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产业对比研究
第一章: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文化产业的全球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已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外产业发展都呈现出经济与文化日益复杂的双向交流、普遍互渗、全面融合的新趋势。各国专家有一个共识,21 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谁是文化强国,谁就是世界强国。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当作核心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当作战略性产业。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 年出版的《文化、产业和全球化:问题与答案》一书中表明,在过去 20 年中,文化产品的国际产业额呈几何级数增长:在 1980 年到 1998 年之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游戏软件及体育用品的年度产业额从 953.40 亿美元激增至 3879.30 亿美元,增长了四倍还多;而且相比于物质产业,文化产业的利润更为巨大。文化产业在全球得到了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是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20 世纪 70~80 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而 21 世纪则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经济时代,“文化”将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2)中、韩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韩国自从 1998 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以来,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并以强劲势头走向世界。据韩国官方数据显示,2004 年包括出版、音像、游戏、旅游、教育、广告等 9 类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 3.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韩国政府决心用 5 年时间即 2002 年到 2009年,使韩国文化产品在全球文化市场的份额从 2002 年的 1.5%(150 亿美元)增长到 2009年的 7%(900亿美元),对海外的出口目标从 2002 年的 5 亿美元扩大到 2009年的 150亿美元,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 21 世纪的文化经济强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十强之外,却跻身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取得如此成就体现出了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成功。
较之韩国,中国虽然在“十五”规划实施以来,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组织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 100 多所孔子学院等等,但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主要产品,无论是文艺演出、影视作品、图书期刊、动漫作品,还是语言文化等,都存在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入超”,处于绝对输入国地位,是严重的“文化赤字”,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预计今后几年这个差距将更大。这对于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于一个正快速发展追求民族复兴的国家来讲,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随着中国加入各种自由产业组织、根据 WTO 条款逐步放开国内各种文化市场,随着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增加和全球文化制品产业的日益自由化,中国的文化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更加严峻的挑战。 1.1.2 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高附加值产业是各国
国家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本文的研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就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对中国应该如何来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确立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以促进中国国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从学术角度为中国的文化崛起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尽一份力量。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文化背景极其相似,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韩流”已经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中国却在文化产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逆差。本文通过对中韩文化产业进行比较研究,吸收韩国的成功经验,总结中国的不足之处,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理论意义
文化产业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不仅涉及文学、艺术,而且涉及国际传播学、国际法、国际产业、社会学、经济学甚至人类学等许多学科。对于“文化”,从经济学角度,尤其是以国际产业理论为背景进行研究,在国外也是刚刚起步,在中国更是个新鲜课题。很多中国学者虽然已经开始了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但多数是从文学、社会学或者传媒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而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应用国际产业学来分析文化产业的学术成果却不多见,且一般只针对具体现象作评述,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将会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1.2 研究的主要方式
1.2.1 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对文化产业相关理论的梳理;
