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济 纵 横 皇——_谗 供给侧下的企业改革 陈园园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央所提出的一系列应对之策的统称.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呈现 明显的结构性分化趋势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改革的内容涉及到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面.是一个系统性的改革 由于供给侧改革体系庞大.本文只选取了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对象——企业.针对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M题着重阐述供给侧 改革下企业如何进行改革。本文首先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含义以及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从而引出企业在这种大环境下进行 改革的必要性,进而详细说明了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两大弊端——产能过剩和生产成本高.并对这两大弊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 理解和解决的措施,以期我国企业能走出低端产业的局限.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实现产业升级。 关键词:供给侧;企业改革;产能过剩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一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供给侧改革含义 亚奶粉有大量需求.其价格甚至超过本土市场价格4倍.造成 中国市场销售的奶粉滞销:日本的产品在中国也有销售.并且 售价和质量都与日本本土相差无几.但是中国人却更愿意去 日本买。这些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消费者随着经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二次会 议.*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 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 侧改革是一个抽象的概括字眼.也是这句话的中心.只有理 济实力的提升有了很强的消费动力.他们有富余的资金.消费 目的也已经升级为“买到好东西” 二是我国目前供给的商品 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是基于质量问题而失信于消费 解了这个词才能深入理解这句话。那么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呢? 以往我们提到促进经济增长往往要涉及加大投资、刺激 消费、扩大出口,即所谓的“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就是经 者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需求和供给不平衡的现象 济的需求侧,与之对应的就是供给侧 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的 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 例如中国消费者对澳大利 一—’二、供给侧下的企业改革 供给侧改革涉及需求和供给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 系统,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供给侧改革的重 -+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 卜一——卜”—。+一一+一+-+一+-+一— +一“+ +的基金具备择时能力。而在2015年6月后.没有基金具备择 时能力 说明在市场突变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动态资产 配置能力总体减弱.且主要影响择时能力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对债券型基金T—M模型的回归 显示.在2015年6月前.在这8支基金中有37.5%的基金具 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为该基金面临的风险 另一方面.通过 邹突变点检验发现.市场变化会影响部分基金的动态资产配 置能力,使得基金的动态资产配置能力减弱 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我国基金经理的专 业水平不足,无法准确把握市场时机,合理应对市场变化:另 一备择股能力,12.5%的基金具备择时能力。在2015年6月后. 没有基金具有择股能力.但有12.5%的基金具备择时能力 债 券型基金H—M模型回归结果显示.2015年6月前.有25% 部分因为我国证券市场波动大,系统性风险大.这就决定 了风险仍是影响基金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 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市场。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的基金具备择股能力.有12.5%的基金具备择时能力 在2015 年6月后,没有基金具备择股能力.但有25%的基金具备择 时能力(这一变化可能是因为样本容量小导致)。说明市场变 化对基金的动态资产配置能力产生影响.在市场的突变中. 债券型开放式基金的动态资产配置能力会总体减弱.且主要 影响择股能力 『11沈维涛,黄兴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 与评价叫.经济研究,2001(9):22—3O. f21李学峰,茅勇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能力 研究——基于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视角o】.证券市场导报,2007 (5):56—62. 三、结论和启示 通过T—M模型和H—M模型检验.本文认为我国开放式 【3]肖奎喜,杨义群.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证券选择和市场 时机把握能力研究卟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oo5(1):32—43. [4】汪光成.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卟经济研究, 2oo2(1):48—55. 【5】涂序平,李建丽.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 的实证研究Ⅱ].商业时代,2o13(9):85—88. [6】常嵘.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研究【I1.华+-It 金融,2Olo(10):4—8. 基金中动态资产配置能力不高.其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择 时能力优于择股能力.其动态资产配置能力优于债券型基 金。所以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择时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基金的超额收益,但因为 的均值小于B的均值,所以,影响 基金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基金面临的风险 而债券型 开放式基金因为择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均较弱.影响该类基金 2017年第4期 要一环。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首先需要明确在供给侧的大 环境下企业存在的弊端.