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点二、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来源:知库网
考点二、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一、知识点:

罗马国家的开始A,罗马帝国A,基督教的创始、经典A, “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与“万民法”B,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C。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 背景:

(1)古代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建立罗马城,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适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孕育了古代罗马文明。

(2)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开始罗马共和国时期—— 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形成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帝国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 ,标志着

(3)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二)、形成过程:

罗马法的发展从形式上看经历了:

习惯法——成文法,开端:《十二铜表法》。 从适用范围看经历了:

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AD3世纪公民法与万民法统一——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民法大全》

1、起源:“十二铜表法”

(1)颁布:

(2)内容:

(3)历史意义:

- -

1

2、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原因: (1)公民法

(2)万民法

(3)“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

3、完善:

(三)评价罗马法体系(影响)

对罗马:

对后世:

局限性和实质:

三、重难点解析:

(一)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1.什么是“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无罪推定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重视司法程序;契约至上原则;追求公正合理的原则;保护弱者的倾向;按律量刑,反对刑讯逼供的倾向: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讲求理性。 【例题】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 - 2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一 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不固,使房主之子因而致死,则应杀此建筑师之子,判处乙之子死刑。 问题:(8分)

(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2分)

判决二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①《民法大全》 ②《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 判决二: (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6分)

2.怎样评价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①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协调罗马人之间关系,调动境内各民族的积极性,使罗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达到了时代的顶峰,同时也深刻影响古代罗马的政治统治。②这种精神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统治的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成为工业文明的重要内容。③这种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有助于我们建立法治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练习:

1、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堪称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现代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也有广泛的影响。

- - 3

材料一 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

——盖尤斯《法学阶梯》

材料二 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

材料三 法律乃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它允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相反的行为。当这种理性确立于人的心智并得到实现,便是法律。

——西塞罗

问题:(8分)

(1)材料一中的“一切人”指的是哪些人?(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古代罗马人怎样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古罗马人法治精神所产生的影响。(4分)

2、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

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3分)

- -

4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

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1分)

(3)材料四提到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指什么? (3分)

3、成熟的罗马法系

材料一 虽然法律已经颁布,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

材料二 前254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乌斯公开传授法律知识,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广受欢迎。

材料三 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

材料四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

——以上材料摘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问题:(12分)

(1)材料一所说的“市民法”是哪一部法律?结合材料一、二、该法律颁布以后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7分)

(2)材料二、三之间有什么关系?发生了什么转变?(3分)

- -

5

(3)从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古罗马人对法律有怎样的态度?(2分)

4、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12分)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公元222年时为罗马最高裁判官)有这样一个发生在罗马的案例记载:

债权人向洗衣人提起了诉讼,要求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在审理过程中,洗衣人不认为自己有责:“我已经将洗好的衣服放在柜子里妥善保管了,但是怎么也没想到老鼠会钻进去把衣服咬破了,这是无法预料的事情,与我无关”。债权人反驳道:“按照承揽契约的规定,你应尽最勤谨注意的义务。因此,你应该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的发生,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 问题:(1)依据材料,当时的法官将会作怎样的判决,依据是什么?(2分)

(2)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律中的什么原则。(1分)

(3)有人说:“罗马法的发展与罗马的成长是相伴的”,对此,你有何意见。(5分)结合所学知识,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因素是哪些?(4分)

补充:

中国与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

- - 6

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第四,君主的产生和继承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主要不是以血统来决定的,而是武力。改朝换代往往是某个杰出的英雄造反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然后君主的继承往往是在直系后代中传承的。而西欧的封建社会,君主的更迭更依靠血统。由于受基督教影响,西欧君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君主出现绝嗣的情况非常常见。于是就会在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地方贵族中产生新的君主。甚至跨国的政治联姻会产生某君主同时成为几个国家君主的情况。西方是贵族中产生君主,而中国是英雄人物成为皇帝,与他相关的人才会成为贵族。

第五,与宗教的关系不同

在中国古代,宗教是依附国家存在的,宗教权力从来没有超越过世俗权力。即使在佛教势力极盛的南北朝和隋唐,佛教的尊崇地位的基础也是皇帝和国家。失去了国家的支持,宗教马上陷入灭顶之灾。

但西欧基督教社会,教皇的权威一度是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的。教会和皇室的权力斗争贯穿在中世纪历史的始终。直到宗教改革运动,教会对西欧国家的强大控制才逐渐瓦解。

-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