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技术、质量、计划、成本四方面,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 points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from the technical, quality, plan and cost four respects.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做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工作,对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 技术管理
1.1 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如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温度控制和接缝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1.2 技术管理要“硬”。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施工环节重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
2 质量管理
2.1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例如水泥、粉煤灰、硅粉、外加剂、砂、石等)属于非均质材料,不同批次、批号、不同时段与同批次、批号、同时段不同部位材料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检查,以确保满足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并及时掌握和分析各种原材料质量变化的规律,准确调整施工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最终确保水工建筑物质量与运行安全。
2.2 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2.1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对浇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主要控制点如下:砂浆铺筑是否按设计要求厚度均匀铺筑,无漏铺;入仓混凝土料子是否合格,不同标号、级配的混凝土下料位置是否正确;平仓分层是否满足振捣设备能力要求,是否铺料均匀,分层清楚,无骨料集中现象;混凝土振捣插入下层 5 cm,振捣有序,无漏振现象;铺料间歇时间合适,无浇筑温度超温、无初凝现象;混凝土浇筑仓无外水流入,泌水排除及时;预埋件、模板等在施工中保护措施得当,无变形、损坏现象。施工中主要以施工队伍施工责任心为基础,施工专职质量检测人员盯仓,监理人员旁站结合巡检,对影响混凝土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若无法及时纠正,则由监理现场负责人员下令停仓进行处理。
2.2.2 混凝土温度控制
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外加剂选择等方面,尽量优化设计,使用骨料粒径较大的级配,以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和水化热。选用符合设计控制指标(发热量、强度等)的水泥,充分利用后期强度、尽量多掺粉煤灰。采取预冷混凝土方式降低机口温度、入仓温度,确保浇筑温度,并结合后冷(通常温水或制冷水)措施控制块体实际最高温度不超过设计允许值。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主体建筑物基础约束区或重要结构部位浇筑机口温度 7 ℃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 14 ℃之内,一般部位浇筑机口温度 14 ℃的混凝土,控制浇筑温度在 18 ℃以内,为有效减少混凝土温度回升,汽车运输设置遮阳篷,拌和楼出料处设置喷雾设施,在仓面上也设置喷雾及保温措施遮阳、控制接头温度回升。严格控制混凝土层厚、间歇期,避免出现长间歇,基础约束区层厚一般为 11 月至次年 3 月采用 1.5~2 m,4~10 月采用 1.5 m,脱离基础约束区层厚一般为 2 m,对控制工期的关键部位在冬季也部分采用 3 m 层厚。
3 计划管理
3.1 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
活动作出相应的安排,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的,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计划目标作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3.2 在实际工作中,每种计划的制定都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个计划体系的运作,也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例如,在直接生产施工中施工作业计划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会使施工中各工序先后次序安排不明确,工作面进度层次不清晰,造成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3.3 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首先,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日计划。其次,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再次,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最后,计划一经制定,就要去贯彻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成本管理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企业生存和发展依靠竞争,而竞争依靠企业的良好信誉,企业信誉重要的一条就是靠投标单位的经济实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每个中标工程都需要加强管理才能取得利润,混凝土工程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工时、机械台时的利用,资源、能源的消耗,资金周转的快慢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中反映,运用成本管理手段,就可以对上述方面起到组织和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即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5 结束语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关键,水工混凝土的施工管理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维护费用以及工程的安全。因此,在工程中加强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可以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静,陈卫玲.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J].吉林水利,2011(9).
[2] 栾侨邦.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
[3] 谭莉.浅议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J].科学之友(下旬),20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