从而找准改革方向.提出有效的解 决途径。 f一)企业弊端 1.产能过剩。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就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 还会拖累正常企业的经营.其中最能表现产能过剩问题的是 “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 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持续贷款以及其他实物和人力资 源维持经营的企业 (1)“僵尸企业”形成原因 “僵尸企业”的形成有两个原 因.一是政府保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本地经济.提高政 绩.不断鼓励企业在当地投资.而且投资的大多是公用事业 和一些具有竞争性的领域.这些投资具有规模大、资金投入 多且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当这些投资遭遇风险.资金难以回 收.很快会成为企业的负累,甚至会导致企业濒临破产:而政 府出于政绩和社会稳定的考虑.不愿企业倒闭破产.持续利 用财政补贴和银行支持等手段维持企业的运转.试图掩盖企 业存在的风险。企业负债不断累积,最终变成“僵尸企业” 二 是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 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自身产业技术含量低.难以实现产业升 级.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比较优势不明显,无法抢占市 场.再加上自主创新意识薄弱,从而出现产品无市场、经营无 利润,连年亏损,债务堆积,最终被市场“抛弃”成为“僵尸企 业”。 (2)“僵尸企业”的判断。如果一个企业已经被认定为“僵 尸企业”.那么它最终的结局是被市场淘汰.从市场上消失. 但让“僵尸企业”随时间自然淘汰势必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 损失.甚至会危害整个经济的运转.因此必须进行人为干预. 这时“僵尸企业”的判断就显得极为重要 不是所有资不抵 债、人不敷出的企业都是“僵尸企业”.当遇到一次性或周期 性冲击的时候.有一部分企业会陷入困境.这是很正常的.当 前述冲击扭转之后.这些企业仍能恢复活力。因此,判断一个 企业是否是“僵尸企业”应该设立一个观察期限 如果一个企 业长期亏损.即使行业总体处于良好发展势头时也萎靡不 振.在经济下行周期的时候更加扭亏无望.那么就可以判定 为“僵尸企业” 2.生产成本高。我国企业还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企 业生产成本高有很多原因.涉及的方面多且复杂.比如材料 采购的成本较高、用工成本上升、内部协调机构不完善、市场 价格行情看涨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等 在这些原因中,用工 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更是决 定性因素 用工成本快速上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产物 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刘易斯拐点”,是 指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 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是 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廉价的 劳动力是极大的优势.从2003年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开始, 中国就已经进入了“刘易斯拐点”。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 经 济 纵 横 一I 升,很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因为不能承受劳动力成本的 上升而破产倒闭:而很多强大的国际品牌纷纷把制造基地从 中国转向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 这就要求我国 企业要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将更多的资金投 入到创新领域,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产业升级 =.)改革方向 1.“僵尸企业”的解决方法 “僵尸企业”的存在对我国经 济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减少“僵尸企业”的数量直至完全消 灭,优化过剩产能,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 空间。《破产法》是对付“僵尸企业”的有力武器。《破产法》的 优势在于它规定了企业需要破产清算的最低条件.而“僵尸 企业”毫无疑问满足这些条件,不会发生遗漏 《破产法》只清 算最弱的企业.同时让具有潜在生存能力的企业清偿一部分 债务.以便重新开始赢利.避免了将错误判定为“僵尸”的企 业宣告破产所带来的损失 另外.通过了解“僵尸企业”产生 的原因我们也可以知道.要处置“僵尸企业”必须得抽掉其 “血源”.即地方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 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 干预.尤其要慎用产业政策对企业进行引导性的干预 对银 行向外的贷款增加具有硬性条件的审核限制.强化银行的预 算监督.加强银行的资金安全 2.用工成本上升问题的解决 我国政府为了减轻企业负 担.解决用工成本上升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降低企业社会 保险金费率。降低企业社会保险金费率使企业少缴资金.直 观地减少了支出,确实节约了成本,但是对政府来说,通过降 低社会保险金费率给企业减负的方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 用。因为当工资收入达到一定高度以后.缴费的数额就不怎 么变了.对一些收入颇高的企业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减负 作用:而且降低社会保险金费率受益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 业.先进技术型企业受益比较小.也不符合国家对企业提高 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的要求 相比之下.提高个人所得 税的起征点或许更有意义.这与让企业少缴费的原理一样.也 是让劳动力少缴税,这样一来.劳动力工资就会间接地增加, 企业就可以相对减少劳动力工资待遇.同样也节约了成本 其实用工成本上升不能只看到它增加企业成本.给企业 带来发展负担的消极影响.还应该看到它具有逼企业升级转 型、淘汰技术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积极影响 在这个过 程中有很多企业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而破产倒闭.这是市场竞 争和产业升级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发展必要的“牺牲”.企业 如果把生存发展的希望寄托到用工成本降低上来是不能走 长远的.加快转型升级,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大创新投入才能 降低用工开支.才是根本解决之策。 参考文献: …1*-3*.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pB/OL1.新华网, 2016-01-27. 『21中国首份僵尸企业报告:谁不想让僵尸死掉?『DB/ oq.搜狐.2016—08—01. 『3]李晓鹏.谈谈供给侧改革中的十个关系『DB/OL1.http: //blog.sina.com.cn/s/blog_555a7ff30102wdog.htm1. 隧翻囝20l7年第4期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