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个分支,作为我国的传统专业,它将强与弱进行了完美演绎,将计算机与自动化两种技术两者结合到一起,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等行业的自动化及电气化。可以说,电气自动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我国目前具有很大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缺口,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填补。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能够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但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还促进了生产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建筑行业,污水处理厂,火力发电厂的应用。
1 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及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盡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过程控制单元(PCU)由主控模件(MCU)及智能I /0模件组成。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及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及连锁保护等功能。
在变电站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变电系统的整体调度。电网调度是自动化的核心结构,主要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结构,其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等构成。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及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2 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其智能、便捷、节能、降耗的特点,已与建筑设计逐渐融合,形成新型的智能化建筑,引领着建筑行业向高新领域发展。在智能化建筑中,先进的电气设备及繁复的布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设备及线路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办公、网络、保安等自动化操作,大幅减少了人力上的投入,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3 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伴为了实现污水处理的环保性,为了适应不断增加的污水排放量,在很多污水处理厂选择了使用电气自动化处理线,电气自动化控制污水处理线可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可以降低处理的运行费用,提高处理效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化,现代城市的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量也相应了增加了,为了有利的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近些年,国家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控制水体污染,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遵守着尽量少用人值守的原则,还要注重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灵活性与实用性。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工业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要可靠,尽量做到系统硬件简单,但性能优良;先进性则是指其技术应符合当前自动化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的前沿技术要求;灵活性则是指在系统的升级、维护、扩展等方面要灵活度高;实用性则是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能力要做到适应性强,实时性强。
因此,让污水处理厂实行电动化处理过程,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能取得明显的收益。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控制采用的是当前工业界最为流行的工业自控模式,这旨以开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借助于PLC模块来实现的。
4 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合在系统的各管理层中,优化了数据的处理流程,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质量及效率,为发电厂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通过这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火力发电所提供的电量也随之愈来愈大,发电效率明显提升,发电成本显著降低,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火力发电是以煤、石油为原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占我国总发电量的八成左右。近几年,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火力发电行业中,对原有的发电控制技术进行
了改进及创新,大幅提高了发电的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火力发电中,能够对发电进行分层控制,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层、通信层及间隔层三部分组成。控制层是系统的发令者,对系统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发出指令;通信层是控制层扮演着系统中枢神经的角色,对控制层接收及发出信息的纽带;间隔层主要负责与上层系统进行数据交流。
5 结束语
众所周知,电气自动化技术做为信息领域的一个分支,业已成高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智能、便捷的特点,己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结合计算机技术,加强创新,准确地把握它的发展前景,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充分地应用其优点,为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及崛起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礼崇,郜祥,王焱,李兴.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技术与市场,2012,01:127-128.
[2]王孔怀. 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 广东科技,2012,13:46-47.
[3]沈芳. 打包钢带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D].苏州大学,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