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来源:知库网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预防与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一直进行健康教育,随访2年。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及测血压频率、遵医用药、生活方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住院频率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并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频率。

标签:健康教育;高血压;并发症;住院率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1]。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笔者所在科对75例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0例患者均符合在日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上确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男5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8.1)岁,平均病程(5.1±1.7)年;观察组75例,男47例,女28例,平均(53.8±8.4)岁,病程平均(5.3±1.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活条件、工作情况等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教育前准备工作

1.2.1.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通过科主任及医生讲课等学习方法,使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巧,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储备知识[2]。

1.2.1.2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指导卡及宣传材料,宣传板挂在走廊墙两侧,使患者及家属随时可以了解到高血压常识。

1.2.1.3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单。

1.2.1.4利用入院、检查、处置、巡视、出院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分阶段地进行口头讲解,并赠送宣传材料及康复期指导卡。并随时询问评价效果,适时调整教育内容。

1.2.2教育内容

1.2.2.1入院指导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了解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强调按时服药,让患者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深入浅出地耐心向患者解释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1.2.2.2 治疗中指导(1)减重。建议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5以下[3]。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减重速度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5 kg,以增强减重信心。具体方法为减少总热量的摄入,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2)合理膳食。具体疗法:①减少钠盐摄入,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 g,以后再降至6 g以下,少食各种咸菜等盐腌食品;②减少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建议少食猪肉,多吃禽类、鱼类;③注意补充钾盐和钙类,资料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每日建议食用绿色蔬菜400~500 g,鲜奶500 ml及豆制品等;④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制饮酒,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药性,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应少于20~30 g,女性应少于10~15 g[4]。(3)增加体力活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运动前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来决定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持续运动时间,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等。按科学锻炼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数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次/min,减去平时心率成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的适宜心率。运动频率每周3~5次,每次20~60 min,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1.2.2.3出院指导(1)指导并教会患者自我测量血压的方法,推荐135/85 mm 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5]。(2)按时服药,定期随诊,低危患者每6个月一次,较复杂病例随诊间隔应缩短。(3)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治疗方案可多次变换,包括药物的选择。建议患者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及疗效,保存记录,以随时参考备用。

1.3结果评价所有病例随访2年,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及住院次数,同时了解其发作诱因。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高血压中并发症出现率及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居民中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应用降压药物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命质量。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既是高血压第一级预防措

施,又是对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6]。生活方式指导内容包括强调合理搭配膳食、限制钠盐、控制体重、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酒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每一个服务对象具体指导时应结合病例评估结果,选择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教育方法也因人而异,重点突出。

3.1高血压病的病因及诱因分析高血压的患者群中,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病,约占99%,称之为高血压病。继发于其他疾病者,例如:肾脏疾病、长期饮食过咸、长期从事精神紧张的脑力劳动等,只占高血压的1%。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不完全明确,但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目前认为和以下几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膳食因素、肥胖因素、精神因素。

3.2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高血压病初期一般表现不明显,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一般性高血压病只是感到头晕、乏力。病情较重时症状较多,有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耳鸣,甚至最后出现心脏、肾脏、大脑的损害。

3.3高血压病的治疗用药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发展,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不断更新,药物种类较多,大体有以下几类:(1)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立位和卧位血压,而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及电解质紊乱。如:倍他乐克。副作用:只有少数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睡眠异常。(2)钙通道阻滞剂:对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有扩张作用,降低外周动脉阻力。如:硝苯地平。副作用:常见的有头痛、发热、头晕、乏力,多比较轻微、短暂。(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前体药物,口服转化后能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副作用:较轻微短暂,偶见头晕、疲劳、胃肠道不适、皮疹。(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科素亚是新一代高亲和力,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副作用:不多见,偶见头痛、头晕、疲劳。高血压病患者初期服药时,或服用降压效果强的药物时,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等情况,应立即平卧,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晕倒,及时使用床旁呼叫器,寻求帮助。

3.4高血压病的生活方式的指导

3.4.1饮食指导应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饮食,每日食盐量应低于2~3 g,饮食宜清淡,每餐不可过饱。对使用利尿药物的患者,应鼓励适当进食桔子、香蕉类食物。

3.4.2运动指导适当运动,不可剧烈,太极拳、散步为好,每次20 min为宜,一般根据身体及病情而定。

3.4.3精神指导情绪应稳定,全身放松,心情平和,保持安静和一定的睡眠,避免劳累。同时应禁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过度摄人酒精会使血压升高。

3.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高血压患者的就医遵医行为指导,也是全科医生

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必要内容之一[7]。就医遵医行为指导主要是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责任,督促患者遵守医嘱,帮助患者识别高血压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其他危险情况,使患者能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紧急自救处理和呼救。就医行为指导具体内容为告知患者如有下列异常须立即复诊:(1)头晕头痛;(2)恶心呕吐;(3)心悸胸闷;(4)心前区疼痛;(5)视物模糊、眼痛;(6)四肢发麻、水肿、间歇性跛行。遵医行为指导包括对建议转诊的患者询问是否去上级医院就诊,就诊结果如何;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询问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

3.6出院健康教育一定要按医生指导服药,不可自行加量或减量、停服,否则危险性较大。患者出院前,护土应教会患者如何测血压、数脉搏,测血压时注意“四定”:即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否则测出的数据不准确,不能准确观察血压的波动[8,9]。一般情况下每两周测一次血压,并记录,在血压不稳时,应早、晚各测一次,并记录,必要时到医院就诊。饮食要求同在院期间。运动应根据身体及血压的情况而定,一般以散步、太极拳、慢跑为好,时间为20 min为宜,避免剧烈运动。生活要有规律,睡眠充足,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整心理状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寒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果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与医院联系,就诊。留取紧急时的联系方式以便咨询和联系。

3.7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是社区高血压病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随访的目的一方面为了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另一方面为了早期发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包括新出现的并发症、原有并发症加重或出现药物副作用。分类不同的患者随访时间要求也不一样,分为三种情况:(1)血压控制满意且无其他异常者,维持目前治疗,提醒患者按时服药,1个月时随访;(2)血压控制不满意无其他异常情况,且为首次出现时,应查找血压异常或出现药物副作用原因、调整用药,于2周时随访;(3)对再次出现药物副作用或新出现并发症或并发症加重者,转诊至上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社区医生根据上级医生建议治疗,2周内随访。

结果显示,通过医护人员有目的、不间断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并发症及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了健康教育可明显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以及住院次数。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不可根治,但可以控制的疾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邹惠娟,王亚.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杂志,2008(17):129-130.

[2]傅世英.高血压病防治的新进展[J].黑龙江医学,2004,28(1):1-3.

[3]徐静,赵武.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57-759.

[4]陈爱萍,褚德发.住院高血压遵医用药和生活方式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60.

[5]谢俊玲,张辰芳,李霞.高血压患者105例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0,32(l4):1974-1975.

[6]毛红娟,李海燕,王筱慧,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38-39.

[7]王丽梅,雷光红,李瑞霞.高血压患者的门诊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74-175.

[8]倪卫东,高丽华.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24-125.

[9]赵宇宏,李海燕,段丽萍.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93-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