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一、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作总结

来源:知库网
创新联合会

第一、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作总结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2007年5月26日修改)

在发布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的时刻,回顾第一、第二届大赛的工作,总结4年多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将有利于促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朝着正规化、制度化的道路,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现将前两届大赛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作概述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动议,是在2002年5月份召开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此之前,国内部分高校和一些省市分别进行了各种类型和规模的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竞赛结果表明: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设计综合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设计能力的竞赛活动,是开拓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磨练意志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全国创新教育的开展,有利于21世纪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到我国机械工业振兴的事业之中。

2002年11月我们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名义向教育部高教司打报告申请举办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出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计划于2004年举行,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采用先进行分赛区预赛、然后进行全国决赛的竞赛方式。

2003年6月12日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批复了上述的报告,同意试办“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

2003年8月10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和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一起发出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通知”。第一届大赛采用自选题方式,全国分华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六个赛区,通知中明确了各大区的负责人,为大赛作了组织准备。各赛区积极组织动员高校老师和同学投入大赛作品的设计、制造之中。全国有多所大学和企业共同角逐全国决赛的承办地点,通过考察比较,最终确定南昌大学为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的承办单位。全国有约200多所高校(包括多所军事院校、民办高校) 的350余件作品参加各大区的预赛。参与的学生约2000人,指导教师约700人。各赛区推荐61件作品参加了决赛,其中仿生机器人15项、一般机器人13项、民用产品19项、工业机器14项,

1

创新联合会

分四组进行评审。

2004年9月11——13日“新三思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南昌大学举行,按照决赛评审委员会的工作安排通过进行分组观摩,分组问辩和对推荐参加角逐一等奖的作品进行第二轮观摩、答辩等方式,共评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21名、三等奖24名。其他还有优秀组织奖、贡献奖、赞助奖、纪念奖等。在组委会暨评委会会议中还确定第二届大赛决赛在湖南大学举行。

在成功举办第一届大赛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做好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组织工作,积极推动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积极推动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005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发文组建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05-2008)组委会”,并公布了本届组委会名单,从而使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成为全国理工科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

第二届大赛的初始阶段由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于2005年6月发出关于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第1号通知。考虑到力求使参赛作品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方便评审,第二届大赛设置了主题: “健康与爱心”,内容为:“助残机械、康复机械、健身机械、运动训练机械四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2005年11月,为规范大赛管理工作,鼓励全国各高校积极参与,促进大赛工作有序开展,大赛组委会发出了关于组织第二届大赛的第2号通知,以及“就组织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的函”,“就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致全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函”。截止2006年5月底,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教育厅发文组建了赛区组委会(包括之前已成立组委会的省),基本理顺了大赛的组织结构。

2006年5月中旬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教育部2006-2010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立大会期间,组成了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负责统筹全国大赛的实施、制定评审细则、筹备决赛及扩大宣传,正式开展大赛的各项具体工作。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1080余项作品参加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赛。大部分赛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保证了赛区预赛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参赛学校、参赛队和人数上较第一届大赛有很大的增长。

各赛区参加全国决赛的名额分配采用“线性分配方法”,即分为基本名额、鼓励名额、比例名额三块。考虑部分赛区的实际情况,在原定120个名额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名额,共确定出的123个参加决赛的名额。各赛区参加决赛的名额分配情况见表1。

2

创新联合会

表1 各赛区参加第二届全国决赛的名额分配一览表

序省(自治区、直号 辖市)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湖北 北京 辽宁 吉林 江苏 山东 福建 陕西 浙江 切题作品数目 132 100 75 44 70 55 44 46 25 15 100 23 8 28 7 42 20 参加预赛学校数目 34 22 18 10 28 21 7 11 3 4 6 7 1 11 2 15 5 5 1 10 11 2 6 名额分配 基本 鼓励 比例名额 合计 名额 名额 按7.6%计算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0 1 0 2 1 1 0 1 2 0 1 10 7.6 5.7 3.3 5.3 4.1 3.3 3.5 1.9 1.1 7.6 1.7 0.6 2.1 .53 3.2 1.7 1.1 1.1 2.7 2 1.9 3 12 10+1 8 5 7 6 5 6 3 2+1 10 4 2 4 2 6 4 4 2 5 5+1 3 5 10 重庆 11 广东 12 广西 13 新疆 14 四川 15 河南 16 江西 17 上海 18 天津(含河北) 15 19 贵州 20 安徽 21 湖南 22 甘肃 23 黑龙江 14 35 40 25 46