第二,对中韩两国文化产业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实证分析; 第三,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存问题的总结; 第四,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重视调查研究、详实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进行理论升华,揭示文化产业的运行方式和运动规律。本论文主要运用系统方法、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外文献进行理论比较分析,实施定量及定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力求科学、完善、准确。 1.2.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论文的创新之处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在相近文化背景基础上,探讨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 (2)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现有理论成果学科分布过于分散,加之本人能力有限,对理论的梳理仍然不够完整;
第二,由于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数据统计的口径存在分歧,从而难以全面和正确地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且对韩国的数据收集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第二章:中韩文化产业的现状
世界各国对有关文化产业的称谓不尽相同,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将其称之为“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y)”,韩国称之为“文化内容产业 (Culture Content Industry)”,我国则称之为“文化产业 (Cultural Industry)”。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促使各国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及范围进行了不同界定。
2.1国外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据此,制定了文化统计框架,具体包括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和自然等10大类。 韩国在1999年2月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具体的行业种类有: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性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影像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此外,还有根据国家总统令指定的相关产业。韩国统计厅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包括:出版印刷、音像、游戏、电影、广播、演出及其他文化产业(建筑、摄影、创意性设计、广告、新闻、图书馆、博物馆、工艺品及民族服装、艺术文化教育等)。
2.2中国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中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两个文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
1、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
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
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
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
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文化及相关产业可组合为文化产业核心层(以传统意义的文化产业为主)、外围层(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为主)和相关层(相关的文化服务)。其中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补充部分。文化及相关产业一共涉及9个行业大类、24个行业中类,80个行业小类。
2.3韩国文化产业
2.3.1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
近年来,以韩国文化产业为主体的“韩流”风头强劲,为韩国经济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功与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整体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亦即是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经济上遭受了重创,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韩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在本国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很多限制,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沼,韩国开始将目光转向文化产业,力图以文化带动本国经济的复兴。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促进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韩国是继日本1995年提出“文化立国”国策后,亚洲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在随后的几年里,韩国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措施,为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2.3.2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支持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韩国政府先后在1998年至2002年颁布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1998),《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1999)、《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1999)、《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1999),《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2000)、《电影产业振兴综合计划》(2000),《文化韩国21世纪设想分(2001),《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2002)、((出版与印刷基本法》(2002)等计划和法规。重点是: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建立国家级尖端文化产业基地,构筑文化产业基础网络体系,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经营和专业化城市生产布局,强化外向型产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在己有的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的基础上,2001年8月24日,韩国政府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隶属韩国文化观光部,后又于2002年设立了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文化立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全方位地支援文化产业。 主要措施有:
