成祖继续削藩、增设东厂的举措,说明这些措施是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继续和发展。 课堂小结:明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拼命加强君主专制,甚至用非常手段来支持岌岌可危的封建大厦。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粉碎内部的分裂叛乱和外敌入侵,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起过积极作用,但腐朽的封建制度更需要强权维持又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 四、课堂巩固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板书设计 一、明朝的建立与制度 1,地方:三司 2,中央:六部 3,颁布《大明律》《大诰》 4,大兴文字狱 二、明成祖迁都北京 1.时间 2.设立内阁 3.设立东厂 教学反思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够,课堂效果偏差,作业布置上存在不足。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 3 页 共 4 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