2006年10月19日——22日,“长庆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湖南大学举行。在参加全国决赛的123件作品中,助残机械54项、康复机械33项、健身机械20项、运动训练机械16项,初赛分7组进行评审。评委会通过审阅设计资料、观摩实物演示和举行作品答辩等两轮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4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63项,还有优秀组织奖、贡献奖、赞助奖、纪念奖、会标设计特别奖等。湖南大学在承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工作中,组织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了参赛师生的一致好评。

秘书处对第一、二届大赛的情况作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的

3

创新联合会

增长是很显著的。

表2 第一、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情况统计表

大赛指标 大赛规格 赛题 竞赛方式 赛区数目 参加省(市、区)数目 大赛文件数 出版作品集(高教社) 省级组委会 预赛 参赛作品数 参加学校数 参与学生人数 指导教师人数 参赛作品数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决赛 参加学校数 参与学生人数 指导教师人数 评委人数 决算经费 冠名 总赞助经费 第一届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 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等 自选题 学校—大区—全国 6个 18个 3个 1本(54万字) 3个 350项 200所 2000人 700人 61项 15项 21项 24项 48所 180人 90人 27人 44.3万 新三思杯 26万 第二届大赛 教育部高教司 命主题 学校—省级—全国 23个 24个 6个 2本(待出版约63万字) 15个 1080项 240所 5000人 1000人 123项 24项 36项 63项 82所 450人 170人 40人 69.8万 长庆杯 51.2万 增长率 —— —— —— —— 33% —— —— 400% 200% 20% 150% 43% 102% 60% 71% 162% 70% 150% 89% 32% 57% —— 96%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在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我国装备制造业全面复苏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大背景下举办的,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和理工处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了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05-2008)组委会委员全程参与,得到了各赛区教育厅领导支持,各高校领导、教师和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决赛工作中,决赛承办大学精心组织,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达到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积极推动和强化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特点

1)大赛设计的作品以机械为主、机电结合。这样对学生知识面要求广,涉及的课

4

创新联合会

程多,包括力学系列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电工电子、计算机控制、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等,所以一般多是3~4年级学生参加。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对学生的锻炼和培养比较全面。

2)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一般从发布大赛通知到完成决赛要有一年多时间,学生从市场调研、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制作、参加预赛要有7~9个月时间。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学生在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如市场调研、作品方案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电路设计、作品动手制作、设计资料整理以及介绍作品实际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3)大赛设计作品与实际应用紧密相结合。大赛作品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前景,例如两届大赛的作品中均有10项左右的作品申请了国家专利,还有的作品与有关公司达成转让协议,有些作品如“助手”,“喂饭机”等达到了准产品的水平。

4)存在问题是:作品制作成本和举办大赛成本较高。两届大赛决赛中成本最高的作品达人民币5万元以上、成本最低的作品约500元,大多数在2000元——10000元之间,对参赛学校的财力是一个考验;要举办大赛,各赛区组织预赛一般花费3万元左右(40~80件作品参赛),全国决赛约50——70万元,且不包括参赛人员路费、住宿费。如何降低大赛成本、如何将大赛的优秀设计作品有组织的转化为具有推广价值的实用产品,将是两个需要花费精力研究的课题。为了避免大赛误入比“钱”的歧途,第三届大赛将加入“信价比”指标。

三、 大赛的成绩、经验与思考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进一步展示了大赛机制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平台作用,对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和强化作用。