1.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文化产品。
2.重点培育战略性文化产业。由于资源和资金有限,不搞平均主义,实行“选择与集中”的基本政策,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业和重要项目。 3.力争使国家扶持政策产生最大的整体实效。
另外,近两年来,韩国政府又不断的修改和制定了一些新的法规和制度,旨在进一步确立“文化立国”的法律地位,主要有:
2006年2月,韩国法制司法委员会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法》修订案,并于2006年12月29日开始施行;
2006年12月1日,韩国国会通过了《知识产权法》修订案,并于2007年6月29日正式实施; 2004年制定了《电影及录像物振兴法》,2006年4月得到通过并予以颁布,2006年10月29日正式实施;
2006年4月28日正式颁布了《游戏产业振兴法》与《音乐产业振兴法》,并于2006年10月29日开始实施
(二)韩国核心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增长。2007年韩国文化产业产值65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6.5%。游戏、电影、出版、动漫、音乐等主要产业部门一直保持相当高的增长率,构成了韩国的核心文化产业,其产值占整个文化产业的60%以上。 1、动漫产业
韩国的漫画产业起始于60年代中后期,初期主要以儿童为对象创作、出版和发行漫画图书、杂志等,发展比较缓慢。从80年代后期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漫画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由漫画衍生的动画和游戏业则发展迅猛,一跃成为主导漫画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韩国目前己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三大动画生产国之一,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数字内容产业的主要主宰者之一。
2002年以来,韩国文化振兴院拨款15.5亿韩元支持178项文化事业,建立了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四处,并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实现了动漫产业的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产业孵化及国际交流四大功能。从市场的供给方来看,目前韩国动画制作企业为240多家,动画从业人员1万多人,并且每年有2000多名动画专业的学生从120所大学毕业,充实到动漫产业。年生产电视系列4680分钟,剧场版长篇动画2一3部。另外,制作Flash动画数百集,独立短片100多部。根据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披露的数据,2006年的韩国动画产业市场规模是2885亿韩元。另外,漫画市场规模为7301亿韩元,卡通角色市场规模为4兆5507亿韩元。动画产业中的动画制作市场份额, 2004年2448亿韩元,2005年2210亿韩元,2006年是2162亿韩元。播放权的出口份额,2006年是2亿9200万韩元,剧场版动画票房由前一年的126亿韩元增加至6n亿韩元。与动漫产业世界强国的日本相比,虽然韩国的动画产业市场规模仅为日本的1/8,漫画产业仅是日本的1/6,在数字上所占份额还很小,但是韩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潜力不容小觑,并且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韩国政府还对动漫产业发展提供大力支持,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随着韩国动漫地位的提高,韩国政府计划向中小型制作商提供各种优惠措施。从2008年开始,政府已经开始增加对国家电视台和有线网络的国内动画配额,激励动漫产业创作发展。此外,政府还将向获奖的韩国计算机游戏提供支持促进其发展,并将在各种国际活动中努力引入竞争机制。 2、影视业
影视产业被韩国政府作为文化产业扶植的重中之重。韩国政府不仅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给予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每家影院一年内播放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韩国影视产业硕果不断显现。国内市场上,韩国国产影片票房不断攀升,国内观众对本国影片的兴趣不断高涨,甚至超越了对国外大片的关注。
1993年,韩国的国产电影占有率仅为16%,到1999年上升至37%,从此每年都取得了高速增长,2001年后每年都达到50%以上,2006年甚至达到640k。从1995年到2004年,韩国电影观众数量增加了八倍多,由4613万增加到1.35亿。2004年韩国十大卖座电影中,国产电影占了6部。2004年共有319部韩国电影参加了824次国外电影节,获得66个奖项。2005年,随着《太极旗飘扬》、《朋友》等热门影片的放映,其国产影片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9.10k。影片《王的男人》
在放映67天后,观众人数累计达到了 1175万人次,刷新了韩国历来最高票房纪录。
国际市场上,韩国电影的出口额逐年上涨,增幅明显。出口额从1995年的21万美元,猛升到2004年的5828多万美元,增长278倍;2004年,韩国向62个国家出口了193部电影,平均每部出口价格为30万美元,比2002年平均每部增加了19万美元,电影产业己经超过传统产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趋势最强劲的产业。但自2005年韩国电影出口达到最高点之后,2006年上半年却出现了较大的滑坡。
从对各地区的出口情况来看,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额为4532.75万美元,占总出口额的77.8%,但是对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出口额分别仅达到14.1%和5.0%。韩国电影的出口额中,对日本的出口比重最大。2004年韩国对日本的出口额为4040.1万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9.30k,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91%。2004年共有319部韩国电影参加了824次国外电影节,共获得66个奖项。 3、 游戏产业
在韩国的文化产业中,游戏产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02年韩国游戏产业的市场规模仅为3.4兆韩元,2003年,就达到了33.89亿美元。韩国是第三大开发经营动漫游戏的国家,动画产品产量占全球的300k。2002年,韩国企业收益中游戏产业占34.3%,达到37亿美元,2005年达到65亿美元,韩国游戏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韩国第三大支柱产业。 根据韩国文化观光部游戏产业振兴院发表的《2007年韩国游戏白皮书》数据,2006年韩国游戏产业出口额达6,72亿美元,比前年增长19%;进口额为2.05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64亿美元。在主要出口地区方面,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占39.5%,居第一位;对日本的出口占24.9%,居第二位;对中国台湾的出口占17.9%。这样一来对中国文化圈的出口占全部的50%以上。韩国的网络在线游戏迅猛发展,己成为全球在线网络游戏行业最红火的国家之一。2003年,韩国网络游戏收入为3.97亿美元,居亚太地区首位,其后为台湾(1.704亿美元),中国内地(1.597亿美元)。2004年,韩国在线游戏市场销售额增长24.8%,以5.334亿美元的用户订购收入继续稳坐亚太地区在线游戏市场的头把交椅。
目前,韩国最大的网上游戏公司是Ncsoft,自1998年推出网上游戏《天堂》至今,仅国内就有会员600万人,全球会员超过1000万。韩国希望随着宽带网的逐渐普及,将确立网络游戏产业的新标准,使网络游戏成为韩国最具创造性的产业经济
