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张娅楠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9期
摘 要:“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佳教学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英美文学课程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占重要地位,且难度偏大。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尤其应该在把握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创立合作型的课堂,使“教”和“学”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张娅楠,性别:女,河南省开封市人,1982年出生,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河南省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9--02 一、“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提出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是由苏俄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维果茨基Vygotsky提出的。在论述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时,他认为“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最早应用于对儿童的教育问题,但它也给予了英语学习者重要的启示,在教學方面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并以此作为对学生教育发展的指导,帮助学生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水平。 二、结合教学解读“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Vygotsky认为,“仅仅依靠学生现有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显然是保守的、落后的,有效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及智力发展水平,包括学生的性格特征,惯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预测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找到其“最近发展区”。 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之上,教师可传授给学生新知识。这种新知识是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中所欠缺的,但却与原有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应特别注意对知识点的引入问题。问题设置的不易过难,否则会令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增加压力,心想“无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多么努力,也无法摘到树上的那只桃子”,那样会严重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的,知识点的引入问题也不能设置在学生现有智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内,那样学生就“不需要跳一跳就很容易摘到桃子”,这样做就不能刺激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可见,教师只有把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scaffolding)词典上的原意是指建筑行业中所使用的脚手架,在教学中借用脚手架的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教师作为辅助工具支持、帮助学生不断地积极构建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在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之上,进一步将母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这种支持拓展到教学领域而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共由五个环节组成: (1) 脚手架的搭建――教师依据“最近发展区”教学原理,围绕学习的主题,为学生搭建概念框架。(2) 引入情境――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或布置任务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当中去。(3) 独立思考――问题提出后,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教师可给予适当提示,以便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提升; 后来教师要让学生逐步脱离自己的帮助,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最后老师要争取让学生在没有获得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实现自己在概念框架中的继续提升。(4) 合作学习――教师可把学生分组并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从组员当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互帮互学,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正确的理解所学的新知识,进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构建。 (5) 效果评价――教师要对每位组员进行学习评价,小组成员也要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
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被定义为纯理论课,多以讲座的形式开设,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多数学生觉得文学课既难懂又枯燥乏味。把“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改变了“教师为主体”的状况,同时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教师要像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一样,在学生构建自身知识的大楼时,起到为学生搭建框架,引领辅助的作用。如:在讲授一位作家时,教师不必带领学生像学精读课文那样一行一行文字的看,教师只需要帮学生理清思路,在黑板上呈现诸如 life story, main works, representative work, contributions这样的大框架,让学生依照框架的内容自己寻找书上的相关信息即可,这样做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设置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有的学生在被教师提问到某位作家的生平简介时,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感觉难度较大。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关键的年份或关键词,引导学生用英语组织语言对作家生平进行介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分析文学作品、赏析诗歌时,学生往往感觉“太难了,欣赏不了”,更愿意让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此时,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挖掘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如:在让学生分析 To Celia 那首诗的主题时,可先让学生从诗中找出能够表达某种情感的关键词。在学生迅速标出“rose”,“kiss”,“rosy wreath”等词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些词通常用于表达怎样的情感,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如此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首诗歌的主题,同时也学到了一种分析诗歌的方法。当学生再分析类似的诗歌时,完全就可以脱离“脚手架”的帮助,进行独立思考了。 3.创建合作学习的课堂
维果茨基Vygotsky曾指出,社会交往中的成人或更为成熟的同伴对学生的高级心理机能有促进作用。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相互交流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把水平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用他们的不同观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学习。水平稍弱一些的学生会从较高水平的学生那里补充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或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都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五、结语
綜上所述,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原理,判断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与既有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在课堂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能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教师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也能够充分发挥出组织、管理和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为支架,互相帮助”,从而突破一个个“最近发展区”,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刘丽姣.“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3),65-66.
[3]宋蓓茹,张卉媛.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在线.2010(01).109-111.
[4]强亚丽. 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195-196.
[5]郭晓霞.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支架式教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张宏娟.“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9).88.
[7]李威.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1).150-153.
[8]Vygotsky,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