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中,表明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不完善。 A: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 B: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 C:南北不通,东西不畅 D: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E:综合治理
2、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运输费用低,但建设投资高,用地面积大,并要求用地平坦的运输方式是运输。 A:铁路 B:水路 C:公路 D:连续 E:综合治理
3、建筑密度是指。
A: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B:控制地块建设容量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C: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D: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E:综合治理
4、在水量方面,应满足规划期内城市用水量需求,保证率应达到以上。 A:50% B:75% C:90% D:95% E:经济政策
5、下列选项中为乡和村庄规划作用的是。
A: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先导和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B: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C: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D: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E:综合治理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的是。 A: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B: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C: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D: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E:综合治理
7、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等待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建设要求的用地是用地。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E:综合治理
8、计算中心岛的半径时,按路段设计车速的0.5倍作为环道的设计车速,依此计算出环道的圆曲线半径,中心岛半径就是该圆曲线半径减去环道宽度的。 A:1/2 B:1/3 C:1/4 D:1/5 E:经济政策
9、下列选项中,划定规划区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不包括在内的是。 A: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B:坚持整体性原则
C: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
D: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E:综合治理
10、在平面交叉口设计时,增设车道的宽度,可比路段车道宽度缩窄m。 A:0.15~0.35 B:0.25~0.5 C:0.35~0.5 D:0.5~1 E:经济政策
11、中继线数量是通信部门总体规划的内容,为了路由规划方便,暂按装机容量的计算。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E:经济政策
12、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中,关于线路走向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充分考虑停车场和车辆基地的位置和联络线 B:线路起、终点不要设在市区内大客流断面位置
C:超长线路一般以最长交路运行2 h为目标
D:线路应考虑全日客流效益、通勤客流规模,宜有大型客流点的支撑 E:经济政策
13、下列不属于城市能源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促进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确定能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C:落实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工作 D:制订能源保障措施 E:综合治理
14、既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又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的是。 A:村庄 B:镇 C:聚落 D:城市 E:综合治理
15、城市中应设置公共厕所的范围不包括。 A:广场和主要交通干路两侧
B: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
C: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 D:城市区域內所有胡同 E:经济政策
16、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来源于。 A:欧文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B:戈定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C:傅里叶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D:莫尔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E:综合治理
17、为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主要原因的是。 A:道路网络 B:对外交通运输 C:城市性质
D:地块划分和街道类型 E:综合治理
18、在规划编制中,更重要的要看其特征,才能编制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可以指导建设的实事求是的规划。 A:自然资源 B:政治社会 C:地理位置 D:经济社会 E:综合治理 19、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中,针对城市规划中涉及的某些特定议题进行的立法是。
A:主干法 B:专项法
C:从属法 D:相关法 E:综合治理
20、在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成为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中,不包括。 A:香榭丽舍大道 B:凡尔赛宫 C:协和广场 D:圣马可广场 E:综合治理
21、下列选项中,是以对外交通的货运枢纽为中心。 A:商业中心 B:服务中心 C:文化中心 D:物流中心 E:综合治理 22、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称为。 A:城市 B:集镇 C:中心镇 D:重点镇 E:综合治理
23、下列为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A:强制性内容应当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确定 B:强制性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C: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
D: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E:综合治理 24、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应该是以为中心,以轨道和市级公交快车线路为骨干,以组团级公交普通线路为基础的配合良好的完整系统。 A:城市客运交通 B: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C:轨道公共交通
D:对外交通运输系统 E:综合治理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从城乡规划的社会作用角度对城乡规划定义为。
A: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B: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C: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权限的分配、行政组织的架构以及行政过程的整体
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
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 E: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
A:经济结构 B:社会作用 C:自然条件 D:技术条件 E:政治因素
2、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A:均衡式 B:集中式 C:分散式 D:轴带式 E:分片组团式
3、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A:法制化原则和程序化原则 B:协调原则和科学合理性原则 C:公平化原則和公开化原则 D:法制化原則和强制原则 E:服务性原则和公开化原则
4、哪些是影响城市发展规律的主要理论: A.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B.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城市发展与区域理论 C.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D.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 5、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的基本特征包括。