2.4中国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还很弱。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中国的文明古国地位也严重不符。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产值仅占中国的2.45%左右,较发达国家的占GDP总量20%的现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小。目前在中国文化市场上拼杀的是美国的电影、韩国电视剧、日本的漫画及网络游戏,国际对中国的文化产品的印象也仅限于《卧虎藏龙》、《英雄》等几部电影,对比邻国韩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们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继承者们确实应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2.4.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产业还不发达,但是也应该看到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的飞速进步,虽然还不能和发达的文化产业国家相比,但从整体上看,我
国文化产业正在向着好的方向稳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核心产业:
1.图书出版业。从2003年到2007年,全国图书出版行业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很大提高和改善,整个行业正在不断向健康、成熟、理性发展。从2003年到2006年,图书总品种从190391种增长到了233971种。其中,新版图书从110812种增长到130264种;定价总额从561.82亿元增长到650,34亿元;纯销售金额从461.64亿元增长到504.33亿元。图书出版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广播电视电影产业。目前全国共有电台304座,电视台354座,广播和电视节目套数分别达到了1934套和1206套,广播电台、电视台年制作节目分别为464219小时和164834小时,卫星电视迅速普及。2004年中国电影总收入约30亿元左右。据统计2003年我国拍摄影片140部,而2004年拍摄影片达212部,2003年的电影《英雄》取得2.5亿国内票房业绩,海外票房累计超过n亿人民币。2004年《十面埋伏》国内票房1.5亿元,海外票房仅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就达28亿元。 3.网络传媒业。据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国网民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6,4%,比2007年底上升了3.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逐渐走向胜别均衡。网民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同比增长56.2%。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300万人。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己达到2.14亿人。
4.音像业。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大势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音像产业,相比似乎势头并不冒进,甚至在行业内还令人忧心忡忡。其实音像产业总体也在小步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1世纪中国音像产业最辉煌的2003年,我国共出版音像制品28224种,出版数量5.74亿盒(张),发行数量4.5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27,55亿元。以后音像产业起伏不定,甚至一些年份还逐步下降。但截至2006年,我国共出版音像制品33706种,出版数量5.83亿盒(张),发行数量4.61亿盒(张),发行总金额35.17亿元比2003年品种增长了19.4%,出版数量增长了1.6%,发行数量增长了1.1%,发行总金额增长了27.7%,总体依然呈现增长势头。
第三章:中韩文化产业对比
3.1中韩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中国 韩国 国内生产总值(亿26847.05 7684.58 美元) 文化产业产值(亿657.8 605.2 美元) 文化产业从业人1132 44 数(万人) 人均GDP(美元) 2042 15731 文化产业人均5811 137545 GDP(美元) 文化产业人均2.85 8.74 GDP/全国人均GDP 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韩国的3倍多,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相当于韩国的十分之一;文化产业总产值相差不大,但人均文化产业、人均GDP,我国远低于韩国,分别不到韩国的六分之一和二十分之一;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迅速增加,几乎是韩国从业人数的三十倍:最后一个指标—文化产业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之比,中国也远小于韩国。结论是我国在文化产业上不具有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而韩国相对于中国优势明显
3.2中韩文化产业要素的比较
文化产业是以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和人的创意的行业,它对要素享赋的依赖度要强于其它行业。当今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碰到一个根本的瓶颈就是文化内容足,而其关键就是文化要素资源的不足。
3.2.1历史文化资源的比较
韩国的人文历史比较悠久,文化资源也比较丰富,目前韩国有7大世界文化遗产、4大世界记录遗产以及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6,无论从历史悠久的程度还是文化资源数量上来看,韩国文化与我国相比都还有很大的距离。最能代表韩国文化的,主要有传统的特色美食、代表性古迹、.民族特色等。
1.古迹类。佛国寺、石窟庵在1995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雪乐山以其著名的岩石、稀有动植物、周边的划雪场和海水浴场而闻名,成为韩国的观光名胜。
2.特色食品。高丽人参,自古以来高丽人参就比其他国家的人参在药效性上占优势。韩国的四季气候特别适合栽培人参,就品质和功效方面而言,高丽人参世界第一。泡菜,韩国人是一天三顿离不开泡菜的民族。吃辣泡菜历史可以上溯到16世纪引进辣椒之后。自从泡菜被认定为健康食品之后,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把泡菜端上自家的餐桌。烤肉,在韩国的饮食文化中,能跟泡菜相媲美的就是烤肉。作为韩国的另一种代表饮食己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3.民族风情。韩国传统服装—韩服,融合了直线和柔和曲线的特点,女装由短上衣和宽松裙子组成,显得十分优雅,男装由上衣和裤子组成,大褂和帽子更加衬托其服装美。韩国文字,大概550年前,韩国开始拥有自己的文字—韩文。世界上大多数文字是通过修改或仿制他国文字而形成,虽然韩文历史短暂,但它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贻拳道,跄拳道是韩国的传统武术,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体育运动,是一种强身健体,自身防卫的武术运动。
虽然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却因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程度低且未形成特色,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低。而韩国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实施国家战略,因而取得了成功。
