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4P教学模式的Project教学实践

基于4P教学模式的Project教学实践

来源:知库网
基于4P教学模式的Project教学实践

作者:黄慧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年第12期

摘要: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Project 1一课教学,依托4P教学模式,体现了Project的教学意义,让人耳目一新。4P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Project的综合实践中,动手、动口、动脑,在合作中完成有关联性的、有挑战性的、真实的任务,在任务中体验和获得直接经验并加以改造和提升,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4P教学模式Project教学实践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遵照课标理念,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为目标,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更新了语言学习素材,增加了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Project等语言实践活动。其中,分册教材每四个单元后增加一个Project(综合语言实践项目),以替代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Review and check(复习单元)。这是一个综合板块,其教学内容是通过介绍等活动对Unit 1~Unit 4、Unit 5~Unit 8的词汇和重点句型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日常交际用语等语言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

2017年4月11日~12日举办的“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开展了以Project为教学内容的专题课堂教学研讨比赛。其中,常州一位教师执教的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Project 1一课教学,依托4P(即Planning、Preparing、Producing、Presenting)教学模式,体现了Project的教学意义,让人耳目一新。 一、Planning:明确主题,夯实基础

Planning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看似毫无联系的活动板块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明确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内容提炼主题,并以主题为核心,通过合作的方式展开语言实践活动。

(一)嫁接已学知识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每一个Project的主人公都是Peter,由Peter这一人物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每一个Project与其他Project的内在联系,让教材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纵向系列的知识网络。

本课初始,教师并没有复习前几个单元的知识点,而是直接引出Peter这个人物,通过Peter的录音,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Project情况,大概了解Project的特性和特质。教学片段如下——

(PPT出示问题:What is the project?) 师What do we do in the project? 生I like handmaking. 生I like reviewing. ……

师Let Peter show you more. (PPT播放Peter的录音。) 师What does Peter make? 生Its his school. 生Its a picture.

師(出示地图)Peter makes a map of his school.Peter is talking about his school. (PPT呈现书本中Peter自述的文字,学生齐读。) 师In Peters talking, what is he talking about? 生His day. 生His classroom. 生Flowers and trees. ……

师They are all about his school. They are all about his day. They are all about his subjects. They are all about his school life. (二)明确项目任务

Project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各板块之间合乎逻辑的联系,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进而在完成任务中促进语言思维技能等素养的发展。所以,当学生了解到今天的主题是关于“School life(学校生活)”,也回顾了Peter有关School life的其他Project内容后,教师通过一个个开放性

问题,依次下达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不断细化并最终厘清本课Project的学习内容。教学片段如下——

师Is the Project nice? Lets make our Project.

(PPT出示——Lets think: What can we make to do the Project?) 生I can talk about subjects. 生I can draw pictures.

生I can make a model of our school. 生I can talk about our days.

师We can make a handbook.(拿出已做好的手工样书)Is it nice? Lets make a handbook. (PPT出示——Lets think: What can we talk about our school life?) 生Our timetable. 生Our subjects. 生Our day. 生Our class rule. 生Our teacher. ……

师So you see,we can talk a lot about our school.

(教师形成板书,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对“Our school life”这一主题的思维网络图。) 二、Preparing:转变方式,构建场域

Preparing阶段是学生合作、探究、表达、思维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布置的任务活动至关重要,以何种方式完成这些任务也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英语不再是死板的语法条规,不再是枯燥的单词、

句式记忆,而是灵活有用的工具。当然,有些项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积累放手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一)整体建构活动场,让合作学习增加动力值

承接上面的教學内容,在明确项目任务——做一本以“Our school life”为主题的手工书后,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打乱原有的座位,寻找新的伙伴。课前,教师下发了红、绿、黄、蓝四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课上请拿到相同颜色纸条的同学围坐在同一组。每种颜色的纸条上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要用不同的方式合作完成任务。座位交换完成后,教师下达合作学习任务——

红色。主题:Our day。任务:先全班调查,然后用We usually...at...汇报同学们一天的活动。

绿色。主题:Our school。任务:设计英语谜语,让其他同学猜这是校园的哪个区域。 黄色。主题:Our subject。任务:先全班调查,然后汇报同学们喜欢的课程,说明原因。 蓝色。主题:Our...。任务:分享你想补充的关于学校生活的其他部分。

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完成任务,需要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融合听说读写,综合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努力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主动向他人求教。这样的合作无疑是有动力的,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这样的体验是有趣的。 (二)整体建构表达场,以生活为源增加意义值

Project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其间,教师要设置任务,任务要有真实性、关联性、挑战性,让学生在完成有梯度的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之间合乎逻辑的联系。关于“Our day”这个话题的讨论,教学片段如下——

师You are ready now! You talk so well in your group. Now lets talk together. First lets talk about our day. Who can report? Do you know how to report? (呈现句型:We usually...at...,板书。)

师(面向红组学生)Can you report with your group members?(转向另外三组学生)The other three groups, lets play a game. If you have the same idea with them, you say: Me too. If you dont, you say: No! No! 生I usually get up at 6:45.