1、成绩方面

1)由于教育部高教司有关领导的支持,并发文组建了大赛组委会,大赛影响面迅速扩大,各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大赛已经形成各级领导重视、广大学生和教师积极参加,组织结构趋于合理的局面。

2)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和省市报社对大赛活动进行了报道,使大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在“搜狐”、搜索引擎上键入“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就会显示44万多个网页信息;在Google引擎上搜索,也会显示17.8万多个网页信息(数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说明了大赛在国内影响很大。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信心。

3)大赛许多参赛项目构思新颖巧妙,经济实用。不少项目还申请了专利,已经达到了准产品水平。同时大赛也展现了这一代年轻人非常大的潜力,他们的前途是非常美

5

创新联合会

好的,只要正确引导,我们相信这一代年轻人一定会在行业领域发挥更大的聪明才智、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4)教学评估专家组对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大赛的作法很赞同和重视,对学生的设计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

2、经验方面

1)设置主题与内容的竞赛方式,可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在创新设计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区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生的创新成果,使大赛趋于更加公平、公正。

2)强有力的组织委员会是大赛成功的保证。各赛区组织工作是全国决赛的基础,在这中间,教育部机械基础教指委委员、全国及省级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研究会委员发挥了骨干作用。各赛区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成工作能力强、负责、尽心的组委会来安排预赛的各项工作,探索了多种评审模式。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统一协调各赛区和决赛的各项工作。

3、对大赛工作的思考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已经成为鼓励、促进和检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已经逐步走上稳定和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但是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赛,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大赛组织、机制、制度化建设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组委会将进一步围绕大赛主题、大赛与企业合作、参赛作品合理费用、决赛时间安排、大赛章程与制度化建设、大赛的合理设奖数目和评奖方式、决赛评审工作细则、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甄别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对今后工作,我们建议:

1、加强大赛全国组委会与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的联系与沟通,寻求指导。理顺大赛的评审、证书用章、颁奖、大赛结果公布等程序;

2、加强大赛全国组委会与省(自治区、直辖市)赛区组委会的合作与沟通,及时了解各赛区的情况,使大赛的各项制度更加合理;

3、加强对学生从整体方面进行能力培养的指导。从本届大赛的答辩环节看,学生的一些基本知识基础依然有待加强;

4、进一步扩大这一赛事的影响,争取吸引港、澳、台的高校参加。

在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全国组委会和赛区组委会的努力工作中,随着学校领导日益重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相信第三届大赛会办的更好。 附录:附表1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获奖作品分布统计表

附表2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获奖作品分布统计表与优秀组织奖名单

6

创新联合会

附表1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获奖作品分布统计表 赛区名称 东北赛区 华北赛区 华东赛区 中南赛区 西北赛区 西南赛区

附表2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获奖作品分布统计表

赛区名称 黑龙江 吉 林 辽 宁 北 京 天津(含河北) 山 东 江 苏 上 海 浙 江 福 建 江 西 安 徽 广 东 湖 南 湖 北 河 南 陕 西 甘 肃 新 疆 四 川 重 庆 贵 州 广 西 湖南大学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次序)

湖北赛区 江苏赛区 北京赛区 广东赛区 辽宁赛区 陕西赛区 安徽赛区 吉林赛区 福建赛区 四川赛区 山东赛区 江西赛区 黑龙江赛区 广西赛区

一等奖数量 2 1 3 2 0 0 1 1 1 1 0 0 1 4 5 0 1 0 0 0 0 0 1 二等奖数量 2 2 3 8 0 1 2 1 0 1 2 2 2 0 4 0 3 0 0 2 0 0 1 三等奖数量 1 2 2 1 4 5 4 2 2 3 4 3 7 2 3 2 2 3 2 2 3 2 2 一等奖数量 5 3 3 2 1 1 二等奖数量 5 2 4 4 4 2 三等奖数量 0 5 4 4 5 6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名单: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