3.3资金实力的比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以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为发展文化产业,韩国政府舍得投入,国家加大文化产业预算。在爆发金融危机的1997年,韩国就设立“文化产业基金”,为新创文化企业提供贷款。 1998年,金大中任总统后,确立新的发展战略,认定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危机之后韩国政府许多部门都在裁员,只有文化部门不但没减反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具体做法有:
1.国家加大文化产业预算。
近年来韩国文化事业的财政预算不断增加,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 2001年又上调9.1%,进入“1兆韩元时代”,2003年达1兆1673亿韩元。随着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文化产业预算由1998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亿元,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例由3.5%增长到约17.9%。2007年12月10日,韩国政府表示,计划将斥资4000亿韩元来促进文化产业出口并推动国家服务产业发展。
2.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奖励机制。
国家设立多项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艺振兴基金、文艺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另外,国家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基本上都有一套奖励措施。近两年尤其加大了对影像、游戏、动画、音乐等重点文化产业的奖励力度。“国务总理奖”为最高奖项,奖金1000万韩元,“文化观光部长官奖”(优秀奖)奖金500万韩元,“特别奖”奖金300万韩元。
3.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 这是以动员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投融资的运作方式。组合资金制度(FOF)和文化产业专门公司制度(SPC)是文化产业投资的重要制度。文化产业振兴院2000至2001年两年期间,成功运作“投资组合”17项,共融资2073亿韩元(政府350亿,民间1723亿)。计划以后每年通过“投资组合”至少融资1000亿韩元。2001年韩国电影振兴公社通过“电影专门投资组合”速效融资3000亿韩元,保障了电影事业的发展。 4.完善有关文化经济政策。
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政策。如:为重点发展游戏、动画等风险企业,对进驻文化产业园区的单位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减少甚至免除税务负担。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拨款,图一2显示了2001年一2006
年我国文化事业财政拨款及基建投资情况,说明我国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是逐年递增的。其中,2004年我国文化事业财政拨款为133.66亿元,比2003年增加19.9亿元,增长幅度为20.90k,是历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即便如此,却仍不及韩国若干年前在文化事业领域的投资。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文化企事业单位都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十分单一,对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利。资金不足己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影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金投入,全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金融资金支持,引导信贷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对有潜力、有效益项目的贷款额度。
同时,为支援和促进文化事业基础薄弱又缺乏资金的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文化事业,中央在国家扶贫基金中单列部分款额,地方计划委员会在基本建设计划中,每年也列出少量资金,用以补助这些地方文化设施建设,尽力改变中国文化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的现状,摆脱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状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资金实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3.4人才资源的对比
人才资源其实就是智力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的竞争常常表现为优秀人才资源的竞争。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文化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复合型的经营人才,这样的人才既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又要具备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素质和能力。所以,现在世界各国纷纷争相培养和挖掘文化产业人才,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韩国2000至2005年全国文化产业人才缺口9.8万人,2002年以来,创作、企划、市场开发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所以,到2005年为止,韩国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事业主要集中在量的增加上。
2000至2005年韩国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抓紧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重点对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措施是:
1.完善人才管理系统。成立文化技术研究生院(CT研究生院),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
2.加强院校培养。在一些大学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共80余种,目前在校学生5000多人。
3.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自2003年开展文化产业网络教学以来一直到2006年,共开设21个专业,培养4500名急需实用性人才。由文化产业研究开发中心负责,通过产、学、研联合办学,培养特殊专业的教授级人才。 4.加强专业资格培训。委托院校和企业开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并正在逐步规范化。
5.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人员出国研修,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人才。2006年和2007年韩国政府将人才培养的重心调整为核心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之际,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人才危机己经呈现出来。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管理人才缺口相当大。其中动漫产业的人才缺口己达20万,而游戏产业的人才缺口更高达60万。