A: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B: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C: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 D: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E: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6、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A: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 C: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D:城市交通系统 E: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7、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包括。
A:通过改善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交通出行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B:使城市交通系统有效地支撑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并获得最佳效益
C:全面分析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D:建立与城市用地发展相匹配的、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关系,协调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
E:通过多方面投资来提高交通可达性,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保证新开发的地区都能获得有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8、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应以保证树种生长的需要为准,一般为1.5 m,相当于树穴的。 A:高度 B:周长 C:宽度 D:边长 E:直径
9、城乡规划师的作用与角色是__。 A.分析者 B.决策者 C.领导者 D.组织者
10、规划成果中需要编写文本的规划类型有__。 A.城镇体系规划 B.总体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分区规划
E.控制性详细规划
11、城市消防工程设施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根据城市性质和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消防分区,全面考虑易燃易爆工厂、仓库和火灾危险较大的建筑、仓库布局及安全要求 B:制定城市旧区改造消防工程设施规划 C:确定消防训练、消防车通路的规划
D:提出燃气管道、液化气站安全保护措施
E: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 12、以下有关我国文物保护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可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保护单位 B:可移动文物中的珍贵文物可分为全国重点文物、省级文物、市级文物、县级文物
C: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D: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
E: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可
以作为文物受到国家的保护
13、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A: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
B:当采用暗渠时,应采用保护水质和防止水量流失的措施 C: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 D: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E: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 1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以下属于第三产业的是__。 A.印刷业 B.建筑业
C.广播电视业 D.仓储业
E.城市公用事业
15、在考虑城市的建设条件时,需要考虑城市的区域条件包括。 A:工程地质 B:生态保护 C:气象 D:水文
E:城市间的联系
16、关于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描述正确的是
A: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B:迈西尼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如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C:克里特岛的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D: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E:克里特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17、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对城市生产活动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空间利用率高
B:能流和物流高度密集 C:主要消耗可再生性能源
D:系统的总生产量与自我消耗量之比小于1 E:“食物链”呈线状而不呈网状
18、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相应经历的阶段有。 A:低水平均衡阶段 B:极核发展阶段 C:扩散阶段
D:高水平均衡阶段 E:集聚阶段
19、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等值线法进行分析的现象有__。 A.交通规划的可达性
B.城市防洪规划的洪水频率 C.岩土承载力的空间变化
D.城市土地基准地价的分布 E.环境评价中的噪声强度分布
20、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深度要求包括。
A:深化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意图与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街坊地块的控制引导之中,保证城市规划系统控制的要求
B: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进行项目开发建设行为的控制引导时,将控制条件、控制指标以及具体的控制引导要求落实到相应的开发地块上,作为土地租让、招议标底条件
C:所规定的控制指标和各项控制要求可以为具体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的建筑设计或景观设计等个案建设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D:根据相关规划(历史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落实相关规划控制要求 E:根据城市安全、综合防灾、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建议和开发控制要求
21、人类活动要素的等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 A:信息上的组合 B:生产上的组合 C:数量上的组合 D:种类上的组合 E:空间上的组合
22、对于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相互关系的论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
A.环境保护行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 B.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应渗透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C.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在总体规划宏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措施
D.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E.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可以修改规划的条件是。 A: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 B: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根据
C: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过程确需修改规划 D: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
E: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
24、关于架空电话线路规划的表述中,错误的有。 A:架空电话线路的路由要求短捷、安全可靠 B:市话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避免与1~10 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间净距不应小于1.5 m C:市话线路不宜与长途载波明线合杆
D:市话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避免与1 kV电力线合杆时,净距不应小于2.5 m
E:市话明线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广播架空明线线路合杆架设 25、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禁止的行为包括。 A: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
B: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C:设置、张贴商业广告
D: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 E: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培训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