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幼儿自主参与的活动空间
作者:王丽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04期
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基础、兴趣需要和教育目标,创设多个开放性的活动区域供幼儿广泛自由地选择;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动手操作和发现学习,所以,教师在各活动区域中还应投放丰富多样的可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摆弄,实现幼儿的自主建构,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活动区域 操作材料 发现学习 自主建构
《纲要》(试行)中说:“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教师”。经过良好的设计,环境可以起到良好的暗示作用,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又因环境的作用是迁移默化、不断重复的,所以其教育效果就更加的扎实。
幼儿的发展是积极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依托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活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基本形式。只有创设幼儿喜欢的环境,才能使他们乐意投入其中参与活动,从而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活动区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瓦格纳的“多元智能说”,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基础、兴趣需要和教育目标,教师应创设多个开放性的活动区域供幼儿广泛自由地选择;又因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动手操作和发现学习,所以,教师在各活动区域中还应投放丰富多样的可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摆弄,实现幼儿的自主建构,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一、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实现教育环境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活动区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追求丰富物质条件的准备,又要注重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和幼儿自由自主的参与及其快乐的体验,着眼于幼儿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因为民主宽松的精神氛围是幼儿自由自主参与活动的前提,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获得有效指导和激励的前提。教师所创设的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和民主宽松的精神氛围,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和交往机会。特别是允许幼儿犯错误的氛围,能有效支持幼儿自由自主地参与活动,实现自主学习。离开了民主宽松的精神氛围,物质环境的创设只是形同虚设或缺乏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而低效甚至无效;又因为区域活动能与集体活动互为补充,它更能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自由自自选活动的需要,属于游戏性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活动,所以教师的适时适当指导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应避免放任自流。所以和谐班级氛围和良好师幼关系是实现环境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二、活动区域创设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应创设多个开放式的区域供幼儿自主选择
活动区创设应该有的放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积累情况和兴趣需要及教育目标创设多个开放式的区域,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构成支持幼儿自由自主选择活动和交往的环境,使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成为可能。我班创设了科学区、美工区、表演区、建构区、语言区、运动区、问题区、主题墙等,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建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交往能力、阅读习惯、锻炼意识;重视幼儿获得愉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等情感体验的获得。
2.在物质条件的准备上重视科学合理性、丰富多样性和可操作性
活动区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材料,因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动手操作,发现学习,所以在区域中应投放多种多样可操作的材料,以满足并刺激幼儿的活动需要,供其操作摆弄,积累经验,获得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进行自我建构;投放多种多样可操作的材料又能减少幼儿之间的争执,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的目标相一致,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
二者的教育目标都是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不同的是区域活动更能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表面的自由无序背后遵循着个体发展的独特秩序,在形式上更为自由,更能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自主参与的机会,弥补集体活动中自由度自主性不足的缺憾。只要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各活动之间的间歇时间,幼儿都可到区域中自选活动。在区域中幼儿既能进行集体活动前的铺垫准备活动,又能对集体活动中意犹未尽之处进行补偿甚至生成新的活动。比如,科学活动《温度计》的开展,活动前幼儿在科学活动区中对仪器滴管和自制滴管的使用已做好了技能方面的准备,这就为集体活动中幼儿的探究环节赢得了充足的时间,以利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又如集体教育活动《鸡蛋的沉浮》,集体活动时幼儿意犹未尽,便可在科学区中轮流反复操作;后来因气温水温的变化,使得在放等量食盐的情况下,鸡蛋的沉浮情况有所不同,这就生成了《温度与融化》的新活动。该活动可以以集体教学的形式集中准备条件来高效率地完成,以弥补区域活动规模小、难以同时具备大量的同等条件(比如温水)所带来的拖拉低效的缺憾。所以说,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是具有互补性的两种活动形式,它们共同促成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深化。 4.创设有联系的区域,发挥各区域对幼儿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要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创造表现活动,创设科技活动区、美工活动区、种植区及表演区等多个区域,注意发挥各区对幼儿探究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的相互作用。比如科学区和美工区都重视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科学区和植物种植区都重视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科学区自制的乐器,美工区制作的饰物等可拿到表演区结合需要用于表演;语言区的故事手偶和头饰等也可在表演区表演等,各区域相互作用培养的幼儿综合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活动区创设中注意出示规则标记
区域的规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其中对人数方面的限制很有必要,有利于协调和解决幼儿间的纠纷。对此,我班的做法是在活动区的适当位置贴上相应数量小手和小脚等图案,使幼儿自主协商控制人数。
6.所投放的操作材料应耐用、易更换,自制物品更应做到多功能反复使用
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不仅要多种多样够量,而且要根据需要经常更换;自制物品更应具备多功能和反复使用的特点。如“菜青虫”列车,可陈列幼儿的作品、文具、操作材料等,既美观又用途多样,且易于取放;“花娃娃脸”也可做为展示背景经常更换内容。这些精心制作的“设施”不会仅仅是美观的摆设,更是有多种用途的实用性布置。 7.以班级环境的创设过程教育幼儿、引导家长
班级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重视家长和幼儿的参与。区域中废旧物品的搜集和幼儿作品的陈列展示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方面,能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体验到自己既是美好环境的受益者,更是环境的建设者;另一方面,能使家长对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师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形成科学育儿的大环境。 总之,区域环境的创设既要丰富又要宽松,使幼儿在这里想玩儿、敢玩儿、有东西可玩儿、自由快乐地玩儿,教师能够允许、支持、宽容、鼓励、指导幼儿去玩儿,在玩中求知的同时,更使幼儿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