为了扭转上述局面,我国开始在有关院校的博士生招生专业上开设了文化产业专业,而且在上海交通大学等几家单位设置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另外,在各个高校和研究部门中也相继设立了文化产业研究院或研究所等相关机构。虽然通过这些机构和部门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培养一批文化产业所急需的专家、学者型人才。但从长远来看,还远远不够。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实施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工程,通过组建各类文化产业学院大批量地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各种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需要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同时也需要有一般产业管理的素质与能力。综上所述,一段时期内,人才将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5中韩文化产业规模比较
文化产业发展规模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一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状况。本文在比较中韩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上分别选择了三个指标,分别是全国文化企业单位数,每单位的年产值,每单位的员工人数。 中国 韩国 文化产业年产值(亿美元) 文化企业单位数(万家) 平均每单位年产值(万美元) 从业人员(万人) 657.8 34.6 19.01 1132 605.2 13 46.55 44 平均每单位从业人员33 4 数(人) 由上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132万人,是韩国的25倍多。我国的文化企业机构也普遍较多,从企业的内部规模来看,是韩国的25虽然我国单个企业的员工数量很高,达到33人,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要远小于韩国,导致单个企业的年产值同韩国差距很大。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同韩国相比,不具备相应优势。
我国文化产业中规模较好的是出版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出版行业实行控制。与出版业相比,其它的行业都普遍规模偏小,即使是我国的报业,虽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合并,形成了39家报业集团,但是行业人士还是感觉到大量的小报的存在,导致报业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我国的报业在区域分割上很明显,对一些地区报纸的进一步扩大规模带来了很大的区域壁垒。而一些规模要求更高的文化产业部门,像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等,在我国也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即使是中央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上也只是完成了整个播出能力的1/8。
在网络运营上我国更是区域分割,每个县甚至是有些乡镇都有自己的网络公司,产业分散,集中度低,无法实行全国统一规模。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企业经营项目单一,没有实行跨行业经营,有的即使是实行了多行业经营也是主营项目占总经营来源的绝大多数,没有形成多个行业的平衡协调发展。相比之下,国外的文化产业巨头普遍实施的是跨行业、跨地区、国际化经营。
3.6中韩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对比
3.6.1文化产业立法的对比
韩国政府于1999年首次制定了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定义,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两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部分或全面修订,被废止或修改的内容达70%左右,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
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措施,而对文化产业的管理虽制定了一些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音像制品质量技术要求》等,但现有这些法规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法规、政策文本系统尚不能完全适应未来文化产业化需要,例如关于文化产业的税收法规和融资政策等目前尚不完善;二是文化行业或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较浓,缺乏文化资源分配的公共性和公平性;三是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市场管理力量的不足,造成文化市场管理失控,负面效应问题时有发生,表现为: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方式不规范;娱乐业“黄赌毒”泛滥;违法侵权盗版、影片走私严重;文物盗窃走私猖撅等。 3.6.2管理体制的对比
在管理体制方面,1994年韩国政府文化观光部首次设立的“文化产业局”是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1999年,文化观光部、产业资源部、信息通讯部通力合作,建立了各自下属的“游戏综合支援中心”、“游戏技术开发支援中心”、“游戏技术开发中心”,分别主管政策、规划、游戏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游戏产业技术开发等,形成合力,重点开发游戏产业。2000年根据《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韩国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职责是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方向、发展计划及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运营方案,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开展有关调查研究及其他相关工作。
与原有的广播影像、电影、游戏等主管单位分工协作,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政府还分别于2000年投资60亿韩元在釜山、光办、大田,2001年投资100亿韩元在大邱、春川、富川、清州、金州,2002年在木浦、庆州、济州分别建立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文化产业管理运行机制相互之间的协作、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等,推动全国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再来看我国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上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政事、政企、管办不分。许多国有文化单位事企不分,不能把经营性文化部分从文化事业中剥离出去。那些直接从事文化生产和经营的单位没有自主权,没有形成文化市场竞争的主体。
