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打造幼儿成长的平台——环境

来源:知库网


打造幼儿成长的平台——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场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平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也是指导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

在当今社会仍有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促进幼儿成长的精神环境与心理环境不够重视,在物质环境上,也往往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包办代替去构建环境。过道走廊是教师精心制作的一些工艺美术作品;幼儿园内的主环境,如大型壁画与班级主题墙饰多为教师创作的作品,而且位置偏高,幼儿需仰视才能观赏;让幼儿可操作的玩具少,且多半由老师管理与分发。这种环境意识,直接影响并制约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

因此,良好的幼儿园环境,需要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心理环境三个方面去考虑:

1良好的物质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条件

物质环境指要为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制作创造性“成果”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如各种可拼拆的玩具以及一些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原料;绘画与手工需要的各种纸张、颜料、画笔、黏土、橡皮泥和剪刀、胶水等工具;各种游戏使用的玩具及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等等。

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园在环境创设中很下功夫,充分发挥环境的儿童性、教育性、艺术性、科学性,教师们把幼儿看作是环境的主人,把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放在首位,鼓励幼儿动口、动手、动脑,与幼儿一起构思、设计环境、创设环境。在教室里、过道里、墙壁上、室外及小树上,都有孩子们自制的各种手工作品,充满童趣及艺术性。老师随时了解作品摆放的高低是否符合幼儿的视线,玩具材料是否方便幼儿的取放。同时,教师根据季节、平时的教育教学主题内容,随时更换主题墙及教室环境,使室内环境充分发挥其教育性。

2良好的精神环境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起关键作用

精神环境一是指幼儿与周围人的关系包括幼儿与长辈、同龄伙伴及其他人建立的不同性质的关系,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二是幼儿自身的心理状态的发展。良好的精神环境体现的是一个幼儿园的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凝聚力,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和对儿童文化的尊重;是让每个孩子的每一天都开心快乐,得到满足,获得发展。教师、幼儿、家长是营造良好精神环境的主要因素,而教师

对于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起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精神环境应该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环境,它对幼儿的社会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从早晨入园开始,晨检接待、游戏分区活动、集体活动等,教师与幼儿之间都在进行着多方面的交往和交流,师生之间的和谐、平等、关爱、互相信赖,会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在良好的交往环境里,幼儿会摆脱自我中心语言,学习和运用社会化语言,在交往中学会评价,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别人的意愿;在良好的交往环境里,幼儿会模仿学习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在不知不觉地互相影响中,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人际间协调的合作关系。

3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心理环境是指能促进幼儿产生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丰富创造情感、启迪创造想象的诸多因素的总和。研究成果表明,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氛围之中的孩子,其近期的表现是缺乏热情、脆弱,伴之终身的则是内向、孤僻;而长期处于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其近期表现是活泼、自信,伴之终身的则是乐观、开朗。处于不同心理环境中的儿童,其智能水平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生活在良好心理环境中的儿童,其智商一般都高于不良心理环境中生活的儿童。因此,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好榜样。

要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就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除平等、和谐、开放、互相信赖的精神环境外,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经常被“期待”或“期望”所激励的心理环境。幼儿在教师的“期待和期望”中,会逐渐体会到创造氛围的激励,产生创造的愿望和创造的动力。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使其能动手动口动脑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对幼儿终身发展能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平台。平台搭建得越高,幼儿终身发展的起点就越高。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