生Me too. 生No! No!

师Some say “Me too”, Some say “No! No”.(转向红组以外的另一组学生)When do you get up?

生I get up at 6:00. 生I get up at 6:30. ……

生We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30. 生Me too. 生No! No!

师Some say “No! No”. So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Do you want to share more? 生At 6:50.

生I go to school at 7:20.

如果红组学生仅用“We usually...at...”这一句型表达自己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听众,无须思维,更无须表达,那么这一合作学习是无意义的。此处,教师用了一点小智慧,让红组与其他三组的学生互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还交流了“have lessons, have lunch, go home, do homework, go to bed”。大家各抒己见,在开放的环境中畅快地表达。此外,对于“Our subjects”等话题,教师用“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What subjects are popular? 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best? What can you do at Computer lesson?”等问题开启学生的语言表达场,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语言获取、交换信息,从而对这一话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整体建构思维场,以提问为策增加方法值

如果学生的问题有价值、答案很精彩,其思维过程就是优质的课程资源,可供其他学生学习、效仿;反之,其思维过程同样也是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因为教师可以针对其中暴露的思维漏洞进行指导,及时修补,以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其他的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同样的错误。

本节课中,对于“Our school”的讨论,教师设计了让绿组学生自主设计谜语,其他组学生猜的方式,在设计和提问中,彰显出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学片段如下—— (PPT出示:Whats the place in your school?)

(教师形成板书,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对“Our school life”这一主题的思维网络图。) 二、Preparing:转变方式,构建场域

Preparing阶段是学生合作、探究、表达、思维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布置的任务活动至关重要,以何种方式完成这些任务也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英语不再是死板的语法条规,不再是枯燥的单词、句式记忆,而是灵活有用的工具。当然,有些项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积累放手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一)整体建构活动场,让合作学习增加动力值

承接上面的教学内容,在明确项目任务——做一本以“Our school life”为主题的手工书后,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打乱原有的座位,寻找新的伙伴。课前,教师下发了红、绿、黄、蓝四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课上请拿到相同颜色纸条的同学围坐在同一组。每种颜色的纸条上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要用不同的方式合作完成任务。座位交换完成后,教师下达合作学习任务——

红色。主题:Our day。任务:先全班调查,然后用We usually...at...汇报同学们一天的活动。

绿色。主题:Our school。任务:设计英语谜语,让其他同学猜这是校园的哪个区域。 黄色。主题:Our subject。任务:先全班调查,然后汇报同学们喜欢的课程,说明原因。 蓝色。主题:Our...。任务:分享你想补充的关于学校生活的其他部分。

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完成任务,需要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融合听说读写,综合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努力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主动向他人求教。这样的合作无疑是有动力的,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这样的体验是有趣的。 (二)整体建构表达场,以生活为源增加意义值

Project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其间,教师要设置任务,任务要有真实性、关联性、挑战性,让学生在完成有梯度的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之间合乎逻辑的联系。关于“Our day”这个话题的讨论,教学片段如下——

师You are ready now! You talk so well in your group. Now lets talk together. First lets talk about our day. Who can report? Do you know how to report? (呈现句型:We usually...at...,板书。)

师(面向红组学生)Can you report with your group members?(转向另外三组学生)The other three groups, lets play a game. If you have the same idea with them, you say: Me too. If you dont, you say: No! No! 生I usually get up at 6:45. 生Me too. 生No! No!

師Some say “Me too”, Some say “No! No”.(转向红组以外的另一组学生)When do you get up?

生I get up at 6:00. 生I get up at 6:30. ……

生We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30. 生Me too. 生No! No!

师Some say “No! No”. So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Do you want to share more? 生At 6:50.

生I go to school at 7:20.

如果红组学生仅用“We usually...at...”这一句型表达自己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听众,无须思维,更无须表达,那么这一合作学习是无意义的。此处,教师用了一点小智慧,让红组与其他三组的学生互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还交流了“have lessons, have lunch, go home, do homework, go to bed”。大家各抒己见,在开放的环境中畅快地表达。此外,对于“Our subjects”等话题,教师用“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What subjects are popular? 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best? What can you do at Computer lesson?”等问题开启学生的语言表达场,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语言获取、交换信息,从而对这一话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整体建构思维场,以提问为策增加方法值

如果学生的问题有价值、答案很精彩,其思维过程就是优质的课程资源,可供其他学生学习、效仿;反之,其思维过程同样也是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因为教师可以针对其中暴露的思维漏洞进行指导,及时修补,以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其他的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同样的错误。

本节课中,对于“Our school”的讨论,教师设计了让绿组学生自主设计谜语,其他组学生猜的方式,在设计和提问中,彰显出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学片段如下—— (PPT出示:Whats the place in your schoo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