2.行政壁垒造成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条块分割、布局失衡。现有文化单位的布局结构都是在计划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存在着总量过大、与社会需求脱节、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一方面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面远远不够,如“六五”期间就提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这一目标并不算高,却至今仍未实现。另一方面,新兴的文化产业缺少整体规划,缺少名牌产品,缺少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由于文化资产的条块分割、上下分割、地区分割和部门分割,造成产业资源分散、浪费巨大和效益低下。
3.政府包办文化、公款消费文化,文化市场发育缓慢。一些国有文化单位的市
场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都很薄弱,文化生产与服务同市场和群众需求脱节。 尽管目前在中国进行彻底的文化体制改革还困难重重,但是不在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大力气,想绕开文化体制改革而另辟蹊径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为了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必须对原有的文化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突破旧有观念的栓桔,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第四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文化贸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现存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4.1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当今世界,文化的竞争已成为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文化只有在产业化运作下,才能确保在产品与市场、投资与回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4.2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
中国政府必须认识到如果商业可以主要通过企业自己去开拓市场的话,对于文化产业,政府的作用将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替代。包括以下几各方面:政府在政策、制度方面对文化产业给予扶持,政府在法律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府在资金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府要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政府应规范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和信息研究系统的建设。 4.3全面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3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走出去”战略首次出现在文化产业领域。2005年7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标志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在文化领域已经基本成型,中国的文化产品要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走出去”。
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建立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用科技创新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市场,重视国外消费群体,减少中国文化产品的文化折扣,利用货物贸易体系进行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结语:文化产业是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 这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
的共识。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此领域捷足先登, 大步走在了前列。亚洲等地区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奋起直追,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其中, 韩国的成就特别引人注目, 已成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文化产业强国, 并向 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 以及 21 世纪文化大国、知识经济强国 的目标稳步推进。相比之下, 作为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 其文化产业仍处于幼稚产业和弱小产业的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仍然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其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世界 15 个主要国家中以0 .22 的竞争力指数排名倒数第一, 比同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南非和印度还分别低0 .01 和 0. 02。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的是: 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国家政府所制定或采取的产业发展政策所决定的。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所说: 在文化产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如何发展, 国家战略政策得法是关键所在。韩国的成功已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因此, 进行中韩两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主要网站: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http://www.ccnt.gov.cn/ 2. 中国文化网:http://www.chinaculture.org/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http://www.gapp.gov.cn/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http://www.ncac.gov.cn/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7. 韩国国家统计网站:http://www.nso.go.kr/eng. 8. 韩国文化观光部:http://www.mct.go.kr/
9.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 http://www.kocca.or.kr/ 10.游戏产业综合信息系统: http://www.gitiss.or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