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问题

来源:知库网
《教学与管理》 2013年11月20日 论我国基础教育 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岳新坡孙丽芹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在优化课l 相一致。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提高我国 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考试评价制度等方J 基础教育课程,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实I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19号) 施和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着重大作用。课程改革- 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 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焦点和众多学者探讨的热l f2001121号)两大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性文件,其主 点问题之一,尤其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影响深远。1 要目的是为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 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演变与发展 J 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构建符合素质 建国64年间,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经历I 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的较大的演变与发展,以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为时『 二、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间界限,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l 1.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创新 第一阶段:从1949—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体育教学理念是指人们在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 立至“文化大革命”的17年)。这一阶段的基础教育体l 学习的过程中,对其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 育课程主要经历了3次大的改革。3次改革的代表分l 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态度、观念和信念。教 别是195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I 学指导思想正确,即是指学校或学院能依据体育学科 (草案)、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贯彻 和1961年教育部重新制定的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l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 材。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颁布和实施,我国基础教育l 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改革的步伐也是走得越来越稳。  I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人们对体育教学理念的 第二阶段:从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O 1 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由“学科中心论”向“素 年)。这一阶段,由于政治原因,体育课被严重的扭曲,I 质教育”理念方向转化;第二,由“教学以书本为中心、 不仅仅是体育课,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性质定位和发l 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素质教 展走向都做了严重错误的判断,导致该时期的体育课: 育为主、以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主、健康第一”;第三, 程的基础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一阶段的体育被l 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 “军训”替代,体育课则被“劳动课”所替代,我国的基J 家”走向“教师”,由“关注学科”走向“关注学生”。 础体育课程教学处于名实存亡的境地。 『 其中,第一种观点主要是指体育教学理念由单方 第三阶段: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3O多年)。: 面的以学科为中心向素质教育理念的靠拢,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l 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尖子教育”;第二种 教育课程建设也有了显著改观,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当l 观点则直接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准了学生;第三 然也不示弱,在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育课程教学目! 种观点则更加注重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理和融 标、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都『 合,倡导的体育学习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有很多突破和完善,但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体育课程l 凸显其民主、自主和开放的特点。正确的体育课程教 教学的总体实施情况还不是特别的乐观,总体水平还l 学理念对于进行有效的体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不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体育课- 用和意义,能真正使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 程已经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步调不J 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该文为2012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22102210465)、河南省教改项目 (2012SJGLx138)的研究成果 ・89・ 岳新坡孙丽芹: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问题 2.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l样化和基础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结构设计应本土化;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的方 l内容安排选择应多样化;内容功能表达应基础化。 向和预期达到的锻炼身心的效果,是进行一切体育教 J 4.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趋于完善 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明 一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或 确、具体,且操作性强,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 l体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 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l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多时,人们对于体育课 1过程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中心阶段,包括传输教学 程的教学目标仍有分歧:第一,通过对我国中小学体 l内容、指导、干预和管理课堂等等。针对究竟如何设计 育课程的演变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得出体育课程的教 l体育教学模式,如何实施体育教学这一问题,中国学 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发展、学科建设和社会需要保持一 l校体育研究会给了我们一些解释,即教学设计科学, 致;第二,汪晓赞博士于2007年针对体育教师对体育 :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 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的问题,进行了大范围的 l骤清晰;教学负荷适宜,对各项的练习的时间、次数及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包括培养 l强度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 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 I代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主要的是为了提高学 :际需要。 生的健康水平(占93.8%)。毛振明老师在对体育课程 J 目前关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别:第 教学目标的总结中得出: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 l一种是以新西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Et本、加拿 中,体育工作者经常混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体 I大、中国台湾省等五个国家或地区为代表的体育与健 育课程学习目标”的概念,且将教学目标一定写在教 I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模式;第二种是以美国加利福尼 学内容之前和每节课都要写全五个领域目标等等看 1亚州和英国为代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分设 成是大家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误解和错论。 l的模式;第三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体育与生命安全 在美国中小学课程中,体育课程是颇受欢迎的课 一基础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三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 程之一。通过对比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l各自的区域特点内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有时我们 (帮助学生发展身体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中国的 l基础体育教学也可以参考一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教学目标基本一致,教学目标的 l模式:如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三(四)自主”体育教 大方向都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适应 学模式;以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为代表的“一体 社会。 l化”教学模式;以福建师大为代表的“主附项兼修”模 3.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逐渐改进 l式;还有以深圳大学为代表的“俱乐部”模式等等。这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指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学和 !些教学模式与之前相比都有很大的进展和改善。如深 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和内容,简单讲即体育 l圳大学在尝试进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改革时,实施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 f过程是先由普通体育课到选择制教学,再到选修课的 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 l改革,最后转化到体育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 性质、特点和价值,且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 :模式的确定是一种需要不断探寻的过程,不过我们基 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 l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在此条路上正在逐渐完善。 与其它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相比,中国香  l三、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港地区则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从育人的角度选择具  1解毅飞教授曾指出:当前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主 体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且更加注重对 }要问题有体育地位的问题、体育条件的问题、体育课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美国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 l程改革的问题、课余体育活动的问题和学生体质健康 展和年龄结构,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设定与其年龄相 l问题五大部分。汪晓赞和季浏等老师在对我国新一轮 适应的内容,如小学(1—5年级)的体育课程内容主要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中,针对“影响我国体 是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学(6—8年级)则主要是发展学 l育课程改革的因素”问题,得出的结论是:缺乏教学条 生的运动策略和学习各种体育知识,高中(9一l2年 I件(占72.1%)、经费保障(73.4%)、领导不理解新的做 级)则将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细化,一些现代化的元 {法(占61.1%)等。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对此问题的观点 素逐渐走进学生的课堂。目前我国关于体育课程的教 :是:主要困难在于缺乏培训机会(占40.4%)、缺乏交 学内容正在逐渐改进,且改革主要趋势是:本土化、多 l流机会(占48.2%)、缺乏指导(占37.1%)、缺乏政策 ・90・ 岳新坡孙丽芹: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问题 保障(占36.3%)等等。针对该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得 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 革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有以下几点: 1.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理解频出误解 误解一: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 { 根据“三维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I 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并参照国外体l 育课程的发展趋势,重新构建了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l 的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的学习范围,将学习内容划1 分为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J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每一个领域都不可偏废。但: 社会上流传一些说法,如“应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l 传授的倾向”、“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l 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也不I 会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运动技术教学不用正规”等: 等,这些都是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错误理解和说l 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l 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I 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l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 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强调了应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有些体育技术如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动一 作,我们小学在学,中学继续学,到了大学的田径课仍l 有站立式起跑的教学,这种枯燥且基本的运动技能可l 以稍作改变,但是不能对所有运动技能的教学都淡化。l 误解二:否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I 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且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l 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体育教学l 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地位,但是有关否定教师作用的l 错误思想与说法也有很多,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 是上帝,教师是辅助者”和“给学生一只篮球,给他一l 片场地,难道学生会束手无策地看着篮球发愣吗?不l 要说是篮球,就是再换上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体育用l 品,如壁球、板球等,学生照样会去玩,只不过此时学l 生的技术是不熟练。”等等,这些把体育教师的地位进l 行了严重的否定,这些对体育教学理念和体育教学目l 标的理解是很可怕的。 : 2.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选择缺乏基础性 J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是:改I 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I 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 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