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曾有液态水,但到底有多大量呢?借助地面望远镜近6年的观测,美国科学家5日给出答案:至少两千万立方千米,这些水可能曾在火星北半球汇聚成体积比地球北冰洋还大的海洋。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该研究结果指出,依据现有观测数据推测,大约43万年前,火星的液态水资源很丰富,其中有很多河流可能因火星表面的起伏趋势向北流动并汇聚成海洋,占据火星北半球几乎一半的面积,其总体积至少相当于两千万立方千米。而地球北冰洋的总体积约为1700万立方千米。
据测算,该火星海局部水深可能超过1.6千米。此外,假如让火星的所有液态水覆盖整个火星,其平均水深可达137米。
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借助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等地的地面望远镜,对目前火星大气中的水分子进行观测。经过推算,研究人员认为早期火星液态水总量的87%已通过蒸发逃逸到太空,其余的水以冰的形态封存在火星两极。
参与研究的美国航天局高级科学家迈克尔·穆马在一份声明中说,鉴于火星有过这么多水,这个星球可能曾长期保持湿润气候,其适合生命存在的时间可能较漫长。
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对火星岩石钻孔后
现短路罢工
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最近暂时“罢工”了,NASA的工程师分析后认为这是电路短路引起的。
NASA本周二表示,好奇号上周末在对火星岩石进行钻孔后,尝试转移岩石粉末时出现了这个问题。这个短路问题出现后,好奇号的机械臂停止了工作。工程师们正在诊断这个问题,整个测试过程预计要花费几天时间。
好奇号于2012年在火星的陨石坑上成功着陆。之后,它发现了证明早期火星环境可能适合微生物生存的地质证据。
“殖民火星”到底是不是骗局?
在当今世界诸多由民间自发推出的太空旅游或宇航探索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
数“火星一号”(Mars One)计划了。“火星一号”在全球数以万计的报名志愿者中已选出包括2名中国人在内的首期100名“殖民者”,单程前往火星,成为第一批火星永久居民。该计划声称,将在2025年之前实现火星登陆。
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25日报道,中国媒体不断有报道质疑“火星一号”可能是骗局。相关记者也借此机会,从不同侧面进一步剖析了上述火星殖民计划究竟是不是骗局。
国际科学界将这一计划定义为“科幻” 许多中国媒体最近开始质疑“火星一号”,比如有媒体在一篇报道中称,有些中国报名者觉得“项目太不靠谱儿,想退费却不行”;据称中国共有1万多人报名参选,报名费就一共交了10多万美元。上述报道还称,“项目组织者”开始“打退堂鼓”,并指出,“火星一号”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认为计划或许是个骗局。
相关记者最近正式以电邮方式希望联络到“火星一号”的负责人或代表,但还没有收到答复。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火星一号”的确是一个正式在荷兰依法注册的非营利性基金会,其注册时申报的目的就是最终实现人类在火星上建立第一个殖民基地。其麾下注册的“星际媒体集团”则是营利公司,主管经营诸如市场开发、洽售媒体转播权、代言权等业务。后者的营利目的是为“火星一号”计划筹资。
不过,记者同时发现,尽管“火星一号”组织确实注册存在,各种相关赞助人和支持者都确有其人,很多初期准备工作也可以说是已经展开,但这一切都没能改变国际科学界和多数宇航专家将这一民间火星计划定义为“科幻”,并对其可行性画满问号的事实。
只是鉴于该项目是民间发起的,不涉政治、国家安全以及纳税人款项,各国政府、科学界,特别是宇航迷们便以一种乐观其成的旁观态度来对待。
“火星一号”基金会向官方申报的财政预算表显示,该基金会的三大收入来源分别是个人捐款、企业赞助、代言权和版权销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